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融合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上)   作者:刘孟
[导读]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刘孟
        容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广西玉林市容县   5375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管理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农业调研等诸多领域都涉及不同的测绘技术,而地基测绘与房产测绘在其中的地位较为突出。随着地形地貌测量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地籍测绘与房产测绘的快速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测绘的目的与任务也有所不同。本文就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融合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不动产登记
        引言
        进入信息化时代,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被引入了不动产登记的领域当中,为我国不动产登记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不动产登记工作,可以说做不好不动产登记,就很难准确地衡量发展的水平。不动产登记对于测绘数据的广泛性和精确度有着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所做的不动产登记,一定要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关工作。
        1房产与地籍数据整合
        1.1测绘数据
        不动产单元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测绘数据是其重要来源。从目前要求规定出发,对于房屋、土地对象,空间类要素一般涉及宗地、界址线、界址点、注记以及自然幢等。而非空间类要素主要涉及逻辑幢、层、户等。对于测绘数据,宗地要素是能够转换的,其数据结构转换是通过GIS平台软件得以实现的。
        1.2整合
        按照相关规定,对不动产登记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主要思路如下:对已经登记完成的信息按照现在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梳理和规范,从而形成相关技术标准的数据集,之后按照数据库标准,采用抽取、转换、补录、整合等方式,建立不动产登记的数据库。在对建筑物数据进行整合时,应该明确指出数据整合前保证自然幢等空间,要求信息的空间参考数据和城镇地籍的空间信息相一致,在房屋登记后整理数据时只需要保留自然幢的数据,同时在属性表中增加宗地编码。通过将对应的宗地编码进行赋值,这种方式尽管看似完美,但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2房产和地籍数据整合后基本特征
        由于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以及使用数据的单位不同,因此不动产登记测绘所包含的房产数据和地籍数据也有所差异,这造成数据的管理类型以及分类结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不动产登记中都是通过房屋分户图和宗地图来表述相关内容。房屋分户平面图能够将房屋套内面积及位置、分摊面积及位置、房屋总层数、房屋所在层及房屋构等体现出来;宗地图能够将宗地代码、宗地面积及权属等体现出来。整合后的宗地地籍信息不仅包括了土地的使用现状、土地的价格以及土地的权属登记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宗地中的空间建筑、地理参考基准和土地利用、地表起伏表达以及专题规划等方面的数据,该项工作的本质内容是将“宗地”作为核心而建立的信息采集、处理以及分析的数据库系统,该项工作的重点是在建筑物数据整合环节中,规范指出在数据整合前必须保证自然幢等空间信息的空间参考和城镇地籍的空间参考一致,房屋登记整理后的空间数据中只保留自然幢数据,与地籍区、地籍子区以及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后,在属性表中增加宗地编码,并将与之对应的宗地编码进行赋值。然而这样的指导意见过于理想,缺乏可操作性。此外,整理后的数据应该将房屋根据坐标放在宗地图对应的位置,从平面到空间,从而能够根据这个数据系统现实房屋和土地管理,以便实现对不动产登记、城市规划、旧城改造等的智慧管理。


        3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融合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策略
        3.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不管是地籍测绘还是房产测绘对于结果的精准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要保证测绘工作的顺利完成,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测绘方案。以地籍测绘为例,测绘工作的控制点通常选择在开阔的地方,这样能够方便更好的了解地形现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地形复杂无法测量的情况较多。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创新测量方法,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将测量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地籍测绘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制定测绘方案有助于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
        3.2清除错误数据
        在整合不动产数据的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原始土地和不动产测绘数据,同时需要对错误数据进行清除,否则数据管理系统将接收到该错误数据的清除信息。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管理数据集,根据土地登记、房屋登记和文件管理等相关过程完成文件管理。
        3.3核实土地房屋登记信息
        分析房屋时,结合房屋登记、土地登记信息进行注册,利用原有产权证书、宗地所在地信息等科学的填写宗地代码,使房屋登记信息更加完善,保证房屋产登记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借助地籍图形库对宗地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目前已有的测绘宗地图查缺补漏,统一编码宗地,调整跨区域的宗地,防止跨界时频繁对地籍修改情况的出现。统一的宗地代码是不动产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二者的密切衔接。
        3.4建立新的逻辑关系
        当前不动产注册有冲突和原始信息,尤其是资格表中的抵押、注册、撤销和异议注册记录,需要进一步调查。为了顺利进行管理任务,有必要建立逻辑关系,并根据所有权、位置、现有财产登记记录的原则,考虑级别数据。需要有效记录并改善土地测量与数据制图之间的映射关系。随着中国越来越重视不动产登记,不动产信息和土地信息在不动产登记中的结合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和地理技术差异很大,许多地区仍沿用传统的登记制度,效果不佳。因此,在全国范围的不动产登记中实现不动产信息和土地所有权的结合,任重而道远。
        3.5宗地统一编码转化编制
        第一标记主要涉及图形、土地登记案件,依据统一编码规则实现新编码的设计与转换,使土地编码转化统一进行。转化时将原有统一编码字段值转变为目前的统一编码值,保证数据转化精准开展,使原有土地登记情况科学联系图形业务。利用数据库地图明确相关位置,按照统一编码、流程实现编译,使房屋转化数据能够在相关包裹中得到准确的记录。
        3.6对登记的数据进行核查
        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的数据转化完成后,需要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检查,全面保证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对数据进行核查时,要从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空间数据的核查应该重视现有的数据检验规则,并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功能,确保各项审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该涵盖房屋地平面图应落宗地图幅范围、宗地应纳入地籍子区范围空间位置、空间重叠等信息数据。在对非空间数据进行核查时,可以通过人工筛查和计算机检查两种方式,必要时应该由两种方式进行配合,确保核查的效果以及数据的准确性。
        结语
        在这个注重效率的时代,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融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动产登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通过有效的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融合方式的辅助,可以轻松便捷地进行不动产数据的采集、修改、查询和统计,并且得到的结果都是可靠的、准确的。这也是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融合为何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现阶段,应该大力发展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融合,为不动产登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我国不动产登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付春.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融合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3):67-68.
        [2]张保钢,杨伯钢,刘增良.不动产测绘标准化研究[J].北京测绘,2019(S1):249-251.
        [3]朱碧琴.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J].低碳世界,2019(13):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