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悠越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中山某超高层住宅为局部框支剪力墙结构,结构高度为130.3米,属于超B级高度;存在高位转换及扭转Ⅱ类不规则两项不规则。结构性能目标定为C级,采用多个软件对该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计算对比、弹性时程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下的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以此结构设计可行。
关键词:超B级高度;高位转换;性能设计;加强措施
1 工程概况[1]
某超高层住宅位于中山市石岐区。整个项目为商住综合体,由四栋住宅塔楼及六层裙楼和三层地下车库组成。塔楼与裙楼分缝处理,其中1#楼结构高度130.3米,共36层。结构类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采用主次梁转换的转换方案,转换层位于8层楼面,高度7.4米,标准层层高3米,避难层层高4.5米。落地墙为平面中部的楼电梯间墙体形成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筒体,墙体厚度550mm~600mm。框支柱为钢筋混凝土方柱,主要截面为1500mmX1500mm。主要框支梁梁高1800~2300mm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资料,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层,承载力特征值Ra=4000kPa。
2 设计参数
基本参数:50年使用年限,安全等级二级。
风荷载的设计参数为:基本风压为0.65 kN/m2,C类场地,体型系数为1.4。
地震作用设计参数为: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Ⅱ类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35s。
3 性能设计
本工程总高度130.3m,属超B级高度。最大位移比1.41(首层),位移角1/5909 <1/1600,属Ⅱ类不规则。结构类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位于8层楼面,属高位转换。根据《抗规》,本工程属超限高层结构,按《广东高规》,性能目标设定为C级。
抗震等级:底部加强区剪力墙及框支框架为特一级,上部剪力墙为一级,负一层墙柱与首层一致,负二层以下逐层递减。
4 结构整体计算分析
4.1 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计算
多遇地震整体分析采用SATWE和YJK两个软件计算,并相互校核。两个计算软件得出的结果均符合规范要求,结果参数基本一致。主要结果如下表:
表1 计算结果
4.2 弹性时程分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本建筑需要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输入3条地震波,1条为人工波,本报告编号为GM1;另外2条是在既有地震波数据库中按规范要求筛选出的天然波sfy_360及Taft-V,分别编号GM2、GM3。主方向加速度峰值35.0cm/s2。按7度(0.10g)地震II类场地多遇地震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人工波GM1X方向基底剪力为4643kN,与CQC比值为84%,Y方向基底剪力为4980kN,与CQC比值为87%;天然波GM2的数据为X向4427kN、80%和Y向4607kN、81%;天然波GM3的数据为X向3593kN、65%和Y向3849kN、67%。
从时程分析主要结果与反应谱分析主要结果对比来看,二者基本一致;结构的中下部由CQC计算结果控制,上部部分楼层由弹性时程计算结果包络值控制;承载力设计时可取多条时程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包络值。
4.3 PushOver结果分析
在0°、90°、180°、270°方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点所对应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52、1/221、1/151、1/203,最大层间位移角基本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150。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加载步数的增加,连梁首先出现塑性铰,接着框架梁出现塑性铰,最后墙身出现塑性铰,到达结构性能点时,底部剪力墙出现局部破坏,未出现严重破坏。
在0°、90°、180°、270°方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点所对应的基底剪力依次为27400kN、28417kN、27569kN、28314kN,约为小震CQC基底剪力的5倍。
5 总结
5.1 加强措施
落地剪力墙及框支框架在性能化设计时设为关键构件。底部加强区剪力墙分布筋配筋率不小于0.6%,约束边缘构件纵筋配筋率不小于1.4%。
5.2 结论
本项目为高度超限且含两项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按规范要求进行了多项复核计算,并满足性能目标C级的要求,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保证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华发广场超限报告[R],2017.
[2]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华发广场项目岩土勘察报告(详细勘察)[R],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