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 王云荷
[导读] 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

        王云荷
        浙江省温岭市百丈小学

        摘要: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已经开始通过多途径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数学课堂上的生活味也逐渐浓厚。数学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理性从容的解决问题,而同样的,将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增加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也要把握一个适量的度,不能一味地进行讲解,如果过于生活化,就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像是在听故事,长久以往也就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也要善于适当的加一点数学味,使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效率都达到最高。
        关键词:生活数学;数学味课堂;课堂教学
引言:
        数学知识本就来自于生活,因此重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必定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最佳方式,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生活教学,就会让学生脱离教学的根本内容,无法进行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因此,为改善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必须要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融入更多的数学理论在拓展学生数学认知范围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树立生活数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1.“生活味”不可“喧宾夺主”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素质教育要求必须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结教学经验,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如今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都往往把教学手段集中在了生活化的这一途径中,忽略了教材内容,使学生只知道去研究生活实际却没有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本来就缺乏数学逻辑思维,因此他们很难高效率地从生活实际中总结出数学理论知识,如果一味地让他们从生活中去研究知识,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且容易出错。这直接造成的他们会对数学知识理解不深,无法进一步的探究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这一章节是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互动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善于让学生能够将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三角形举例出来表述。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使他们的数学理解得到提高。但是,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时,教师也不能过于牵强的,将生活实际套在课堂理论上。如果将一些过于简单的生活问题,运用到课堂活动中,反而会让教师无法确实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把握住问题难度,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也要下一番功夫。
2.与生活接轨并强化数学味
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脱离教学实际,也就是说,生活化的教学也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在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数学的教学不能与生活实际脱轨,同样的,为使得学生能够高效率的理解数学知识也不能脱离教材。教材内容是专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难度进行系统的编写的,是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的。

因此,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最佳教学方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得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促进的他们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小学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生活案例给出试题:“我们去超市买牛奶的时候,牛奶的单价是2.50元,买8袋牛奶,共需要都少钱呢?”而学生则会很快地列出算式:2.50×8=20(元)。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并在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案例,设计出一个其他的案例,看谁设计出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学生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渐渐也可以摸索出题目设计的思路,而学生的出题热情也会变得比较高涨,生活案例也会不断涌现出来。例如:“每天要喝一杯果汁,其大约为0.3千克,一个月按三十天计算,那么我一个月要喝多少果汁?”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们出的题目进行筛选,挑选出一些较适合课堂练习的题目。学生经过多次课堂练习,读乘法的能力也会得到强化。而这样的数学课堂也是较为成功的,不仅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生活味,使其更利于知识的吸收,并且多次强化练习也对所学的知识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二、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实际中,才能高效地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通过生活的角度去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旋转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做原地旋转,并根据所转的角度,答出转前转后的方向。当然,在设置课堂活动时,教师也要科学合理的把握难度太难的课堂活动,会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过于简单的活动,也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从而降低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
结束语: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也渐渐把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生活化教学,但是由于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活化”重视程度过高,往往会导致教学过于生活化而脱离数学的内涵。所以基于“生活味”,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巧妙地落实“数学味”也成为了现今教师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将表面热闹的数学课堂变得具有精彩内涵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们的深入思考,则是具有“数学味”的课堂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树立生活数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开展数学活动等方式,这样可以在生活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多了一些数学味,从而促进学生产生更多学习数学的动机,提高其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加涛.让数学课多一点"生活味儿"[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00(006):36.
[2]刘宜容.让"生活味"的课堂多一点"数学味"[J].新课程(上),2019(6).
[3]孟小鱼.如何让"数学味"的课堂多一点"生活味"[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2).
[4]王海迪.如何让"数学味"回到小学数学课堂[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000(001):92-92.
[5]吴旦旦.合理处理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与"生活味"[J].学周刊旬刊,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