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优化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陈飞加
[导读] 摘要:建筑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过程的始终,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
        摘要:建筑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过程的始终,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就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管理做了简单的阐述,介绍了通过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手段,加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实践经验。
        关键字:安全管理、施工、信息化
        1引言
        施工安全是建筑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首要任务。但在实际施工中,建设过程非常复杂,危险性作业多,制约建筑企业安全的因素众多,致使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压力较大[1]。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容易出现安全施工问题,进而危害到生命及财产安全。如何建立安全施工管理的新模式,保障生产中的安全,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2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力度,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越来越高,施工操作行为越来越规范。但是随着建设工程的迅猛发展,高、大、难建筑物的迅速出现,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施工中仍然会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施工企业的发展中,采取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单单可以全面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生产效率,也是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3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创新手段来确保建筑企业,有助于保持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有效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施工企业的实际生产实践中,通过推行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原则,辅助开发信息化的创新管理手段,有效提高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受控程度,确保施工安全保障及安全工作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建全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由主要领导组成的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为每位员工设置特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在构建日常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建筑企业施工现状,制定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规章制度,并不断调整优化。
        在安全管理中,可建立各级安全督导制度和安全检查台帐,作为企业内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保障工程实施中安全操作规范的落实,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例如,可在企业层面组建专职队伍,定期对工地安全现状检查评分,对现场各项危险源逐项打分、综合评价。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公开上报、签发整改通知单,做到定人定时进行整改,有效杜绝安全隐患。
        3.2安全设施标准化
        在安全设施方面,通过推行安全设施模块化,编制相应的标准手册,统一工程安全文明设施标准,可实现企业不同项目之间安全管理水平的均衡提升。
        例如,在企业中推行采用了模块化的集装箱式生产生活用房、钢结构组装式大门、装配式围墙、定型化临边防护、工具式盘扣脚手、定型化钢结构塔吊基础等一系列标准化的安全设施。同时,通过组建专业化公司,对安全设施设备提供统一的专业化服务,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安全设施管理,保证安全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减小了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方案编制难度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安全巡查和安全管理的效率,有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3施工工艺标准化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推行标准化施工工艺,也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管理效率。
        针对各类重大危险源,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考虑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制订相应的标准施工工艺和安全防范措施,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标准工艺手册。可对各工程项目的相关施工起到指导作用,有效排除方案编制及现场实施中的不安全因素。
        以高支模安全管理为例,在生产实践中,从企业层面发布了工艺手册,细化了施工控制的要点、检查的流程,配合过程管理检查制度,形成了从标准方案、过程管控、督导整改的全过程闭环管控体系,提升了企业对于危险源的整体管控水平。
        3.4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
        随着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借助信息化技术,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可打破安全管理的瓶颈,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践中,应用了多种创新手段,为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1建立企业风险管控平台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个性化定制开发了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手机app平台。平台以“放管服”理念为基础,以项目需求为导向,搭建了扁平化的管理架构。平台包括工程动态、风险预警、过程管控、应急抢险、求助支援等十余个模块。项目部作为平台信息源的主要提供方,定时上传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各级管理者作为数据的使用者,根据不同的权限获取对应的信息,及时介入并为项目部提供支持和帮助。(图1)
       
        图1 风险管控平台结构
        工程动态模块包括了项目概况、管理人员信息,施工日记等模块,同时,采用航拍和360度全景相机技术,全面反映项目的生产进度、场容场貌、安全设施等管理状态。
        风险预警模块中要求项目部根据工程的具体进展,在平台上挂红灯,明示风险状态。包括深基坑、高支模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状态以及塔吊、汽车泵、人货梯等大型设备的日常管理行为记录均需上传平台,作为管理者履行管理责任的证明。公司管理者可以通过平台全面掌握风险信息,从而实现精准化的检查和管理。
        过程管控模块中,要求项目经理每天上传带班检查记录及影像资料,平台自动监督统计,改变了以往以突击检查为手段的管理方式,实现了监管手段的精细化。公司不同层级的安全督导检查的报告也在督导检查模块中公示,项目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将整改情况在平台上进行公开回复,实现了闭环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得到整改。
        风险管控平台在实际应用中,不改变工作习惯,未增加工作量,形成了现场安全信息上下层级间沟通的桥梁。平台记录了每个人的工作绩效,作为考核依据。每位参与安全管理的同志均明确了自身的安全管理责任边界,真正实现“人人管安全,真正管安全”。
        3.4.2建筑施工智能安全辅助软件
        结合数字化和BIM技术,可进一步开发安全管理辅助工具,利用内置的智能化与标准化程序,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水平。
        例如,开发了自动布置模板以及模板支架的辅助计算软件(图2)。软件可以导入施工现场的二维平面图纸,通过内置算法,自动将模板以及模板支架布置到位。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三维模型,直观的观察模架的布置情况和细部构造。局部有偏差的还可以通过手工调整的方式进行微调,也可根据公司材料库存规格数量自动调整。模板支架每一个部分的布置均结合了各项规范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规定,具备配套的计算书。软件还可自动导出材料规格与数量清单,生成模架任意部位的平、立、剖图纸。在减轻施工成本和工作量的同时,有效提升施工方案的设计精度,减少了安全隐患。
       
        图2 模板支架的辅助计算软件
        3.4.3智能化安全教育管理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辅助,可以实现安全教育管理中人员考勤、培训手段等方面,有效提高安全教育效率。
        在项目现场的各级安全教育中引入了人脸识别系统。系统在人员入场移动过程中自动完成人脸识别,数据库比对等步骤,从而自动完成安全教育考勤,为安全教育的落实提供精细化管理手段。
        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束缚,开发了一对多的VR安全体验系统。VR安全教育系统通过沉浸式体验策划、交互型操作,可以使现场施工人员身临其境认识到各方面的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安全培训的效果,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VR安全体验系统可由百人同时进行,相比传统VR教育设备,大幅提升了学习效率,降低安全教育的成本,整体提升了企业安全教育水平。
        3.4.4二维码动态交底
        二维码技术由于制作方便快捷、节约成本、信息量大,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面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在施工现场各处布置二维码,现场的施工人员可扫描二维码,获取安全交底信息和施工工序等资料。作为替代传统的资料、标识牌等的交底方式,可更为生动形象的对安全操作要点进行展示。
        3.4.5智能监测系统
        随着工程建设难度和规模的不断增长,对施工安全监测数据的实时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通过物联网技术,开发了多种现场智能安全监测终端和配套的数据云平台。可对应力、变形、温度、水位等涉及现场安全的重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完成数据的现场采集、传输、管理以及最终的数据分析及数据共享。通过智能监测系统,便于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提前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践中,通过遵循制度化、标准化原则,创新开发信息化手段,为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便利。及时消除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了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了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艺文.施工企业首要任务是抓好安全生产[J].广西城镇建设,2007(09):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