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云
和县公路管理服务中心,安徽 马鞍山 238200
摘要:公路施工管理中,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降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确保项目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以施工环境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为切入点,通过工程施工标准化及管理手段信息化对建设过程、安全、质量、工期的有效地控制,实现项目管理效率、效益及生态环境等各项目标的协调统一[1]。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引言
公路施工管理是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施阶段,对工程项目的作用举足轻重。我国公路施工项目普遍采用以控制论为基本理论的目标管理法进行管理,各项公路施工管理获得很大成功。但由于公路施工项目的单件性属性,新时代、新形势也对公路施工管理也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如将以事为中心转变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方式由层次控制转变为为平等协作等。如何在施工管理提高项目管理专业化及日常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工程项目的实体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和造价成本的有机统一,是公路施工管理者的关注要点[2]。
1 施工项目环境管理的价值
施工管理首要工作是进行施工项目环境管理。良好的项目环境对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帮助,也是提高施工管理效率,推动工程质量迈上更高台阶的有效途径。通过识别和评价现场环境的不利影响因素及一系列资源要素投入,运用系统预防为主,系统管理,持续改进和PDCA循环原理,实现项目环境与人之间友好和谐,环境发展可持续的管理目标,综合展示企业经营文化及企业形象。因此,按照提高人员工作环境,促进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总体要求进行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管理人员必须从企业文化及项目现场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策划及合理规划,建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按照区划分块的原则,定期巡查现场环境并进行评价,搞好施工环境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环境友好,工作程序层次清晰,保证公路工程施工在良好的的运行环境中有序开展。
2 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不够规范
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单位贯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组织机构及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及施工管理人员明确的责任制度,编制项目质量策划、质量计划及工作计划,这样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有效运行。然而,从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实践来看,很多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检查程序与具体的工程特点结合不紧密,质量保证体系的针对性不明显,可操作性有待提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因为关键工序的质量管理及控制程序制定的不够完善,项目的资源配置与工程特点不相符合,从而使得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不合理,由此导致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不能有效运行,损害了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影响了最终质量目标的实现。
2.2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不严格
公路工程要承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及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侵蚀,对工程材料的强度、承载能力及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工程材料主要有砂石材料、结合料及聚合物、沥青混合料等种类纷繁复杂,供应的生产厂家众多,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合理有效的工程材料管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降低工程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工程材料管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相关施工单位往往没有建立从料源选择、采购进场、保管发放的检验制度,没有坚持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把关制度,钢绞线、锚具及支座等主材没有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导致工程材料技术性能和质量品质往往不符合规范要求。
另外,工程材料的控制没有采用质量动态管理法,没有随时将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取样地点、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合格与否等评价方法及时输入计算机,没有建立工程材料质量控制数据库,并绘制工程材料质量指标管理图及工程质量直方图和正太分布曲线,采用信息化的方法进行工程材料质量管理,直接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
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3.1 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是线性分布,工程形体庞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管理影响因素多。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充分认识工程项目特点、重难点工程及管理的总体目标,详细勘察项目沿线地理环境、资源的配置情况,对项目实施进行科学策划,对施工部署进行统筹安排。(1)建立组织机构,进行总体布置。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职能明确、运转灵活、指挥有力的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同时按照因地制宜、有利施工、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施工总体布置,绘制总体规划设计图,统一规划各类设施的平面布置,进行项目现场准备。(2)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组织相关人员熟悉设计文件资料,进行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及时对设计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复查核对、纠正差错、补充漏缺,全面掌握设计文件内容和技术要求,准确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控制的重点和难点。(3)工地试验室建设。依据合同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工地试验室和流动试验室。试验室的检测能力应满足合同要求并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在工程开工前的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各种标准试验。(4)施工测量。施工测量质量的好坏制约了施工过程的工序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复核测量原始坐标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5)材料及机械设备进场。根据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及时组织机械设备进场,进场机械设备必须类型齐全、配套完整,机械性能应满足工程要求。及时对用于工程的材料根据规范规定进行试验检测,合格后组织进场。(6)项目划分。为便于控制、检查、评定和监督每个工序的工作质量,在施工开始之前,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把整个工程逐级进行项目划分,分清各级质量责任,进行质量自控和检查验收。
3.2 认真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施工单位对工程的气候、水文地质条件、材料供应等情况充分掌握的基础之上,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资源配置等。对于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关键工程、重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实行方案必选,组织专家审查其经济合理性、可操作性及安全性。
3.3 施工工序、工艺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和核心,首先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制定工序标准,在施工操作、工艺流程、检测试验各个环节予以全过程跟踪,通过实测获取数据,统计分析所获取的数据,判断工序质量等级,纠正工序质量偏差。工序质量检验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制定和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施工工艺方案是施工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工程实施前,应深入分析工程特点及环境条件,明确工艺的质量目标、验收标准及控制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施工工艺交底,及时对样板工程施工工艺进行总结,通过样板工程的示范予以推广,使施工工艺控制达到施工方法可行,评价标准统一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经过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在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工程材料质量把关、高度重视施工环境管理的重要价值,狠抓施工序、工艺控制,是实现公路施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吴瑶.论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8,(Z2):122-123.
[2]肖鹏程,袁志亮.论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8,(2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