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上)   作者:薛玲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我国是农业大国,
        薛玲
        曹县水务局  山东省菏泽市2744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发展农田水利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防汛抗旱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对农业发展的需求使得我国必须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影响灌区农田发展的情况,常见的影响因素有管理方式不当、资金缺乏等,只有解决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推动我国灌区经济稳定发展。分析了当前我国农田水利与防汛抗旱之间的关系,以及农田水利管理的现状,提出做好防汛抗旱管理工作的建议,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防汛抗旱;农田;水利管理
1农田水利管理与防汛抗旱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区地质、水资源条件等差异非常明显,各地区之间的地形复杂多样,淡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经常会出现干旱和洪涝灾害等现象,对农田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现阶段,只能单纯依靠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来解决这些自然灾害引发的问题,由于南北差异,我国部分北方地区会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农田干旱缺水,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要通过水利设施来缓解干旱带来的影响。如果受旱地区的水利设施不完善,那么很难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相较于北方地区而言,南方天气湿润,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南方农田极易出现洪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受到洪涝的侵袭,使得农作物无法健康生长。为了有效缓解洪涝灾害,需要通过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泄洪工作,将自然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1]。目前,对于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而言,灌溉设施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防洪排水与灌溉设施在功能上存在明显区别,但二者都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都属于公益性设施,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开展防汛抗旱工程管理工作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2]。
2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
2.1明确责任,强化水利工程的管理
        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用科学的方法建设和治理水利工程,减少洪灾损失,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和责任。国家有关部门要严格督查,规范制度,要求有关部门把防洪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监督并认真落实各项职责。从而真正重视防洪工作。监管部门要制定防洪抗旱法律法规,对水利人员进行防洪抗旱意识和能力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专业能力,规范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流程。
2.2加强建设,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维护标准
        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区域建有很多水利工程,大都是在建国之前建设的,具有较长的历史,之前进行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由于缺乏大型机械设备,导致前期的基础工程都是由农民投工投劳进行建设,无论是前期的建设还是后期的维护维修,都是进行简单处理,不仅材料有限,同时也缺乏先进技术。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很多功能设施已经老化,再加上设施配套不齐全,很多老化的水利设施已经不能使用。如果不对其加强管理和改造,水利基础设施老化程度会更严重,老化速度会加快。国家水利部门要对水利规划进行科学的编制,制定统一有效的水利项目建设维护规范指标。在规划过程中,设计部门要进行实地勘察、验证,设计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同时,后期的维护管理也要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最大限度地延长基础设施的寿命,在保证正常运行的同时,不能发生大的毁损。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管理者要承担责任。要保障资金到位,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职责,把地方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好。


2.3加大投入,把水利工程建设纳入整体规划
        农业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很多农业生产资源,但是其快速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说农田水利工程就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我国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减灾工作纳入发展战略规划,在城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完善当地的水利工程建设,配套建设好防涝抗旱工程,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规避水灾旱灾风险。
2.4加强对汛前各水利基础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水利工程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受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基础设施极可能发生故障。例如北方区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外部天气可能会对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的侵蚀,导致其老化严重、部件受损等。如果发生洪水则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大坝及泄洪闸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及时消除故障,有效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的侵害。
2.5完善管理措施,提高灌溉效率
        在规划建设农田水利设备时,可以采用责任制。各单位明确责任主体,让每个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工作人员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管理效率。部分地区存在浪费灌溉水源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税收制度进行整改,适当调节水费,起到调控灌溉水源的效果。我国各地区的水源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管理时首先要结合地区的气候变化条件,做好防洪抗旱的管理措施。一些常年干旱的地区,要制订有效的管理方案,提高抗旱效果,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发挥最大的应用效果。
2.6提高抗洪管理力度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防洪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检验标准。在完善水利工程运转模式时,首先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开展工作期间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确保防洪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水库和周边地区的巡检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做好后续养护工作,延长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水库是蓄水防汛的关键设施,地区农业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除险加固工作,及时优化水库设备配置。技术人员要结合水库情况制订后续维护方案和防渗处理措施,定期开展维护工作,保障水库运行状态良好。一旦水库出现渗漏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2.7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
        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资金问题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政府针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定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经济支持,各地区农业部门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更新农田水利设施,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确保水利设备稳定运行,进而满足农田生产作业的需求。
2.8改良农田水利灌排技术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高了对农田水利管理的要求,促使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转变,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农垦区,加快农业生产的节水节能、优化调配、监测管理等一体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不断改良农田水利灌排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应顺应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作出适时、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农业生产所需,从而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能力。
结束语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处于建设完善中,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势在必行,可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管理效率。农业水利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应放在改造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上,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以此提升我国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冰洋.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9(22):56.
[2]贠连勤.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研究[J].山西农经,2019(02):82.
[3]伏杰,许委.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的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238.
[4]鄂文利.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的实施策略[J].吉林农业,2017(2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