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员班组资源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鲁昂
[导读] 摘要:近年来航空业务快速增长。
        民航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  北京  100020
        摘要:近年来航空业务快速增长。2020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98.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2亿人、货邮运输量676.6万吨,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与新兴业务不断拓展,全行业完成抗击新冠疫情、两会顺利召开等重大航空运输保障任务,而班组资源管理能进一步挖掘管制员潜力,提高管制员水平,进一步加快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和腾飞。
        关键词:空管班组资源管理;管制员;管制员班组配置
        一、国内班组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空管班组资源管理在中国起步较晚,理论和实践基础薄弱,然而随着中国空管业蓬勃的发展,[1]通过SHEL模型对班组资源管理中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而人为因素又是班组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SHEL模型
        SHEL并不是一个单词,而是由Software(软件)、Hardware(硬件)、Environment(环境)、Liveware(生命件)的首字母组成。以管制员为例,[2]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界面是凹凸不平的,意味着各界面之间必须谨慎匹配。管制员位于SHEL模型的中心,其他要素环绕在四周。由此可见,管制员是系统中的主体,也是最有可能变化、最不可靠的因素,因此合理的利用班组资源对管制员进行管理,才能减少出错,避免事故发生。
        二、管制员班组配置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管制员班组搭配缺乏固定性,没有科学的管理和系统的论证,对如何进行班组资源配置没有达成共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一些管制班组间的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不利于班组内的管制员熟悉彼此的工作风格。管制工作需要每个席位的管制员统一默契的配合,许多单位忽略了管制工作的这一需求。
        (2)班组中技术力量配置不合理,由于培养一名合格的管制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核,这就造成有执照的管制员人员紧张,一些单位在排班时只疲于席位的安排,忽略因为管制员技术力量搭配不合理,造成管制指令错发、漏发,给空中安全带来隐患。
        (3)班组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在进行班组配置中没有注意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在许多单位的管制班组中存在一些紧密型非正式的团体,如果处理不恰当,会非常不利于班组的管理,过于紧张和宽松的人际环境都会给航空安全埋下隐患。
        (4)主任管制员对科学配置班组资源重要性认识不够,因班组资源配置不合理所带来的隐患一般不会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当前进行事故调查时,一般只是追查表面的个人问题,并没有深入分析管理方面的不足。
        三、管制员班组资源配置方法
        3.1班组人员及其席位的搭配方法
        (1)班组人员相对固定
        班组人员相对固定是管制员熟悉彼此工作风格的需要。对于管制员来讲,每个管制员在培训时,往往被鼓励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因此在处理工作上,他们的工作风格会非常不一样[3]。所以,相对固定的班组成员可以尽快熟悉彼此的工作风格,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相对固定的班组成员可以增进相互间的交流,良好的交流是合作的基础。同一班组的管制员是通过视觉、语言和肢体方式进行交流。助理管制员的一个手势或者简单的语句,话筒管制员就会明白他的意图。简单的肢体语言有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班组成员经常变化,非常有可能遇到与不熟悉管制员共同值班的情况,降低工作效率。
        (2)一个班组中不固定工作席位
        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班组成员的角色是由他的工作席位决定的。每个席位的工作特点和繁忙程度也不一样。拿冲突类型来讲,与进近相邻的扇区调整高度指令较多,多为穿越冲突;而高空扇区因机型差异较大,多为同高度追赶的冲突。由于不同席位的工作特点不同,管制员必须在熟悉席位特点的情况下才能展开工作。如果长期在某一个席位工作的人被调到另一个席位工作,必须经历一个适应期,不利于空中安全。
        3.2班组内人员性格搭配
        班组内成员往往性格迥异,如果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进行合理搭配,往往能够提高工作效率[4]。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可把人类性格分为两个纬度,外向和内向,支配欲和谦和来构成四种性格类型。
       
        图-3.2四种类型性格图
        四种性格类型特点各不相同,友善型的人外向且谦和;分析型的人内向且谦和,思维细腻,习惯于单独行动;表现型的人外向并且有支配欲望,富有创造性,但缺点也很明显,情绪化严重,自由散漫;控制型的人内向并且有支配欲,不容许他人犯错,不好接触[5]。
        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科学合理的性格搭配可使班组内成员互补,提高工作效率。同种性格的人搭配在一起,会更加突出彼此的弱点,同一个班组内四种性格的人都要有,友善型的人善于使班组更加团结,表现型的人会给班组工作带来激情和创造力,控制型的人善于整体把整体握工作进度,适合主任管制员席位,分析型的人比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更加仔细缜密,适合做话筒管制员。
        3.3保证班组内人员能力相对平衡
        (1)工作能力
        不同的管制席位,需要管制员具有不同的能力,但每名管制员都应具有独立处理、分析复杂问题并做出决断的能力,稳定的工作水平,端正的工作态度等。在排班时,尽量避免将工作能力较差的管制员安排在同一个班组,保证班组内工作能力相对平衡,可以降低出现差错的概率。
        (2)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是班组排班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在管制工作中许多下意识的反应都是建立在管制员经验习惯的基础之上的。在空中情况复杂且航班量较大的情况下,需要管制员能快速准确的分析出核心问题,并及时的发布正确管制指令,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负荷,能从容不迫的处理空中动态。
        (3)英语水平
        空管专业要求管制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管制英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通信、气象、特情处置等方面的专业英语。如果一个班组内的某个管制员无法顺畅的与外国机组进行沟通,可由英语水平较高的管制员来代为指挥,所以应把英语水平较高的管制员平均的配置给各个班组。
        (4)性别
        男女性别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在处理事情上具有不同的优势。男性在处理一些特殊情况时有较强的决断力,有良好的空间思维和情景意识,但是往往不够细心;而女性天生细腻缜密的思维,做事一丝不苟,注重细节,因此两者能够形成互补。此外。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班组,女性的加入,往往会调动起班组其他成员的积极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所以在班组的搭配中,适当的增加女性的比例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3.4合理调配班组内人际关系
        (1)调配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班组管理者的故意行为,通过采用笼络班组成员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亲信,增强管理效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容易造成班组成员两极分化,要么阿谀奉承,要么被束缚了手脚,使班组缺乏创造性。二是班组成员在价值观、性格、经历、互补性产生某种一致时,产生了兴趣或利益的共同体。这类非正式组织往往造成班组管理者不能及时掌握班组成员的动态。总而言之,非正式组织会降低班组管理的有效性,使班组缺乏创新精神,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我们可以通过引导非正式组织的核心成员融入正式组织,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利益趋于一致,让班组的管理者成为非正式组织的核心,降低非正式组织对班组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6]。
        (2)人际关系的调配
        适中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班组长远的管理和建设,过于紧张或宽松的人际关系都不利于班组的管理。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会使班组成员带着负面情绪进行工作,在处理或决断某些问题时掺杂着个人情感。所以在排班时应避免将有冲突的成员安排在同一班组,造成安全隐患。过于宽松的人际关系,会造成班组内成员在值班时过于散漫,注意力下降,,对潜在的冲突不够警觉。所以在同一班组中,应避免有冲突的个体和过于熟悉的个体的存在,将班组人际关系维持在一个适中的程度。
        四、管制员班组资源管理方法有效性验证方法
        以华北空管局为例,对北京区域管制中心的某管制班组的人员进行一次调整,以验证以上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确定每名管制员的工作水平、性格类型、年龄、职务、人际关系、英语水平这些基本信息,完成了大量的资料统计及整理后,完成了此次验证的班组配置方案,表5-1和表5-2是调整前后人员配置的方案。
        表5-1调整前人员配置情况
       
        表5-2调整后人员配置情况
       
        对人员进行以下调整:
        5号与8号进行互换,原先一组中6号、20号及5号在控制类性格倾向中分值分别为8分、9分、8分(5分为平局分),性格倾向相同,容易在日常工作中发生争执,将5号与控制分值较低的8号(4分)互换,更利于班组团结,此外,互换后两组的平均工作时间也更加平衡,并且5号与8号工作能力相当,互换后并不影响班组的整体工作水平。
        六、结语
        随着疫情的好转,国门开放在即,国内、国际航班量将会进一步恢复,目前我们空管行业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就是:在即将到来的后疫情时代,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使得管制班组的团结力和面对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从而实现班组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本文分析了目前管制班组配置的现状和问题,通过SHEL模型结合管制班组内人员及席位、人员性格、人员能力和人际关系四个方面对班组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前进的道路是艰辛的,但是前途时光明的,空管也应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跟上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谢放.基于Reason-SHEL Model对海事事故认为因素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007
        [2]王莉莉,黄宝军.航空中人的因素[M].中国民航大学.
        [3]陈楠.空中交通管理班组人力资源配置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4.
        [4]秦晴,尹刚.管制员性格对班组资源管理的影响[J].中国科技纵横,2013(19).
        [5]杨锡山等.西方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6]赵江安.发挥非正式组织作用[J].经营管理者,2007(2).
        作者简介:鲁昂(1990-02-20)男,汉族,籍贯:河北,当前职务:管制员,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空中交通运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