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吴正华
[导读] 精细化管理理念源自于现代管理科学,是继管理规范化之后的对企业管理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吴正华
        昆明艺汇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28

        摘  要:精细化管理理念源自于现代管理科学,是继管理规范化之后的对企业管理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体系庞杂的过程,其内部需要有效管理的内容太多,亟需科学方法的指导。精细化管理可为其提供方向和方法指导。文章细致理解了何为精细化管理,并反思了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不足,在最后提出要让施工的方案、准备、细节、验收等方面得到精细化管理,并阐述了具体操作方法,希望能为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一直都是伴随着各类型安全隐患的过程,且其施工质量也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些都需要恰当的管理来辅助施工杜绝或减少隐患、保障进程与质量。近年来,建筑行业对于现代管理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尝试应用新的管理办法为企业发展助力。但是,建筑企业有很多历时已久的管理惯性存在,使得具体的施工管理中仍有许多不足,与管理精细化还相隔很长的距离。
一、理解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升级化的模式表现,对管理责任加以细化,对任务目标加以分解,进而提升每个管理环节的执行力度和效果。精细化的管理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理念[1]。且新模式有新的管理要求需要人们做到。首先,对精细化管理的筹划要专业;其次,对采用精细化管理的各细节内容要分类明确、细化分支;对精细化管理的监督要同样精细化,配备专门监理人员全方位跟进。
二、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不足
(一)材料设备管理粗放
        1.原材料采购上的粗放。在采买施工要用到的原材料时,采购人员对原材料采买价格有一定的利用空间,很容易在管理粗放中钻空子,如采购员与供货商家私相授受,串通牟利,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不符合质量验收标准的原材料却贴上合理标签,这就为后期一系列的施工带来危险因素,给企业和国家乃至工程所惠及的百姓造成损失。再如,采购都有合理合法的合同跟随,但是可能因主观的利益因素而出现阴阳合同问题,这使得企业的项目成本加大。而且,如果施工中用料不节约,也会造成浪费和成本追加。
        2.设备使用、维护上的粗放。工程施工需要各类型号的设备辅助,它们功能完好不坏损,就能够保证施工进展,保证工程质量、信誉;功能经常出故障,就需要用到人力物力去维修、保养,浪费人力财力不说,还使工程拖沓不前,降低合作方的满意度。然而,在施工现场,企业往往没有制定完备的设备使用、维护规范,导致管理上相对粗放,如对设备的检修、摆放等都缺少专人负责。
(二)人员缺乏安全自觉
        工程施工会用到工程队,其具体的人员有的是临时雇佣的新手,有的是有些经验的老手,水平参差不齐。建筑企业一般是要求他们能够做施工中的具体工作即可,缺少专业能力、安全常识方面的经验。这些施工人员就成为主观性很强的不稳定因素,其技术能力弱,就会拉低工程整体质量,其安全自觉性不强,就会让工程施工处处潜在隐患。然而,很多企业都承认这个用工现状,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改变它。
(三)施工监督不够细化
        很多建筑企业对施工的监督以偶然性的、突击性的方法见多,即使做到了全程无缝监督,也是框架大而少细节。这样的监督能够对施工操作起到威慑作用,督促人员好好完成工作,但是疏漏多,能被投机取巧之处也多。如今,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审美、技术等要求更高了,也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建筑设计者等具备更高的能力来完成优质工程。这就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与之配合。因此,建筑企业以及具体的施工单位的监督执行太表面化、粗放显然是不行的。


(四)现场隐患没有杜绝
        施工现场实际是一个大型的隐患运作场,只要施工人员哪里没有按照标准执行或者动作上、意识上大意了,就可能带来蝴蝶效应,留下大隐患,甚至造成未来的大事故。然而,在施工现场,相关企业的施工管理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完成日程进度上,对于如设备、材料、用电等的细节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这就让本就可能缺少安全知识的施工人员更加放松警惕,不懂得对现场隐患防微杜渐。
三、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施工方案精细化
        首先,建筑企业要对施工的方案进行统筹,以全局观来分析项目性质、配备管理人才,进而由管理者进行各部门的细节工作部署,以实现层层紧密相扣的领导,让施工安排系统化。其次,施工方案应该坚持优先抓主要矛盾的原则,在科学分析的前提下将施工的各环节依重要程度来排序,进而让工程进展主次分明、有条理有效率。再次,有了环节上的施工排序在前,企业还要对与之相对应的人力进行安排,尽量做到切合需求实际,使人数不冗余,使技术要求不降级。最后,施工场上的设备、材料需求必须与项目数据保持平衡,不多或少配备,同时可指派专业人员负责管理材料、设备的取用、摆放问题,最好能做出详细的登记。
(二)施工准备精细化
        施工准备和方案一样,都是施工前需要做好的事情。一方面,企业要让工程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所要开展的工程进行设计图纸核实。这个过程最好采取纸上核对与现场勘验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工作的理想化而导致实际操作中出现不符合预期的设定,而且根据现场情况反馈,相关人员可以科学分析、综合考量项目,为其完善流程、细化管理制度。同时,这样做也能够让相关施工方提前全面了解工程。另一方面,施工准备中要对原材料采买、设备配备等事宜做好调整。采购人员在对施工材料进行购买时,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供货商来购买材料[2]。企业可以拿出细致的管理方案,对采购的批次、数量、质量标准等问题以及设备的配备型号、数量、维保等问题都进行要求。这个过程中,分解的项目越细致、责任落实越有针对性,越能够督促相关人员踏实、专业办事,不偷奸耍滑,不侥幸疏忽。
(三)施工细节精细化
        在具体的施工中,现场管理人员可以将安全管理的意识常态化渗透给施工人员。一方面,管理人员可进行施工前日常教导,强调一遍当日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安全操作、材料应用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派遣常驻施工场的安全专员,负责指导人们安全操作和监督施工细节,让所有人员的安全之弦保持紧绷。其实,即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也懂得安全生产的重要。很多人更多的是不懂得某一个具体的小操作、小环节究竟会有多大隐患,因无知而无畏,乃至无畏。专人监督与指导则可以帮助他们收获更多的安全知识,且是现场指导,记忆深刻。此外,现场的设备情况需要被细化关注。企业要有专人在现场随时准备做维修、保养设备工作。
(四)施工验收精细化
        施工的验收需要监理参与,他们能够对工程开展做出质量评价。这个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在健全监理制度上。企业无论是外聘监理还是由自身员工担任监理,都需要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考评,细化考评标准,让真正有能力、有资格的人员负责验收。同时,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的责任能落实到具体的工程项目当 中[3]。验收中的各环节责任人也要落实,对责任的认定、工程质量的评价要保持客观。企业决不可让验收过程失去专业化、技能化,要对监理制度进行细化,杜绝用低素质的监理验收与其水平不符的专业化工程的事件发生。
结束语:
        其实,究竟做到哪一种程度方能够称得上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是没有具象化的标准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个方向,指引人们尽量向它趋近,让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体现责任意识,进而把那些容易疏漏的,因为逐利而经常忽略的小而关键性的问题摆在桌面上,用端正的、科学的态度去解决对待。而且,精细化不是局部管理的精细化,而是全方位的精细化,能够让相关建筑企业的管理质量获得质的飞跃,从而获得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恩成 舒.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建筑工程与管理, 2020,2(11):60.
[2] 庞红刚.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0,620(08):32-33.
[3] 宋继忠.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 名城绘, 2020(2):0318-03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