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对儿童绘画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期   作者:林森
[导读]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技法和理论的教学,如何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教的太少,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认知水平怎样提高?可教的太多,又会被指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消磨了孩子的个性。
        林森
        江油市大康小学 621700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技法和理论的教学,如何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教的太少,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认知水平怎样提高?可教的太多,又会被指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消磨了孩子的个性。美术教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任凭孩子自己自由地画,孩子画出来的东西真的童趣十足,天真可爱。但一旦教了他所谓正确的观察方法,教了他配色的知识、构图的方法,孩子的画一下子变得“成熟老气”,就不那么真切感人了。于是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天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轻视技法与理论,这似乎成了一个很“前沿”很“时髦”的儿童美术教育观念。于是美术课沦为了“玩”的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观点呢?现在我们一起探讨下儿童美术教育“教”与“不教”的问题,孩子“天真”与“成熟”的问题。
        我所说儿童画的“天真”“童趣”与“想象力”“创造力”其实不是一回事,不要简单的放在一起谈。儿童画的天真童趣并不是儿童有意识地去想象、创造的结果,他是本能的、“人之初”的观察和感受,再通过稚幼的、粗放的表现方式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效果。由于我们成年人在审美取向上对真诚、朴素、原初有很高程度的认同感,加之中国传统美育的熏陶,所以宁拙勿巧、自然天成、返璞归真成为我们通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念。儿童画带着人之初的纯净、真诚、自然,正契合了这种审美标准和理念。另外就是大家看惯了“标准化”“大众化”的绘画作品,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每每看到一些未经所谓“正规培训”的儿童画,皆交口称赞,大呼其美。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这都是成年人的看法,就如同毕加索对儿童画的推崇一样。可孩子本人不一定这样认为,他甚至很奇怪,为什么自己觉得画得很随意、不好看的画,却被别人说的这么好?这里我们成年人犯了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孩子的错误,孩子自己有自己的认识和追求,那么孩子的追求是什么呢?是“成长”“成熟”。我们成年人在历经沧桑之后,很羡慕孩子的天真无邪,可孩子却无不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能像大人一样,那么强大那么自由想干啥干啥。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你过分强调孩子天性的自由发展,轻视理论和技法的传授,他并不会快乐,因为他感觉到没学到本领,没学到新东西,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反之,呆板的教学方式,或教授不适应的理论、技法,也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当然教学方式的探讨涉及太多、太广,我这里着重强调:既要保持孩子的“天真”,又要让其学到知识和技术,就需要美术教师有“天真”的能力,有同孩子一样的感受力和表现手段,教师只有先走进孩子“天真”的世界,才能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绘画方式更“准确”地表现出自己“天真”的世界。
        再说说想象力,有了想象力才有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密不可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愿望、想法及情绪最直接的语言和符号,儿童天生就喜欢绘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去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儿童对事物有了兴趣,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中去。那么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首先得引导儿童去观察,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因地制宜,引导儿童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启发他们发现周边事物“形状”与“颜色”、“规律”与“变化”的美的奥妙,由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要引导儿童养成随时观察的好习惯,一般来说,鲜艳的、活动的、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选择观察对象时应注意选择具有以上特点的事物。当然,有些看似“普通”的事物,换个角度去观察又会有“新奇”的发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熟悉的事物,养成换个角度看世界的习惯。教师还要制定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及实现目的的方法,要培养儿童观察“美”的能力,把儿童观察事物的随意性、无目的性,改变为由简到繁、由整体到局部,再从事物的普遍性到独特性进行观察。其次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鲁迅先生也说过:“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他想潜入蚁穴。”想象力是每个人在孩童时期珍贵的“财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越来越少,想象是以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力关系密切,想象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神奇甚至离奇的想象,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幻想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启发儿童为诗歌、故事、音乐配画,或以未来为题材的命题画等,无论怎样,一定不吝啬对儿童的鼓励和赞美。另外欣赏优秀的科幻文艺作品,游览大自然,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开展头脑风暴编故事等,也是拓展儿童想象力的有效方式。
        总之,儿童美术教育与大教育一样,最需要的是解决孩子的能力问题。画画也是一样,学会知识学会技术,那就是进步就是成熟。不过在进步成熟的道路上不能失去“天真”,其实就是不能失去自我、失去想象、失去创造。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需要教师陪伴孩子在人之初的“天真”阶段一步步走向成熟,在掌握相应理论和技术的前提下,让孩子有意识的从天真中找到没有压力、自由的快乐,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就如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了一颗种子,待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时,回首再望,仍能找到“回家”的路,而这时的回家不再是回到原来的“天真”,而是返璞归真,而“返璞归真”才是审美教育的至高境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