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庆
天津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天津 300201
摘 要:研究目的:通过对2009年及2019年的天津市中心城区土地细分导则指标的对比,检验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落实情况,揭示了近10年来天津城市规划重点的变化情况,总结天津市城市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利用两版土地细分导则数据进行数据对比计算,统计分析各类用地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以重点地区作为案例,采用GIS技术进行克里金插值法生成容积率变化图,直观反映城市开发建设强度的变化。研究结论:经过近10年的城市发展,原有规划不断进行深化和调整,新的城市中心的出现弱化了原规划中的城市定位,分散平衡的多中心模式逐渐向高聚集的单中心发展,政府行为是影响城市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中心城区;土地细分导则;用地指标分析;克里金插值法
一、前言
天津市的城市建设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的指导,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规院)在市政府及规划局的领导下编制了大量城市规划项目,涵盖了各个规划层次、各个专业、专项领域。
在2006年国务院批复天津市总体规划实施及分区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工作,于2009年编制完成了全覆盖的天津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细分导则。在这近10余年的城市发展建设中,土地细分导则作为指导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依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趋势,土地细分导则也不断进行着深化和调整。本文对全市最初的用地规划指标及2018年底的用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规划指导城市发展的的趋势方向,验证城市总体规划对天津城市定位的落实情况。同时以河西区作为重点区域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在GIS中通过克里金插值法计算居住用地指标和商业用地指标的变化,研究本区域的规划方向。
二、中心城区土地细分导则用地指标分析
1、2009年土地细分导则用地规划指标
2009年土地细分导则在天津市首次报批的城市总体规划指引下,以分区规划为基础编制完成。
2009年规划用地指标分解:
(1)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模为10238.21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30.63%,其中各类居住用地9313.9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27.86%。
(2)公共设施用地5955.86公顷,其中商业金融业用地3391.5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10.15%。其他公共设施用地约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7.68%。
(3)工业仓储用地规模为836.1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5%。
(4)仓储用地规模为366.3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1%。
(5)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为562.8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9%。
(6)绿地规模为6369.63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19.07%,其中公共绿地3622.82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10.85%,防护绿地2746.81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8.22%。
2、2018年土地细分导则用地规划指标
在2009年土地细分导则的基础上,市规划局不断深化调整区域地块指标,委托天规院进行动态维护,截止到2019年底形成了新的土地细分规划指标。
2019年规划用地指标分解:
(1)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模为11584.48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34.68%,其中各类居住用地10500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31.44%。
(2)公共设施用地5464.26公顷,其中商业金融业用地3073.95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9.2%。其他公共设施用地约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7.16%。
(3)工业仓储用地规模为600.57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8%。
(4)绿地规模为6156.16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18.43%,其中公共绿地3224.42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9.65%,防护绿地2931.74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8.78%。
3、近10年用地规划指标的变化
通过对比2009年底的规划数据指标,我们发现至2019年度各类主要用地规模变化情况为:
(1)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包括中小学、托幼用地)规模约为11584.48公顷,比2009年(10238.21公顷)增加1346.27公顷,其中住宅用地增加1186.1公顷,增幅约12.73%;
(2)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共3073.95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9.2%,比2009年(3391.5公顷)减少317.55公顷;
(3)规划绿地规模共约6156.16公顷,比2009年(6369.63公顷)减少213.4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减少398.4公顷。
总体来看,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中心城区土地细分导则各类用地的比例结构仍处在合理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量房屋改造等政策性住房建设,必然引发居住用地大幅度增加;而近年电商的迅猛发展促使了商业模式的改变,一些重点地区的规划减少了部分规划商业,因此商业用地大幅减少。此外,减少的工业仓储用地及绿地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
(图1) (图2)
通过上图的对比显示,09年规划的城市开发强度容积率峰值出现在西站地区、小白楼CBD中心、天钢柳林地区,主要落实《天津市空间战略发展规划》提出的“一主两副”的城市空间构想;19年容积率插值图显示河西区开发强度大幅提高,主要由于政府行为引发的开发建设,随着市政府的搬迁及文化中心区域的落成,城市热点随之转移,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
三、重点地区用地规划指标的对比
通过对比中心城区的土地细分导则用地指标,我们进一步细化到以行政区划为重点地区进行对比,其中河西区的各类指标变化最为明显。以河西区作为案例通过GIS技术中的克里金插值法产生对比图,直观反映规划的变化趋势。
1、近10年用地规划指标的变化
与2009年底的规划数据相比,2019年度各类主要用地规模变化情况为:
(1)河西区规划居住用地(包括中小学、托幼用地)规模约为1311.4公顷,比2009年(1112.91公顷)增加198.49公顷,其中住宅用地增加170.06公顷,增幅约17%;
(2)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共963.6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25.18%,比2009年(1104.83公顷)减少141.23公顷,减少12.8%;
(3)规划绿地规模共约568.42公顷,比2009年(544.62公顷)增加23.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增加34.23公顷,增幅15.6%。
2、河西区规划发展变化趋势
(1)克里金插值法
文中运用的是普通克里金插值法,根据位置样点有限邻域内的若干已知样本点数据,在考虑了样本点的形状、大小和空间方位,与未知样点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变异函数提供的结构信息后,对未知样点进行的一种线性无偏最优估计。

其中是点(x0,y0)处的估计值,即z0=z(x0,y0)。权重λi取决于已知点的拟合模型、距预测位置的距离和预测点周围的已知点间的空间关系。
(2)研究范围及对象
研究范围是天津市河西区的行政区划为界,研究对象是土地细分导则中容积率指标,并将商业用地及居住用地两类性质用地单独进行插值计算。
(3)基于GIS的容积率空间结构形态分析
利用ArcGIS的“Kriging”功能,生成2009年及2019年的天津市河西区容积率插值图、住宅用地容积率插值图及商业用地容积率插值图。
1、从河西区容积率插值图上看出,09年规划全区容积率高值为点状均衡分布,没有突出的重点地段;19年规划中开发强度随着文化中心周边地区的建设明显提高,形成了新的热点。而原规划的天钢柳林地区开发强度明显降低。
2、住宅用地比原规划增幅高达17%,居住用地容积率主要沿中环线以南,黑牛城道以北呈现带状增加现象,新八大里地区的开发强度尤为明显。
(
商业用地减少12.8%,原规划的商业中心有所变化,在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天钢柳林地区商务、商业副中心有所淡化。
四、结语
截至2019年底,中心城区各类用地的总规模没有太大的突破,用地的比例结构基本吻合规划目标的引导;由于开发强度的提高规划总人口相应增加,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各类配套设施相应增加;电子商务的急剧增加导致商业金融业用地的开发强度降低,商业用地的需求持续减少;绿地规模有所下降,在规划管理工作中对于绿地的调整应严格把控。
1、对于总体规划中提出的“一主两副”城市中心的构思并未落实到位,尤其是西站和天钢柳林地区的开发强度明显降低,市场因素决定了城市的走向。
2、城市的开发建设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政府行为影响力最大。2016年市政府开展的“土地整理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势必引起规划的调整。那么如何协调好政府与规划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3、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对城市发展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是当前的趋势,大数据的收集、遥感GIS技术等助力于城市规划管理和设计。
参考文献:
[1]汤国安 杨昕2006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
[2]杜岭,储金龙,刘复友. 基于GIS的城市密度分区模型建立———以蚌埠市中心城区为例.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月.第19卷第3期;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