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北京城建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邮编:100029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会涉及很多工作内容,也包括运用一些大型机械设备,而这些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潜在风险,许多危险因素给施工现场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会导致建筑质量的下降。而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也是工程行业的基本准则。并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行业有明确规定,出现安全事故将会被严肃惩罚,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度。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优化策略;改进措施
引言
为了提高建设质量,加快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进度,有必要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优化管理,加强对各施工环节的管理,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已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只有全面,完整的施工管理体系和规范的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证项目现场施工过程的有序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公司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公众影响力。
1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提升建筑质量水平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衡量建筑工程的标准主要包括质量、成本、安全以及工期,所以各大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行业需求提升整体能力。事实上,在建筑施工单位展开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能够大幅度提高建筑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的影响力。而且,由于土建施工涉及多个部门甚至是多个领域的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也就意味着建筑施工单位凝聚力的产生并非易事。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专门制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严抓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制度与管理的协调配合下减轻部门之间的矛盾,促使各部门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就建筑工程的生产形成一股合力。
1.2满足现代化市场需求
近些年来,土建行业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繁荣而得到了蓬勃发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融入,大幅度提高了土木工程的产品质量。但是,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现场管理,可能会为施工单位带来返工的风险,不仅无法满足建筑施工单位发展的基本需求,甚至可能会导致建筑企业的口碑骤降。因此,在土木建筑施工单位发展运行过程中,其既需要致力于打造高品质低造价的产品,提高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也需要抓住市场运行的规律,开发建筑行业的发展潜力,系统性的解决土木工程工期质量以及成本的维度的问题,大幅度增加进入单位施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完善现场管理的战略性发展目标,推动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繁荣发展。
2当下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相对来说工作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对一些大型的土建工程,因为施工规模的庞大,在进行管理工作开展的时候难度相对来说就比较大目前,在进行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时候,大都从不同施工工序进行,运用比较传统的管理方法,这样检查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好操作,但施工现场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对于一些环节做不到严格的监管导致会出现很多漏洞。
2.2施工现场的监管不够严格
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相对比较大,其中工作人员数量非常多,而施工现场因为工作内容、工作环节以及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不尽相同。因此,对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想进行统一化的管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很难开展导致部分工程会出现重新施工的现象,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进度,对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很大的影响。
3土建工程现场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和改进措施
3.1规范施工管理制度
在土建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监督工程的工作程序,施工质量和操作措施,只有在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其次,施工人员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施工情况制定出项目的安全监管内容,并履行相关的监管职责,以便工程部门履行职责,确保工程质量。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所有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落实项目管理安全体系规范,使施工人员能够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规程,安全技能和安全性。知识,操作程序和设备性能确实在项目管理中以人为本,并且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生产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和权利。
3.2创新信息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的复杂性也在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管理上的困难。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形成土木工程管理系统。各种数据都反映在系统中。数据根据标准进行了系统划分,管理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划分数据。并更有效地完成系统管理,形成完整的管理模型。完善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解放人们的双手进行人员评估和统计工作。评估结果在信息系统中计数,这可以合理地基于系统中显示的数据。制定员工薪酬制度和奖惩制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
智慧工地的出现是建筑工程行业安全事故多发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必然结果,在实现绿色建筑、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智慧工地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点是运输协调管理方面。利用互联网的时效性,管理人员可以掌握车辆的实际位置,根据施工进度调配运送时间,并依据网络平台直接在智能平板呈现的施工场地平面图上规划出车辆的停放位置。第二点与运输协调类似,是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利用信息手段使作业人员管理有了机制保障,各类机械的利用率可以提高50% 以上,并且部分人工智能机械将代替人工,不只是百分比提高,而是成倍数的效率提升。第三点是对施工人员的信息管理。传统施工管理每个施工项目的工作面上有多少员工只能凭借肉眼观察或人员报备。部分施工现场复杂,管理人员根本不清楚项目中有多少施工人员,而移动应用和现场监控的出现不仅轻松解决了人员管理的难点,而且现场视频拍照还能够直接反映出员工的工作情况,利用图像、影像打破时空的限制,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融为一体。
3.4 多元化现场管理模式
为实现体系、人员和信息化的有效应用,打造多元化的现场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将会给传统施工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带来冲击,因此丞需结合信息化技术,制定相关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化现场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全方位管理体系与信息化管理手段都是为了提升施工现场管理的效果,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而贯彻管理体系和信息化技术并未从根本上降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依然要认真落实管理工作,继续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土建施工中各项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在不断拓宽。事实上,伴随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有序推进,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效率已经成为衡量各大建筑施工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标准。但是,现阶段建筑市场上并没有专门针对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行政规范标准,所以部分实践管理问题仍旧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值得各大建筑施工单位为之展开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智军.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201.
[2]王瑞军.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34):194-195.
[3]林骁.浅谈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和改进措施[J].中国金属通报,2019(11):168-169.
[4]杭海朋.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管理的强化策略[J].门窗,2019(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