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徐文刚1 孙怡琳2
[导读] 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促进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徐文刚1 孙怡琳2
        1.宜昌市点军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 宜昌 443000
        2.湖北菲迪克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与其他建筑施工技术相比,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许多应用优势。长期来看,推广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环境友好型建筑的发展,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推动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促进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
        1.1环保节约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耗能过高、施工时间过长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逐渐提升施工指标和水准,逐渐减少施工耗损。为了降低建筑行业出现的耗损,需要全面应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这种技术具有非常良好的环保节约特点。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方面的问题,还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耗损。传统施工技术具有的耗损主要表现在材料焊接、现场振捣以及施工照明等部分,在浇筑时还可能产生废水以及落地灰,对于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在使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就可以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对于节约材料也有很大的帮助。
        1.2资金利用率高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全面使用了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完成统一的材料运输和统筹,对于构件加工和安装以及处理都能提供良好环境。这种技术还具有使用简单方便的特点,整体提升了生产效益。通过合理应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降低了施工周期,同时还能预防出现资金浪费等情况,确保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分配的合理性。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良好,所以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在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通过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得出,工程在资金应用反面不够合理,造成了资金浪费情况的发生。在使用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之后,每个施工阶段都对资金有了明确规划,可规避资金浪费等情况的发生,逐渐增加资金收益。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可以看出,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资金利用率高等特点。
        1.3施工工期短
        对比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和传统技术得出,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可以逐渐缩短施工工期,在确保工程质量的背景下加快施工速度。在使用装配式施工技术时,一定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施工,既可保证构件符合施工标准,又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应用混凝土装配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从根本上减少消耗,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另外,减少人力使用、材料消耗、机械设备投入等成本投入,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工程时间,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使用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时,会提前预留出安装其他装置的空间,在建筑外墙的同时也进行预保温和装饰工作,多项工程同时进行,和传统施工技术相比,在缩短施工工期的同时提高了施工质量。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安装技术
        2.1预制墙板安装技术
        2.1.1灌浆技术
        首先,施工单位应根据已签订的工程建设合同要求、约定对“灌浆料”开展配比、搅匀工作。秉持“少量多次”的拌和作业根本原则,在容器内增添适量的水,精准把控约3min的搅拌时间。随后再次加入标准比例的水,在保障灌浆料充分均匀拌合后,需施以静置,待其排气后才可继续执行灌浆任务;其次,在灌浆环节中,施工单位应对具体“灌浆量”科学掌控,预防“外溢”等不良问题出现,确保灌浆基本紧密性。在检验灌浆量是否正确时,可将其比较施工前设定的预期标准,当标准数额被真实用量明显超出时,则可代表灌浆充实性较为优质;最后,在操作灌浆技术过程中,施工单位需注重提前预留灌浆料的部分试料,留存余下灌浆接头,并对这类“试块”落实养护与质量检验工作,确定灌浆技术操作质量。


        2.1.2PC板安装
        首先,PC板在运往施工现场前,应依托工区现况、建设标准对其实施固定工作,继而才可将其运输致作业区指定位置;其次,在PC板安装环节,需将其暂放于堆放架中,吊装任务可采用建筑结构顶层的预留吊环辅助完成。此外,为保障后期安装环节的施工效果,施工单位应将PC板紧密贴合于预制墙板,以此达到整体拼接的施工目标;最后,拼接技术操作完毕后,需对PC板安装位置实行检查、校准工作。将混凝土的分层浇筑设定为作业落脚点,确保浇筑具体高度、厚度与施工标准要求的契合性。
        2.1.3墙体混凝土浇筑
        在该工作正式开展前期,施工单位需在建筑物结构底部预先将水泥砂浆适量浇筑,而后才可推进后期混凝土相关的浇筑工作。并重点关注浇筑间隔时间,将其准确控制在混凝土首次初凝时间内,在混凝土材料振捣用时合理把控的前提下注重维持其均匀状态。当其表层发生“浮浆”问题时,应暂停振动。同时,对混凝土执行振捣任务时应着重观察附近工区环境,规避与钢筋、预埋件等构件的接触碰撞。在浇筑环节完工后,施工单位还需对混凝土、钢筋等浇筑所用建材的表层实施处理工作。
        2.2节点防水措施
        装配式工程项目的外墙防水施工,施工单位应突出“优先导水、防水辅助、防排结合”这一设防工作根本准则。利用科学设计、制定排水路径的举措方法,导出已渗透于接缝中的水,搭配添设排水系统,防止自然水不断渗入室内。针对性使用水流基础的“自然垂流”定律,对墙板接缝样式设置为“内高外地”企口型。强调减压空腔,预防水流受毛细效应大量倒吸于室内。除混凝土形式化的防水方式外,施工单位还可运用橡胶质地的止水带及密封胶,保证预制墙板整体密封防水系统的稳定运转,实现高质的防水施工。
        2.3预制叠合板安装要点
        在对叠合板施以吊装工作时,为确保其平稳程度。施工单位可操作模数式吊装梁,将叠合板缓慢移动于预定工区。在此间,应定时开展“停顿检查”,查证时下叠合板方向与建设要求的一致性。当二者偏差出现时,需及时调整。另外,为最大化避免磕碰,施工单位重视起吊、停顿,着力维持叠合板平稳,规避不当磕碰造成的主体损伤现象出现。而在叠合板安装中,应先搭设临时支架,合理把控支撑点实际间距;处于结构层环节施工时,施工单位需科学设计支架层数;在拆除支架工作中,则需依托混凝土当下强度,当其强度可超出设计目标时,才可在叠合板安装完毕后逐层撤除支护设施。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3.1加强技术研究
        目前,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得到了施工单位的重视,并且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良好的技术突破。施工单位若想逐渐提高施工质量,就需要重视技术的研发和研究,学习成功的施工经验,对使用的技术进行整体改造。另外,还需要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构建完善的制度激励方案,对于施工经验和过程也需要进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技术应用质量,确保使用的技术和工程之间具有契合性。
        3.2加强技术监督
        在使用混凝土装配技术过程中需要重视技术的功能发挥,不能造成负面的施工影响。比如,在进行技术监督和观察时,应该将重点放在数据和参数信息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规避出现严重的误差。目前,我国在应用混凝土装配建筑施工技术时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若是出现了技术监督缺失,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单位需要不断完善建筑模式,以满足现代建筑的多种需求。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属于一种创新施工方法,可以满足新时代的建筑需求,但是在技术推广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积极探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君贤.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46.
[2]蒋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过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浅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35):101-102.
[3]李海文.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技术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9(12):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