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苟剑侠
[导读]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苟剑侠
        重庆市开州区九龙山镇四合中心小学 405400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之所以如此重视,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计算学习一切数学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计算基础,那么后续的数学学习都将是“空谈”;其次,数学计算的学习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好的数学意识,那么未来数学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最后,数学计算不仅与数学学习相关,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才能使数学知识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重点科目,以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为导向,以寻找其解决对策为主要目标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热点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
        在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即知道如何审题、知道涉及哪一知识点、知道运用哪一数学公式、知道如何借助已知条件进行列式求解,但是最后结果往往并不是正确答案。究其根本,便会发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便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给予充分重视并加以解决。及时发现学生在计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找到解决办法。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一)学生计算学习意愿低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不久,面对程序化、流程化的计算学习,难免觉得枯燥乏味,因而在进行计算学习时,常常出现兴趣低下,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计算知识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计算学习效果也就随之“被动”降低。
        (二)缺乏良好计算习惯
        常言道:“习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你无法想象。”,对此,我深表赞同。在现阶段学生计算中,不难发现,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在不良计算习惯的影响下,学生常常在进行计算时常常出现计算出结果后不进行计算检查、遇难不爱动笔、固执口算、估算、数字书写混乱不规范的现象。
        (三)计算练习少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若想达到一个好的学习效果,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然而在小学教学中,为减少学生学习负担,教师往往对课后作业布置的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进行基础计算学习后,课后练习巩固的机会很少。从而使得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计算速度、准确度也难以提升。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增强计算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尚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还需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借助新颖、新鲜性强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计算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计算活动游戏中对计算知识加以理解与学习。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这一课程时,教师即可通过设计计算游戏,吸引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如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法,请学生轮流扮演收银员与顾客。而后为学生发放“货品教具”,请“顾客”挑选自己喜欢的货物,挑选完毕后,请“收银员”为自己核算价钱。在这一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最后进行货物价格结算时,却难住了“收银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困惑点”,请学生在暂停手中的工作,而后开展对10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教学。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计算学习的积极性将大大提升,希望赶快学会如何进行100以内加法的计算,而后帮助顾客“结账”。再如,教师可以在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计算方法与计算技巧。在满足学生交流欲望的同时,还能成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掌握数学计算的方法与技巧。
        (二)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各种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下,才能在未来学习中“大展拳脚”。因此,为解决现阶段小学生计算习惯差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作为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学生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
        在数学计算中,往往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列式子、计算、验算。若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上步骤缺一不可。首先,审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审清式子所求为加法减法,或者是乘法除法。其次,列式子。在审题完毕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列式,加法减法、乘法即列竖式、除法即列除法算式。而后,计算。在列式完毕后,即可引导学生计算,该进位的进位,该借位的借位。最后,验算。作为数学计算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验算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计算完毕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进行验算,检验计算结果准确与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若想帮助学生养成“四步”计算法的好习惯,则不可一味要求速度,应以质量为主,如此便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加强课后计算练习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各方面能力综合发展时期。其中,自主学习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数学计算学习中,若是想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知识,则需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所学计算只是加以练习巩固。通过课后计算练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计算准确率,还可以提升学生计算速度。
        具体而言,教师在计算知识讲解完毕后,可以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如完成口算题卡、在手机教育APP中进行计算小游戏、在妈妈买菜时帮助妈妈算账、统计自己一周零花钱的数目等。相信通过课后计算的练习,学生计算能力定能有所提升。
总结: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并非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即可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针对教师而言,教师需要在日常计算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如学生计算学习意愿低下、缺乏良好计算习惯、缺乏课后计算练习等,而后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增强计算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加强课后计算联系等;针对学生而言,则需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计算任务。相信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技能能力定能有所改善,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于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难点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2019(9):155.
[2]夏振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1(2):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