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上)   作者:王超
[导读] 为了使建筑更加可靠耐用,首先要保证相关工程材料的质量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
        王超
        61042319850508****
        摘要:为了使建筑更加可靠耐用,首先要保证相关工程材料的质量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能够达到工程的实际标准。其次,混凝土是施工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最终的整体质量。因此,相关企业应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项防范工作,并对工程各方面进行严格监管,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最后,还应注重质量管理的发展,建立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施工技术,为建筑相关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实践
引言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建筑业的建设和发展要与时俱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鉴于此,各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履行职责,掌握和运用各种混凝土施工技术,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1.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首先要加强对混凝土各组成部分比例的控制。如果混凝土配合比出现问题,将给整个房屋建筑工程带来极大的破坏。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必须有合理的配置。搅拌混凝土前,工作人员需要计算混凝土构件的配合比。搅拌时,应按标准和要求投入材料。二是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质变。混凝土一旦变质,其工作效率将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在进行混凝土运输时,需要有高效的运输效率,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房屋质量。最后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这是施工环节之一。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做好养护工作。养护工作一般采用涂胶或覆膜的方式完成,需要在两周内完成一个养护周期,连续观察混凝土情况。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露筋问题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外露钢筋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它会导致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造成钢筋内部空腔现象的发生,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而影响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由于混凝土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不规范、不合理,主筋不能完全封闭在钢筋和水泥浇筑阶段。混凝土表面保护层的厚度设置不能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有效设置,也会导致混凝土空腔问题的发生。此外,还有一些混凝土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对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浇筑过远或过高,这也会造成混凝土施工中出现配筋现象。
        2.2方法问题
        施工方法的控制和管理主要是指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选用的机械设备的应用。在实际施工质量控制中,必须在过程控制中做好以上要素的控制,严格执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施工安全,为后期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保障。在工程施工中,结合设计文件、地质勘察等有关技术资料,选择施工方案,并根据方案选择合适的工艺组织实施。从实际施工来看,只有认真执行施工方案,检查施工方案的执行情况,才能为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证。为此,工艺方法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2.3混凝土原材料选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一般选用商品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了混合,运输十分方便,可直接在施工现场使用。商品原材料虽然能为施工提供方便,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时间、地点等原因,混凝土质量会受到影响。现场加工设备的清洁度除了选择商品材料外,对原材料的组成比也有一定的影响。


        3建筑项目中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模式
        3.1材料的混合拌制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一种由多种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它往往是在建筑工地上制作的。因此,原材料的质量、搅拌及搅拌工艺都非常重要。如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出现问题,将不能满足工程的具体要求,将导致混凝土与工程质量要求严重不符,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极有可能产生一些安全问题。因此,为有效提高混凝土质量,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必须严格掌握原材料质量,在混凝土量产前进行一些小批量试拌工作,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验证混凝土配合比是否科学合理,还可以为后期开展的大量混凝土搅拌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信息,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浇注作业的关键工艺流程
        在混凝土施工中,浇筑是最重要的环节。前期开展的大部分工作是为了确保浇筑作业能够有效进行,更好地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从施工企业及相关管理的角度来看,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浇筑效率,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进行具体工作时,应仔细检查基础模块的质量,并仔细分析工程的主要结构,以明确施工各个环节的具体参数。只有这样,浇筑施工环节才能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参数。然后,相关人员在进行一些后续工作时,可以根据这些具体参数选择最合理的浇筑工艺、混凝土配置设备和振捣设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应重点关注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与基础模块之间是否存在位移。一旦发现位移问题,必须及时调整,直至相关隐患彻底解决后,才能进行后续施工。
        3.3振动作业关键技术
        振捣施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进行。这种施工工艺的目的是解决混凝土材料分布不均的问题。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采用这种施工工艺,很容易使混凝土无法有效地填补模板缝隙或混凝土填充缺陷,使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很容易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
        从目前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进行振动作业时,应根据实际工作量和施工强度,严格执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振动技术,这类工作多采用人工操作或简单依靠一些相关设备来完成,但为了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在依靠一些大型机械进行相关工作后,一些细节需要通过人工操作加以完善。在进行振动作业时,采用这种人工与机械设备配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振动作业的施工质量。其次,有关人员要明确振捣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保证振捣施工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在进行振捣施工时,要保证振捣器插入混凝土中,并保证合理的间距。只有做到这一点,振动施工才能发挥其实际作用。最后,在进行具体施工时,有关人员还应掌握施工时间和频次,并在适当时机结束振捣作业。
        3..4混凝土养护技术
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避免混凝土结构受力过大造成裂缝的问题,应在混凝土施工缝周边区域铺设钢筋网结构。对于施工范围较大的混凝土工程,由于表面水泥砂浆厚度较大,在二次浇筑作业前,应在混凝土表面铺设一层碎石材料。同时在第二次浇筑施工后6-8小时内用长刮刀将表面整平。此外,还应采取必要措施,解决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过高的问题。内部结构应及时进行散热处理。同时,在表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用竹胶板实现材料与保温层结构的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应用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正确操作施工设备,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平.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筑,2015,0(35)
[2]赵炜.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对策[J].四川水泥,2017,0(5)
[3]李忠.住宅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项目施工管理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
[4]刘连印.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探讨[J].河南建材,201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