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彰显学生主体性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魏小辉
[导读]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许多问题都困扰着学生

        魏小辉
        四川省射洪市武安学校  629200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许多问题都困扰着学生,致使无法提升化学学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的学习效果不佳,这就需要转换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主体性,提出许多新的教学措施,如探究学习活动展开化学实验等,既有利于改进实验教学的方式,又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主体性
        引言: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中着重提出的内容,要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对课本中的内容拥有较高的求知欲,学会探究、质疑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主体地位。因此,遵照以上要求,需要利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引导作用,逐步推动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亲身参与、自主体验是主体性的重要体现,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未能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行为,多数学生仅是跟随教师照猫画虎地做实验,未能真正投入其中,这就导致越来越缺失主体性,进而会降低教学效果。
        (二)偏向理论化教学
        虽然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措施,但是在真正实施实验教学之前,会预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导致在实验中许多学生不注重过程,令其形成强制性记忆课本知识的习惯,渐渐地教师会偏向理论化教学,未能真正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三)缺乏有效的引导方式
        从多数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来看,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多数教师重在教学,缺乏有效的引导方式,学生在实验中难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探究行为,既不利于深刻认识实验,又不利于提高探究能力。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彰显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一)运用探究学习活动
        若将探究学习活动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分配学生资源,令其能够成为若干实验小组,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指引学生探究化学实验,令其逐步深入地了解实验本质,认识更多的化学实验,这就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在实验前先引领学生回顾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复习上节课讲过的内容,随后要求每组学生配置的氯化钠溶液,分别给每组分发实验物品,然后可以进行提问,如“用什么方法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水?”、“”、“当在用量筒时,如何取得数据?”等问题,需要各组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会在实验现象发生后,留下若干分钟,用于各组学生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各个问题的答案。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
        在有些时候,由于某项化学实验的步骤繁琐、器材较多,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应有的实验步骤,必须由教师用口述的方式弥补,这就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化学实验,可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再引领学生进行讨论,这就能够充分体现主体性,同时便于展开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应用希沃白板软件展现化学实验,桌面上可放有装有热水的烧杯、薄铜片、红磷、白磷等用品,然后需要教师用镊子夹起带有白磷的硬铁钢圈,将其放入烧杯中,随后将黄色滤薄铜片放在杯口,用药匙舀一小部分红磷,将其倒在铜片表面的左端,用镊子夹起一小块白磷,放在铜片表面的右端,如图1所示,白磷会瞬间被点燃,这种现象会引起学生的质疑,可以由此开展课堂讨论,随后可以点击“重新实验”,待到了放小块白磷的时候,可以拧动右上角的开关,让氧气袋中的氧气喷涌而出,会发现刚刚燃起的火焰瞬间消失,这种现象会再次引起质疑,继续展开课堂讨论,最终由教师引领,结合屏幕中的实验现象,讲解物体燃烧的条件。
        (三)利用合理的课堂评价
        当学生完成某次课堂讨论之后,不仅需要教师及时地盯对答案,对其进行纠正,而且需要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课堂评价,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令其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这会有利于继续参与实验探究,并且在进行评价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评价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时,若对某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问时,若答案正确无误,可以夸赞学生的态度和成果,要求其他小组的成员效仿该名同学,保持认真的态度,自主探究,若对某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问时,若回答错误,不应急于否定,应当先夸赞愿意自主思考的精神,再指出存在的错误,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再鼓励学生重新回答,这就可以符合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能够体现出主体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正确地看待化学实验教学,摈弃以往主导式的思想,重新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机会,令其能够深刻地了解各项化学实验,并且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其跟随实验问题学习,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邱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做到以生为本[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08):72.
        [2]施华.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2):71-72.
        [3]张霞.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