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结构挡土墙设计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上)   作者:辛兰芳
[导读] 本文阐述了水利结构挡土墙防护设计的原则与意义,
        辛兰芳
        身份证号:41092619920528****   北京
        摘要:本文阐述了水利结构挡土墙防护设计的原则与意义,并提出了水工挡土墙设计要点。在实际设计中,应结合施工需求与现实情况,选择恰当的墙体结构,并考虑到各类墙体施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做好浸水后荷载计算、墙体优化设计等工作,使施工效率和质量得到全面保障。
[关键词]水工结构;挡土墙;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 974          [文献标志码]B 
引言
        挡土墙通常指的是作为支承结构或是防土填土、山坡土体以及土体失稳变形的构造物,运用于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通常采用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以上三种 。由于在实际设计应用挡土墙中拥有较少的占地面积,简易结构且较低造价,与方便的施工操作工程等技术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中 。接下来将以润河水利工程项目的水土结构挡土墙设计应用情况为例,对水土结构挡土墙设计进行分析。
1水利结构挡土墙防护设计的原则与意义
        1.1水利结构挡土墙防护设计的意义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结构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水利结构的稳定性深受水利结构挡土墙设计与施工的影响。针对水利结构挡土墙,在对其进行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水利工程设计要求与施工要求来确定最佳的方案,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结构挡土墙的防护设计。
        1.2水利结构挡土墙设计的原则
        因为水利结构挡土墙设计能够有效保证水利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水利结构挡土墙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生态环保、保持水土、恢复自然”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
2水工挡土墙设计要点
        2.1不同类型挡墙设计要点
        挡土墙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按照结构不同可分为重力式、扶壁式、锚杆式等形式。在实际工程中,单位应根据工程现实需求进行设计,使施工效率和质量得到切实保障。(1)悬臂与扶壁式。二者均属于轻型结构,以钢混材料为主,依靠底板填土提高稳定性。对于悬臂结构来说,内部钢筋具有较强的拉应力,可为超过5 m 的墙体提供充足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悬臂墙体包括底板与立板两项内容,前者可承受地基反力、地下水浮力等;后者可承受来自墙体后方的土压力。对于超过10 m 的墙体来说,可采用扶壁式结构,其也适用于大规模土建工程之中,此类墙体具有较强的抗倾覆、抗滑能力。设计者在此类墙体设计计算中,应保障底板伸入墙体宽度为底板在墙外宽度的1.5~2倍,且设计者还应以墙身、墙踵为固定板,高效完成墙体设计。(2)锚杆式。此类墙体由钢混墙和地锚共同组成,地锚嵌固在土层之中,锚杆在开挖、灌注后形成,当墙体受到强大作用力时,可将其传递到土层之中,增强墙体稳定性。通常锚固长度在3~7 m,功能在于为深基坑与边坡支护提供支撑力,如若深基坑四周有高层建筑,则要用减半装挡土墙、连续墙等支护,禁止地锚支护,以免影响周围建筑安全。此外,墙体不但要符合强度、刚度与抗裂等指标要求,还要满足挡墙立柱、钻孔锚固、防腐蚀等相关规定。墙体立柱距离应小于8 m,锚杆自由段长度应大于5 m,超过潜在滑裂面 。(3)重力式。在水利工程中挡土墙作为支撑体较为常见,除基本的挡土功能之外,还具备导水、挡水、防渗等多项功能,基本渗透到水工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墙体结构类型众多,其中重力式依靠自身重力保障墙体稳定,具有施工便捷、取材便利、经济性强等特点,以石块为主材,钢混材料为辅助,所砌筑的墙体更加耐久可靠。此类墙体以石块为主材,通过石块自身重量确保墙体稳定,因材料自身来源较广,加上墙体结构较为简单,因此适用于多种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倾斜式、竖直式等,一般以倾斜式为主,这样便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墙体的护坡功能。在墙体设计中,应保障顶宽超过500 mm,底宽为墙身的1/3左右。为提高墙体抗倾斜能力,可将其设置为台阶式,有效减少墙体材料用量,但墙底埋深应大于500 mm;当墙体高度大于5 m 时,应适当增加材料用量确保墙体稳定可靠。
        2.2 浸水后荷载计算
        当建筑进水以后,挡墙的实际荷载增加,不同工况的计算方式也有所区别。为最大限度减少挡墙应用中受不明荷载影响,应在前期设计时将组合内容与可能发生的问题全面考虑。通常情况下,挡墙荷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荷载,主要包括土体压力、墙面顶部荷载、墙体自重等;另一种是特殊荷载,如静 / 动水压力等。此外,施工场地有时会受到地震因素影响,还应将此类荷载力纳入其中。在组合方面,因基本荷载构成的组合为基本组合,而基本荷载与其他荷载结合便可构成特殊组合。在浸水工况计算过程中,应根据挡墙浸水类型进行划分,开展针对性工作。一般情况下,可分为水位实际控制、控制阶段两项内容。在前者计算时,应将整体完建情况、蓄水位、工程实际情况等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在后者计算时,判断排水功能是否失效,并综合考虑地震因素、泄校核洪水等,尽管二者有所区别,但均蕴含基本与特殊两种荷载。在计算时对二者进行划分,便可根据实际需求开展相关计算工作。在荷载计算时,以重力式墙体为例,可采用库仑土压力法计算,若墙体形状为凸性折线,则应分别对上下墙的土压力单独计算,保障最终结果准确可靠。
        2.3扶壁式路肩挡土墙防护设计
         (1)挡土墙及其承台设计选择的是 C35 钢筋混凝土。 (2)该挡土墙采用分段模式进行施工,同时分段段间位置应建立沉降缝(宽度控制为 2cm),而在进行接缝处理时需要确保缝隙垂直与整齐,上下处于贯通状态,选择沥青或者是麻絮进行缝隙填塞。 (3)挡土墙后填料或是填石阶段,需要确保其内摩擦角>35°,当混凝土强度≥设计规定要求的 70%后,才能够实施填筑夯实处理,从而提高墙体结构稳定性。 (4)合理控制挡土墙高度,从墙体中建立泄水孔,一般选择 PVC 管道(直径φ=6cm),而管口应插入墙背约 15cm[4]。同时底端排水孔需要>地面高度约 30cm,墙背基坑应建立防渗土工布,确保其宽度与基坑宽度相同。此外,墙背角、防渗土工布之间的交折角位置应选择砂浆或是沥青实施抹平处理。 (5)以动态方式设计挡土墙,结合工程现场土层及环境实际变化情况,编制动态化设计方案,并及时优化与完善挡土墙设计方案。
        2.4墙体排水措施
        根据施工经验对于墙体设计排水措施,挡土墙处于非防渗范围内,为了对挡土墙的地下水位有效降低,能够对于墙体的后测静水压有效减少,并排出墙后的积水及地下水。想要挡土墙排水通常需要将静水压减少后,对于填土强度指标提升才能够对墙体土压力有效减少。尤其对于寒冷地区还需要对墙体的含水量以及地下水补给不断降低,从而达到预期的挡土墙水平冻胀作用。可以根据本次工程项目的挡土墙高,设计 1~2 排的墙面排水孔,一般情况下设计 2~3m 的排水孔横竖水平间距,5~8m 的孔径,从而对排水过程中有效避免墙后填土情况。实际工程中也为了进一步方便施工,可以将 PVC管预埋排水孔内,并将多层针刺无纺布填补于管口用于反滤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挡土墙设计应确保科学合理,尤其对于地面平整度差、高差明显的工程来说,更要通过灵活可靠的设计保障工程美观,有效节约施工成本与造价,使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施工需求,选择恰当的挡墙结构形式,使墙体结构更加稳定,工程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根郯.跨越式L型扶壁挡土墙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21(02):126-129.
[2]蒋文亚.自嵌式生态挡土墙施工工法研究[J].四川水泥,2021(04):108-109.
[3]纪麟.水工结构挡土墙设计要点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3):96-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