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鞠银清
[导读] 文章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状况,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加以技术上的细致探析。
        鞠银清
        身份证号码:32128219870624****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材料之一,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作业的施工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施工技术的质量对工程最终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应该侧重关注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技术预防及有关问题实施细化处理。文章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状况,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加以技术上的细致探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处理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高层建筑在城市当中得到了建设。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其中的主要材料,对建筑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即需要能够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把握,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存有的细节状况
        1.1混凝土强度不均
        混凝土强度不均主要呈现在混凝土结构强度过低或过高,局部强度差异较大。在混凝土具体施工期间,为了让浇筑混凝土板的结构节点可以保持在同一水平区域及同一强度时,较为多见的做法是在浇筑混凝土梁板及混凝土柱过程中实施集中两批次浇筑,但在具体施工中因其他因素困扰或供应困难等,难以做到把混凝土浇筑平均保持在同一水平面的每个节点上。
        1.2产生夹层或裂痕等状况
        在混凝土结构中极易呈现不规范形状、横向纵向及网状等多样化形状的裂痕,造成混凝土呈现裂缝的成因有很多:一方面,鉴于当今市场竞争机制的激烈,致使诸多企业家为了呈现低价格、低成本的市场竞争优势,多运用低性能的粉煤灰混凝土,或者运用砂粘土含量高、细度模数低且掺有很多外加剂的混凝土,进而致使混凝土水灰比例不足,如果混凝土中砂子含量较大,会降低混凝土的拉伸强度,这样极易会呈现塑性收缩裂缝。另一方面,是由混凝土水泥本身性质造成的,倘若在初期水泥硬化时,未能完善好有关混凝土水分养护对策,便极易呈现干缩裂缝状况,通常此等裂痕很容易发生在混凝土板块的表层,裂痕面积相对不大。这是由于水泥是一种脱水性原料,通过脱水硬化后便会凝固收缩。
        1.3表层呈现孔洞或蜂窝等状况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在混凝土施工期间会呈现孔洞及蜂窝状况。其主要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疏松等状况,混凝土呈现类似马蜂窝状的空隙,呈现诸多孔洞及小凹坑,表层相对粗糙,导致此等状况的主要成因有:第一,模具的运用未能实施紧密拼接,呈现孔洞或裂缝,致使在接下来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发生跑浆等状况;第二,由于施工者在模板表层未涂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造成的,模板表层贴敷一层干硬的混凝土块或其他杂物,致使模板变成存有诸多小凹坑,或者出现严重的扭曲形状;第三,在实施混凝土振捣环节,因振捣模式不端正,进而致使模块的边角未能振实,如果受到外物敲打便会发生楞角受损状况,进而呈现孔洞或蜂窝状况。
        2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2.1做好混凝土原料的预防工作
        首先,需要严谨管控水泥的质量安全。采购者在采购水泥过程中,应该查看好供应商家的水泥质量合格书,详细校对水泥的产地、类型、保质期及生产日期等内容。和水泥供货商签署科学规范的有效合同文件,如果水泥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可及时退换。对已出厂一段时间的水泥应随时实施抽样调查,如果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需求不符,不可进入施工现场。其次,需要严控骨料质量安全。混凝土配比所需的骨料主要以砂石为主。在采购砂石期间,应该多多关注砂石的化学性能与其强度。砂石中不可有任何杂质,否则会让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另外,应该对采购的砂石实施测试,如果砂石含泥量、密度等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需求相符,那么所购的砂石可以进入施工现场。此外,还应高度关注骨料的存放安全问题,完善好防腐蚀、防火及防潮等工作,以免遭到污染,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最后,对外加剂的质量实施严格把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运用的外加剂质量需要满足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定及要求,按照混凝土施工实际需要科学选取。与此同时,应该关注对外加剂的存放工作,确保其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规避由于外加剂导致的房屋建筑过程项目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而确保房屋综合建筑质量。
        2.2改良混凝土施工流程
        在混凝土施工中,改进混凝土施工流程也是建筑过程施工核心环节之一,相关工作者应该逐步改良混凝土施工流程,进而提升混凝土运用效率。在实际施工中,应该设立专业的专属负责人员,同时按照具体状况配比原料。施工单位在寻求效益过程中也要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机构在施工中应科学、严谨、合理的根据施工方案加以施工,把每个施工流程把控好,做到贯彻落实每个施工流程的具体工作任务。因此,施工人员也需完善好管理工作,确保工作质量达标,在达标期间应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这样可以有效杜绝由于施工者偷懒而发生消极怠工状况。施工者在工作时应该逐步吸取成功经验,在具体施工期间实施改良及优化。
        2.3完善混凝土施工工艺
        在混凝土施工期间,为了有效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全面采用“一次到顶、同一坡度、分层浇筑”的原则,以此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免因混凝土下沉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裂痕。另外,为了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问题,需要实施重复振捣操作,这样能成效排除混凝土骨料、钢筋间的水分与空隙,增强物料间的握裹力,高效提升混凝土抗压能力,进而确保施工效果及施工质量。在目前施工工艺中,对浇注混凝土的主要操作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模式,表层水泥较厚,浇完4小时后通常根据设计需求,先通过长刮尺对混凝土实施刮平操作,而后运用木抹子进行多次搓压,进而确保混凝土表层的密度,以免产生裂缝。
        2.4对混凝土温度实施成效控制
        按照不同时节,采用不同施工方案,对混凝土的温度加以控制。比如,在冬季,应该选在温度偏高时实施混凝土施工作业,施工速度应该迅速,避免散热过快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施工完成后还应该在混凝土表层覆盖一层保温物料,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另外,对混凝土实施模具拆卸时,也需选取在温度偏高时实施。在夏天对混凝土温度实施控制时,应该尽量在温度偏低时实施混凝土施工作业。与此同时,混凝土原料需放在阴凉处,以免暴晒。若对混凝土实施搅拌时,需择取冷水加以搅拌。
        2.5混凝土养护预防与处理
        混凝土凝固及硬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和水泥之间发生一定水化反应。所以,在实际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侧重关注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成型后在通过干燥、风吹、寒冷等状况后,极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状况,所以一定要对混凝土表层实施洒水处理,以此确保表层水润,以免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在施工完成后要在12小时以后就要开始养护,当然开始的时间也要看施工环境、气候条件和使用的水泥品牌等因素来决定,养护的时候还要根据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如此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效果及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应用水平高低直接关乎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正确操作施工设备,以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平.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筑,2015,0(35)
        [2]赵炜.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对策[J].四川水泥,2017,0(5)
        [3]李忠.住宅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项目施工管理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