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法在德国小型建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廖飞燕
[导读] 摘要: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工艺流程有序、间歇曝气,主体设备为SBR反应池,结构紧凑,无二沉池与污泥回流系统,初沉池也可省略。
        威立雅  北京市  100073
        摘要: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工艺流程有序、间歇曝气,主体设备为SBR反应池,结构紧凑,无二沉池与污泥回流系统,初沉池也可省略。适用于污水间歇排放和流量不均匀的场所,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关键词:SBR,生活污水处理
        前言
        在欧洲国家,有些村庄和小镇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稀少,生活污水具有量少、分散、远离市政排污管网或大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污水处理率底和修建排水管网的造价高、维护成本大等特点;生活污水一般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流湖泊,造成水环境的污染。特别是生活污水中富含氮磷,从总磷排放负荷来看,生活污水占60%,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一种分散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满足对应工况要求。
       
        图1
        1 欧洲相关规定
        德国DIN标准和欧洲EN12566标准有关规定:可根据居住小区的位置,分散安装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完全自然、环保的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完的生活污水可渗透至土壤。欧盟规定:在2015年之前,所有未能汇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小型系统处理后才能排放,以防止水环境污染。
        2 德国小型建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德国KESSEL公司研发的小型建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体化处理站,适合居住人口少(4至150人)的生活污水排放处理。该系统采用预制污水处理仓、内置序批式间歇反应器(生活污水在系统中,通过运用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完成反应、沉淀、排水及排除剩余污泥等工序,处理过程大为简化)。该系统布置紧凑,一体化处理仓,安装方便快捷,可根据水质和水量情况灵活运行,运行稳定且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经过实际运行检测,BOD5去除率97.7%,COD去除率92.2%,N去除率62.5%,P去除率80.6%,也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指标要求。该系统已获得德国CE,LGA,DIBT相关资质认证,并在德国、法国、波兰、冰岛等欧洲地区广泛应用。
       
        上图2为该小型建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构造图,根据生活污水的具体排放量配置不同容积大小的处理仓。该系统主体为室外埋地安装,亦可安装于地表水当中,电控箱和空压机为室内安装。
       
        图3
        处理仓设备箱体主体材质为PE,耐腐蚀,耐压,由大型模具旋转预制,一次成型,无焊缝,全密闭结构,完全防止生活污水渗入周边土壤,并可防止植物树根的穿透。安装施工快捷,承压调节端盖的安装高度和角度可调整,与室外地面相平。排水管径DN150。
        一些项目也可现场预制混凝土SBR反应池,如图3所示。内置分隔墙体和反应器。
        需要较高出水水质指标的地方,如风景游览区、湖泊和港湾等,不但要去除有机物,还要求出水中除磷,防止河湖富营养化。该小型建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也可根据客户要求进一步提高磷的去除率。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该小型建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时间分隔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隔操作方式”,“ 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动态沉淀”。
        该小型建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泥沉降性能好,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对进水水质水量的波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调节性,处理工艺简洁,运行过程通过电控箱控制,易于维护管理。系统工作进程是:生活污水间歇流入处理仓,反应器充满水后开始曝气,沉淀一定时间将上清液排出。具体流程图见下图4,一共6个步骤,8个小时为一个运行周期。
       
        图4
       
        图5
        结语
        该小型建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广泛应用,甚至在北欧冰岛国家有安装使用案例(如下图5),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以排放到周围水域。一体化构造,全密闭结构,工况稳定运行的实施经验可值得国内借鉴。
        参考文献
        [1]德国KESSEL AG公司产品技术文件
        [2]刘庆玉,王书文,焦银珠.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设计[J].水处理技术,2005(5):4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