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来
滕州市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服务中心 山东 滕州 277500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是影响建筑施工功能和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施工区域地质环境的差异,地基施工的难度也会产生变化。对于一些地质条件优良,承载力稳定的区域,地基施工难度低,能够降低地基施工成本。但是,随着房屋建筑不断开发,适宜开发建筑的区域原来越少,地基基础条件越来越差,为了顺利完成工程建设,就需要克服困难,对不良地基基础进行强化加固,使其满足建筑工程施工需要。不同地质条件地基技术施工技术不同,施工过程的控制要点也存在差异,若要减少成本投入,就需要使用科学的施工技术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加强地基施工过程的控制工作。
关键词: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1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特点分析
1.1施工复杂
若要提高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掌握地基基础施工特点是关键。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理环境下,地址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城市规模扩大和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良地质条件下同样需要进行建设。因此,房屋建筑施工具有复杂性表现,每个区域遇到的影响地基基础施工的因素都不相同,施工过程中控制要点也存在区别,甚至施工基础的选择都需要因地制宜。
1.2事故多发
由于房屋建筑施工区域地质环境复杂,在进行地基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是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原因。由于设计不科学,地基处理不当等问题,在地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基坑坍塌、基础开裂、不均匀沉降等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给参建单位带来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事件。所以,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条件复杂,施工风险高,就需要建设单位提高警惕,结合实际进行地基基础的科学设计,避免由于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人身伤害。
1.3工程隐蔽
地基基础作为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完全被隐藏,因此施工完成后的地基基础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就无法有效开展,这是地基结构功能和特点所导致的,这也是地基基础质量问题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地基基础作为房屋建筑承载结构,一旦存在质量隐患,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所以,施工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基础的隐蔽性特点,通过选择最佳施工技术,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最大程度消除地基隐蔽性特点对其施工的影响。
2房建工程项目地基结构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2.1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对于房建项目的地基结构基础工程而言,在施工阶段,经常会产生混凝土开裂问题,影响到地基结构的安全稳固性。产生混凝土裂缝问题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选用的施工技术缺少合理性所造成的,此外,许多建筑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资金收益,不顾混凝土建材品质,将次品建材用于了地基结构施工中,从而诱发了混凝土配制问题、搅拌不匀整问题,以及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差较大等,都会形成裂缝问题。
2.2地基结构施工品质差
为了确保工程品质,保障后续施工活动的有效落实,设计单位应参照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设计编制出实效性强的工程设计方案,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工。然而,很多工程设计人员并没有预先亲自到工程场地开展调研工作,仅仅凭借其个人工作经验,完成了相应的设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因为实际施工情况偏离工程设计,诱发质量安全问题,最终影响到工程品质。除此之外,工程项目中选聘的施工人员,大都是进城务工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很难适时更新施工技术,加之建筑企业没有在施工前对其进行专业相关的培训,无法保障地基结构施工品质,这对建筑结构整体安全稳固性会起到阻碍作用。
2.3施工建材质量不达标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披露“豆腐渣”工程,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由于施工建材品质不达标。不论哪一类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中都会使用到大批量的施工建材,施工建材品质优劣会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最终建造成果。从目前情况来看,房屋建筑项目施工中,会使用到大批量的钢筋、水泥、混凝土等,一些建筑企业不顾施工品质,将次品建材用于施工中,地基结构就会因为建材质量差,而产生变形情况,影响建筑安全。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3.1注浆法
注浆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地基基础处理中,适用于软土土基,改善软土土基含水量高等缺点,并且具有施工成本低等优点。注浆法施工原理为,将一定强度的混凝土浆体注入软土土基中,改变软土土基性质,提高软土土基承载能力。利用注浆法对地基基础进行改善时,技术性要求不高,适用于大部分软土土基。首先,技术人员应先对软土土基进行分析,找到土基中较为薄弱的点,进行打孔处理,此过程需要施工单位配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确保注浆法对软土土基承载能力起到改善作用。再将混凝土浆液灌注到已打好的孔洞中。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对材料质量及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把控。在对材料进行把控时,如混凝土浆为现场拌和时,应先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在施工时技术人员应对拌和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混凝土质量。如选择商品混凝土时,技术人员应对混凝土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确保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资质,进而确保混凝土质量。并检查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在混凝土浆液灌注孔洞中时,应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进而保证注浆法改善软土土基力学性能的有效性。注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浆液的注入压力,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孔隙率。注浆结束后应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前拔管,避免注浆管道中的混凝土凝结硬化,确保后续施工顺利开展。
3.2强夯法
强夯法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利用强夯法对地基基础承载能力进行改善时,通常运用一定质量的夯锤,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后进行自由落体运动,使得地基基础密实度增加。强夯法操作流程简单,技术性要求不高,但对施工现场土壤质量要求较高。如施工现场土壤中含泥量较高,则不能使用强夯法对地基基础进行处理。强夯法主要通过改善土壤密实度,提高地基基础承载能力,降低房屋建筑工程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的概率。在进行强夯法施工时,如地基基础土壤含水量较大时,应需先将地基中的土壤挖出,并进行摊铺晾晒,降低土壤含水量。强夯法在使用过程中应先结合现场软土地基情况进行技术性分析,设计强夯系数,确保强夯法处理地基基础的有效性。
3.3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各种房屋建筑工程中,并且不受施工现场土质量影响,从根源对地基基础进行处理。换填垫层法施工原理是将不能满足地基基础承载能力的土壤进行挖出,并将其他强度达到要求的砂石、骨料等填充到地基基础中,并进行压实处理,大幅度提升地基基础承载能力。但由于换填垫层处理法工程造价比较高,近年来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运用比较少。在进行换填垫层处理时,应先对换填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在对地基基础进行换填垫层处理时,技术人员应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换填层承载能力的因素,并与设计单位沟通进行一定的处理,确保地基基础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DDC灰土挤密法
DDC灰土挤密法是近年来处理地基基础的新型施工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比较有效。DDC灰土挤密法施工时,先在地基基础上进行打孔处理,并对打孔底部进行夯实。将灰土分层填充到孔洞中,并应用螺旋钻机进行分层夯实,直到孔洞中灰土与地基基础处于同一水平线时,在运用机械对以夯实的灰土桩进行反复夯锤,进一步扩大桩直径,使得桩与桩之间形成复合地基。复合地基可改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增强其抗剪切的能力。
3.5粉煤灰吹填法
粉煤灰是一种无机胶凝材料,由于其透水性能良好,是冲填土地基基础加固时使用的重要原材。粉煤灰工程造价不高,经济适用,并且可以提升冲填土的凝固速度,使得整体结构凝结硬化速度加快,节约时间。在利用粉煤灰吹填法对冲填土地基基础进行改善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填充比例设计,严格监督粉煤灰与淤泥的比例,确保粉煤灰吹填法改善地基基础的有效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能够为大规模房屋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同时还能够改善不良地质条件,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开展。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流程顺序,做好地基施工每个环节的重点内容管控。对于不良地质环境,需要通过勘察检测,掌握地质特点,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改善地基条件,确保房屋建筑能够正常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房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改良,能够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效率,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志涛.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4):116-117.
[2]?朱毅.对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2418.
[3]?陈昌清.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商情,2018(3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