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七个数字 讲好传统经典——对《祝福》教学方法的再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雷文国
[导读] 《祝福》是传统经典篇目,如何避免小说教学特别是传统篇目的简单重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小说的积极性,如何在长文教学中提纲挈领,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雷文国    715300

【摘要】《祝福》是传统经典篇目,如何避免小说教学特别是传统篇目的简单重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小说的积极性,如何在长文教学中提纲挈领,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笔者尝试用1——7这几个数字贯穿教学,实现了脉络与重点、整体与局部的有效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  经典   鲁迅  教学
        【正文】
        《祝福》是传统经典篇目,如何避免小说教学特别是传统篇目的简单重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小说的积极性,如何在长文教学中提纲挈领,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这学期在又一次的《祝福》教学中,笔者尝试用几个数字贯穿教学,实现了脉络与重点、整体与局部的有效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七件大事
        从二十六七岁到四十,祥林嫂经历了七件大事,教学中可要求学生用四字词语分别进行概括。
        经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祥林嫂经历了以下七件大事:初到鲁镇、被抓回家、被迫再嫁、夫死儿亡、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死于祝福。
        二、六个人物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个说法非常有理。在祥林嫂短暂而悲惨的一生中,我们发现除祥林和贺老六外,有六个人物和她的悲剧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她们分别是:婆婆、大伯、庙祝、四叔、四婶、柳妈。
        1、婆婆:小说中的婆婆是个很强势的女人,“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可见祥林嫂是一个童养媳,又受到婆婆虐待,她逃到鲁镇,还是逃不出婆婆的手掌心,被绑了回去,嫁给了贺老六,目的只是要给小儿子娶媳妇,可见在那个社会里,祥林嫂受到的来自丈夫家庭的压迫(夫权)至深。
        2、大伯:祥林嫂被迫嫁给贺老六后,日子逐渐好转,但人有旦夕祸福,丈夫得伤寒病死,儿子阿毛又被狼叼走,祥林嫂的生活天塌地陷,然而就在这时,大伯又来收屋,致使祥林嫂失去了最后一点家业,彻底沦为无产阶级,只得再次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可见丈夫家族(族权)对她的迫害至深。
        3、柳妈庙祝:祥林嫂受柳妈(封建迷信、因果报应思想)的惊吓,决定到土地庙去捐门槛,在她急的流泪苦苦哀求之后,才勉强答应,价目是大钱十二千,可见庙祝(神权)也在对祥林嫂进行压榨和剥削。
        4、四叔四婶:四叔是鲁镇这个小社会的实际统治者,“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可见他对祥林嫂之死的厌恶、冷漠,无情,自私;四婶在祥林嫂捐过门槛,自以为洗净了前世的罪孽,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在祝福中出一份力时,是四婶的一句断喝“你放着吧,祥林嫂。”正是这句断喝,将祥林嫂刚升起的的一丝希望彻底毁灭,正是这句断喝,将祥林嫂推下了万丈深渊,也可能是这句断喝,祥林嫂才最终沦为乞丐。可见祥林嫂悲剧中,四叔四婶代表的阶层(政权)对她的压迫至深。
        三、五张账单
        在祥林嫂短暂的一生中,与她有紧密关系的是作者有意分散于小说中的五个账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找出关于金钱的零星表述,看能发现什么?结果:
        1、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
        2、婆婆支走的祥林嫂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
        3、祥林嫂被卖得到的钱——八十千(给小叔子娶亲五十千,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
        4、捐门槛的价目——大钱十二千
        5、鲁四老爷给祥林嫂开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祥林嫂辛辛苦苦干上两个月才能买到“我”眼中“物美价廉,一元一大盘”的福兴楼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鲁镇代表人物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堂而皇之地支走祥林嫂三个半月的工钱,又敢将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卖到深山,用所卖的收入为小儿子娶亲,根本原因是族权和夫权替她撑腰;祥林嫂将自己两年的工钱全部用来捐门槛,“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可见神权对她的桎梏和她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之深。



        四、四处细节
        在《祝福》教学中,我发现作者在有意无意中安排了四个方面的细节来完成对小说主题的揭示。
        1、“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由此,引导学生知道鲁四老爷是一个注重封建礼教、维护封建道德的卫道士,是鲁镇封建思想的代表人物,同时还思想落后、愚昧无知,对辛亥革命一无所知,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也让学生看到了辛亥革命在发动民众、唤醒民众方面的失败。
        2、“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镇子上一个人去世了,竟然没有人知道去世的时间,没有人知道因何而去世,更甚的是说话时“淡然”的语气,可见那个人在大家眼中的地位,也可见这个镇子或这个社会人们的冷酷无情。
        3、“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从卫老婆子,到鲁镇上的人们,从她嫁给祥林的那一刻,她就只有一个名字“祥林嫂”,即使她被迫嫁给贺老六,也还是被人叫做祥林嫂,或许在她心中,她仍然还是祥林嫂。可以看到封建的从一而终的“守节思想”仍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存在着,仍死死地钳制着鲁镇的每个妇女。
        4、一九二四年二月七日。这是小说写作的时间,抓住它,可以让学生了解很多的信息。即社会背景及作者的思想状态,由此可大致推出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五、三幅肖像
        《祝福》中有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尤其是对“眼睛”的刻画,学生通过分析,可以了解祥林嫂的性格和内心情况。
        1、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只是顺着眼”可见祥林嫂的善良。
        2、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顺着眼”“泪痕”“没有先前精神”,说明她的善良,再寡,精神遭受沉重打击。
        3、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可以看出她陷入绝境,精神崩溃,最终倒在“祝福”的大风雪中。
        六、两处环境
        《祝福》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而且印下祥林嫂悲惨命运的足迹。如开头描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沉重”“阴暗”“一团糟”等词透漏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压抑和反感。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的付出自己的艰辛劳动,可见人们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廉价奴隶血汗之上的,从而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七、一个标题
        为了让学生很快的把握小说的主题,标题的含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环境的角度思考,进而归纳出小说的主题思想。《祝福》这个标题,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祥林嫂一生的几个重要阶段,都发生在鲁镇祝福的时候;鲁镇人们的祝福又为祥林嫂的活动提供了社会背景;把鲁镇的人们忙碌的祝福景象与祥林嫂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悲惨的死去进行对比,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本质,表达了打碎精神枷锁、改变这不合理社会的强烈呼声的思想主题。
        总之,为了上好经典篇目,我们不能一味地按照常规方法教学,要学会长文短教,要教出新意,要出奇制胜。以上七个数字,只要能抓住其中几个,都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结论的欲望,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1
2、《鲁迅:在言说和生存的边缘》徐麟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4
3、《反抗绝望》汪晖  三联书店 2008年
4、《鲁迅的生命哲学》王乾坤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