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
南通新家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立足现代住宅工程,住宅质量备受关注,强化施工细节的有效掌控,而建筑楼面是质量的呈现方式,一旦出现裂缝,势必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要重视分析楼面裂缝出现的成因,做好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文以住宅工程为背景,对其楼面裂缝进行系统分析,阐述出现的原因,形成有效控制策略,为住宅工程质量达标奠定基础。
关键词:住宅工程 楼面裂缝 成因 措施
前言:立足住宅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是常用材料,也是重要结构类型,一旦施工细节处理不当,裂缝病害极易发生,使得裂缝成为住宅建筑楼面结构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一旦出现裂缝,势必影响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使用性能,诱发钢筋锈蚀以及混凝土碳化等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楼面裂缝这一问题,做好预防,加强控制,降低楼面裂缝出现的频率。
1剖析住宅工程施工中楼面裂缝成因
1.1 设计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立足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断面突变这一现象很常见,势必引发混凝土结构应力集中现象,引发结构裂缝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楼板内布线以及配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基于此,要重视设计问题,充分考虑水电管线的科学排布。在设计之中,水电管线交叉或集中分布现象十分常见,一旦出现楼板截面不足的情况,势必引发楼板过度收缩,线状裂缝不可避免。另外,在设计中,忽视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这,尤其是针对支座等特殊部位的设计,一般采用常规标准配设负筋,忽略配筋在中部面板的使用,很难实现对混凝土收缩应力的有效约束,导致严重的裂缝病害。
1.2 材料质量不达标诱发裂缝问题
针对住宅建筑楼面,其材料类型为混凝土、钢筋以及楼板等材料,如果出现质量不达标问题,势必引发后期裂缝的出现。从原因角度分析,主要是原材料质量与设计要求不符,一般涉及外加剂和材料配比两个方面。首先,外加剂影响较大。对于施工人员,要重视混凝土的膨胀率,即对UEA 膨胀剂的掺量严加控制。但是,设计人员缺乏对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规定,只是给出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范围,使得膨胀剂的使用存在随意性,缺乏严谨性,很难达到对实际需求的有效控制。此外,针对UEA的使用,在完成添加之后,需要待其完成充分的水化反应后才能有效发挥相应的膨胀效应,过早的养护施工将导致UEA 膨胀剂有效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性能降低。另外,在配比方面,忽视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未进行配比例的有效核算与控制,使得含砂率、粉煤灰用量等不合理,较高的含砂率和过多的粉煤灰用量将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
1.3 混凝土性能因素引发裂缝出现
对于混凝土材料而言,其与外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很可能出现性能变化,主要涉及外界温度、外界湿度等。一旦上述因素变化较大,会引发混凝土结构的收缩现象。从因素较多分析,主要涉及昼夜温差、天气变化温差等,当温度出现变化,势必引发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得应力增大。另外,在住宅建筑楼面施工中,更多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一旦钢筋材料出现锈蚀,整体板材性能也会降低,造成相应裂缝的出现。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 1.5 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
1.4 施工工艺与技术控制不到位
在楼面裂缝中,施工技术是重要影响因素,一旦施工工艺不达标,势必使得支座处出现负筋下陷问题,在保护层过大的情况下,板材上部沿着梁支座的部位就会产生裂缝。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中,为了保证初凝后荷载力达标,一旦提前上荷载,就好引发混凝土楼板出现弹性变形。此外,在振捣之后,施工人员存在
过度的抹和压光的问题,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多细骨料,形成含水量较大的水泥浆层,进而引起混凝土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最后,后浇带施工细节控制不到位,引发板面裂缝的出现,这与施工图纸执行的严谨性关系紧密,诱发后浇带模板支设不到位等。
2如何加强住宅建筑楼面裂缝防治工作
2.1 重视设计工作的开展,构建科学设计方案
对于施工设计人员而言,要严格遵循楼面裂缝防治标准,构建科学设计方案,将材料性能等因素涵盖其中,强化配筋的科学设计。具体讲,要做好原材料配比的科学管控,结合配筋标准与要求,对混凝土材料的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其次,在设计进程中,关注核心部位管控,加强配筋设计,尤其关注四周阳角处,在处理负筋时,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方式,而应采用沿房间全长配置,并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密加粗。
2.2 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强化对配比的有效控制
首先,要对膨胀剂进行合理选择,保证用量科学,尤其是在设计方案中,归档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参数。对于施工企业,要重视落实试验比对,也就是说,结合差异化的UEA 掺量和龄期,结合限定条件,明确膨胀剂掺量,以达到实现对其最佳限制。同时,要做好养护时间控制工作,有效进行延长,以便为UEA 膨胀剂的充分水化提供充足时间,确保其收缩补偿作用能够正常发挥出来。其次,合理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并按照要求选择混凝土塌落度,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并将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掺入其中,尽量避免出现收缩裂缝。
2.3加强模板施工控制,稳固模板体系
要依据梁板定位和定型角度,将模板施工落实到位。具体讲,要积极构建科学严密的模板支撑系统,做好计算分析,同时,准确判定模板支撑体系强度和稳固性,保证选择的模板支撑系统支撑面稳固不沉降。在搭接阶段,要保证接缝密实,防止出现模板漏浆现象。同时,要做好材料周转控制,保持供应顺畅。最后,
最后,落实试块养护工作,保证合格后才能进行拆模操作。
2.4 重点关注特殊部位处理工作
首先,要将预埋线作为核心部位进行处理。对于施工人员,要合理布线,避免管线交叉。一旦存在较粗的管线或出现多根线集散这一现象,要合理增设垂直于管线的短钢筋网。其次,做好材料吊卸区的处理。结合工程进度要求,合理进行施工速度的调整,尤其是在浇筑完楼层混凝土后,要确保养护时长达标。在楼面完成浇筑24h 内,避免大宗材料的吊卸,且不得进行钢筋绑扎施工。针对现场模板材料,要分散堆放。一旦楼面位于大开间处,则要先使用加密立杆,后搭设模板支架,同时要对已浇筑楼面进行木模的铺设,尽量减少裂缝出现的次数。
2.5 落实钢筋网层保护工作
首先,要对钢筋网的纵横向垫块间距进行控制,促使其处于1m 左右的范围内。其次,针对常见的上层钢筋网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的问题,要对现场进行勘察,结合楼面 钢筋情况,合理进行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的具体计算。一旦存在双层双向钢筋,需要合理设置钢筋小撑马,间距要控制在小于700mm 的范围内。针对较细小的楼面钢筋,在进行钢筋小撑马设计的时候,要促使其间距处于600mm 的范围内。
结束语:综上,对于住宅建筑楼面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施工裂缝,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融设计、材料、技术等因素于一体,结合施工实际,分析导致出现楼面裂缝的具体成因,增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另外,做好细节掌控,加强特殊部位管理,确保住宅建筑楼面工程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 路静, 马德军. 浅谈现浇住宅楼面裂缝的施工分析及防治措施[J]. 科技视界,2018(25):96+126.
[2] 王治华. 论住宅楼面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措施[J].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