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凯
身份证号码:43068119871229****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给建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应优化建筑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全面做好建筑设计工作,着重优化建筑设计规划方案,确保建筑的安全质量。文章将分析建筑设计与规划方法,为建筑产业发展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学;规划;设计问题
引言
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施工建设的基础保障,在当代建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设计师应结合城市环境与时代发展趋势,促进建筑与城市形象的有机融合,减少建筑对空间环境的破坏,全面优化建筑造型与风格,使建筑群体能充分融入城市体系。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做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本文简单介绍建筑学中的规划和设计概念,分层探讨建筑设计与规划方法。
1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阶段和城市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是两者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节,也是两者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衔接的环节。所以本文重点从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阶段和城市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来分析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强化规划意识的必要性。本文中提到的建筑设计人员亦主要针对方案设计前期的设计人员,当然强化规划意识对于其他阶段的建筑设计人员也是必要的,毕竟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各个阶段进行拆解。
2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问题
2.1规划缺乏特色
在建筑学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关注主体功能和外在形象,还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但是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建筑在规划过程中,片面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利用,这也是造成现阶段国内许多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千城一面”现象的根本原因。建筑学中规划设计没有保留地方特色,无法树立城市的形象。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进而会造成建筑设计的单一化,无法满足市民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不断提升的审美标准。
2.2评审机制不完善
一个合理的规划无法脱离相关的监管机制,监管机制、规章制度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创造强制性的保证,督促规划以及设计的相关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中的行为,使其能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作品。近年来,随着建设的推进和相关经验的积累,各地关于建筑设计的评审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现有的评审机制未能紧跟城市现代化发展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即当前的评审机制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与优化作用不明显。其次,评审机构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不强,未组建专家评审团队,对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标准不够细化、评审过程不够透明,无法及时发现建筑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瑕疵,也就不能遵循城市规划对设计方案予以完善。
2.3缺乏复合型的设计人才
无论是建筑学中规划还是建筑设计,都是专业性极强且对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工作。以建筑设计为例,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除了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外,还应当熟悉最新的城市规划政策,了解城市的历史、人文等,这样才能让建筑设计方案既突显特色,又兼具实用性。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中小型城市正面临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符合要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偏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如果没有复合型的人才支撑,设计方案不过关,将会对城市的科学规划和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策略
3.1建筑规划和设计都要突显地域特色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传承、人文特色和自然风貌,在建筑学规划和设计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而是要通过巧妙地设计,将历史的与现代的,人文的与自然的,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树立城市的外在形象,又要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突出地域特色。因此,在建筑学中规划设计期间需要尽可能参考建筑设计当中的一些优势,并基于微观层面上做好对建筑规划的分析,尤其是对建筑差异、历史发展历程、文化特征等,要进行深入挖掘、综合的利用,并且融入每一座建筑的设计中。通过打造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建筑,让建筑学中规划与设计协调发展。
3.2完善评审制度
设计作为建筑学中规划的具体体现,必须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地评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现有的规划要求,这也是论证和检验规划科学性的关键。基于建设需要,尽快构建成熟、完善的评审体系,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在评审体系方面需要基于城市的性质、规划目标、建筑物的特征、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针对性地设计。尽量保证评审指标的详细和完善,这对于提升建筑设计方案评审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也有积极帮助。另外,在建筑设计方案送审以后,评审小组的专家一方面要仔细审查设计方案是否与建筑学中规划的相关要求存在冲突,另一方面还要从专业角度,对设计方案中建筑的功能、特色等进行审查。在遵循城市规划和保留建筑特色之间做到统筹兼顾,这也是实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3.3优化建筑学中设计衍生的新概念
随着建筑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功能复杂性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筑设计中衍生出了新的建筑概念,例如建筑连接体。建筑连接体是建设中,为强化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公共设施、建筑与公共交通站点等之间联系,通过建筑连廊跨越道路红线或建设用地边界所进行的连通。为实现区域内不同地块间的资源共享和人车分流,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道路红线以内、建设用地边界以外的空间均为公共空间或他人领地,故建筑连接体的建设须征得当地规划及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另外,非城市公共交通性质的出入口在道路红线内设置时,更需获得当地规划及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建筑连接体需要连接不同基地之间的建筑,因设计和建设时序不一,建设单位往往按照自身的建设条件而进行建造。特别是需建造二层步行廊道体系的区域,更需要规划和建设部门在规划和设计阶段进行协调,做好连接体的宽度及两端竖向标高的统筹。同时规定先建单位应当按照专业或标准要求,预留连接接口,后建单位应当履行后续连接工程的工作。
3.4加强建筑密度的优化
由于建筑一般都位于城市发展中心或者人口聚集度高的地方,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建筑的分布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其设计的基础条件应与区域光照条件、季风风向等内容进行综合性考量。而且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高层建筑带来的光污染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在合理范围内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高层建筑密度,起到优化建筑应用布局的作用,并提升其可靠性。
结束语
建筑学中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30多年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在促进社会文明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不足,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新时代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要走新型发展道路,突出中国特色,减少问题,确保城镇化成效的提升。国家要求加快建筑升级,并在建筑学中进行规划和部署,旨在满足基础要求的同时,推动战略化发展。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有新要求,所以当前建筑学中规划要增强适应性,更好地服务建设与发展。另外,建筑学中规划发展对建筑设计要求更高,需要进一步推进绿色节能。
参考文献
[1]张北.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
35-36.
[2]姚友龙.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规划设计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