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李广利
[导读] :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其发展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李广利
        山东菏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74000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其发展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而建造技术的革新使高支模施工技术被广泛关注。通过对相关工程数据的分析,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搭设高度高、跨度大,以及施工总荷载和集中线荷载大的建筑物,且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不同。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执行高支模操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工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地位逐步提升,是应用效果较佳的建筑技术,可实现安全、高效的施工作业。
1、高支模建筑技术的作用
        中国建设项目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不断扩大。在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同时更需要对工程的验收标准不断提高,避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形成盲目建设的风气,所以需要逐渐提高施工技术的标准,其中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建筑工程及超高层建筑的标准会更加严格,因为这种大型工程项目都要具有一定危险性,如果不进行严格的把关就很有可能发生事故。应逐渐开发出不同的新技术融入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用中,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为了有效提升楼宇建筑内部的结构承载力,需要施工团队不断学习和应用新型的建筑技术,从而对施工项目的内部构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进行提升,使其建筑项目的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与过去低效的施工方式相比,现有的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已经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及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又有了施工的质量保证。这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及前进方向。令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纵向层面不断加深,提升行业的革新质量,为以后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案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施工准备工作
        第一,施工材料的准备。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须提前准备施工材料。由于房建土建工程施工条件相对复杂且施工工序多,在准备施工材料时应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混凝土、木材和钢材等材料,必须仔细测验混凝土性能,以确保与强度要求相适应。钢筋应接受强度检验,并检验模板张拉度、强度以及抗压度等,确保各项性能指标与工程项目需求适应。第二,参数设计。在运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会涉及精确度较高的施工参数,在施工前应保证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在施工建设中有效规避意外情况的发生。应将施工需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计算数学模型,在确认模板荷载重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科学性。设计参数时应参考项目施工位置的情况,设计模板工程安装的高度与面积等相关数据,确保模板工程数据能够和工程项目需求一致。第三,测量放样。开展测量放样施工建设期间,应系统清理施工现场环境。对工程进行测量时,一般会选择经纬仪放样。实际操作时,要求轴线位置科学,采用墨线作为标记的工具,标记边线和中线,通过模板位置标识放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模板标高也需复核,以保证规避相关问题,提高安装工作质量。
        2.2、进行立杆、水平杆的设置
        为了确保高支撑的安全性,需要在其结构相关受力位置设置立杆和水平杆,同时也要在合适区域设置必要的剪力撑。要有效控制立杆误差,正常情况下各方面误差按照如下内容:要保证垂直误差小于2cm,间距误差小于5cm;对于同个水平面来说,控制器横杆误差小于3cm;对于竖向水平杆连接来说,需要使其错开50cm距离后进行连接;对于接头中心和主节点来说,要控制其距离小于等于1/3步距。对于立杆、水平杆来说,需要按照工程的具体情况设定水平杆之间的距离,为了进一步增强工程安全性,要在模板、立杆底侧20cm处设置横竖多个扫地杆。


        2.3、排架及模板安装施工
        (1)排架必须根据先立杆、后水平杆再倾斜条的顺序来设置基本架体单元,并且必须通过扩展基本架体单元来建立整个支撑架体系统。在型号框支撑框架的各个步骤之后,必须修正步骤距离、立杆之间的距离、水平杆的水平偏差以及立杆垂直度。在壁(柱)的连接部将框架架设为主节的情况下,与主结构的壁(柱)在时间上进行坚固地结合。在拆除模具支撑框架之前,先清洗支撑框架的材料、建筑机械和工具及其他多余的碎片。安全区域被标记在支撑架周围,设立警示标志,派专人看守,进入此范围的人员要确定其身份,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2)梁板模板的安装:在经过验收的支撑架上,按梁的位置铺设木枋。梁底板下木枋平行于梁时,一般为加工成型的梁底板。此时木枋不够梁长时,应用同规格木枋绑接,绑条的长度在接头两端各不少于1m。梁底板下木枋平行与梁截面时,沿梁铺设木枋小横楞,然后小横楞上铺设梁底板,底板与木枋钉牢并固定好位置。主梁由于截面尺寸较大,钢筋大且数量较多,为方便施工,主梁底板铺好后进行梁筋绑扎,然后再封侧模;在次梁底板铺设后安装侧模,最后铺设楼面模板。
        2.4、验收高支模
        对于安装好的高支模,需要专业专责的人员来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需要从整体到部分展开详细全面的检查,一旦发现有某处细节不符合检查标准都需要重新进行施工或者通过后续的技术手段将其进行完善,以达到预定的建筑标准,符合专业人员的检查要求。
        2.5、安装高支模和浇筑
        混凝土对模板进行安装时,应对模板拼接和安装材料加以考虑。模板拼接时,应确保长宽对齐,且预留空隙不应过大,在完成模板主体安装作业后,技术工作人员应检查模板干湿程度,以免出现拼接变形的问题。楼面支顶模板安装时,施工作业人员应遵循安装工序要求,对楼面标高进行测量,在纵梁放线,安装脚手架。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测量工作人员应提前对脚手架水平与垂直位置进行测量。应同时开展脚手架两侧的安装工作,在完成安装以后,要求两侧脚手架被锁死,不断提高脚手架稳定性。对楼面支顶模板安装时,各类型脚手架立柱应处于同一中心线,使脚手架垂直方向更加稳固。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作业应将梁中点作为起始点并向两端平行推进作业。在实际振捣期间,需践行稳定均平基本原则,以免出现漏振或过振的情况。对外框架柱梁进行设置时,以浇筑混凝土柱和梁板施工为主,在开展井格梁瓦盖施工期间,需保证排架和梁柱构成水平式支撑力,使得外框架梁柱更加稳定。
        2.6、拆除高支模
        检验混凝土的强度,若实测结果达到设计值的100%时便满足拆除高支模的条件。要保证拆模质量,应充分考虑同条件试块强度的实际表现,且要面向各拆模人员做好技术交底,使员工掌握正确的拆模方法,以免混凝土结构受损。结束混凝土浇筑作业后要给予一段静置时间,期间混凝土的强度将上升,当其达到强度要求后即可拆除高支模。先浇筑的部分应安排在后期拆除,遵循先洗后拆的原则。施工人员是重要的参与者,应按照合理的顺序拆模,并及时清理支架等相关构件,避免模板残留浮浆的情况,遵循分类堆放的原则,以便后续使用。
结束语
        高支模技术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在土木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使用高支模技术,从而对各项技术施工作业的情况和细节有较为全面的把控。
参考文献:
[1]王磊磊.浅谈单层超大面积高支模施工管理举措[J].砖瓦,2020(12):96-97.
[2]陈华平.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3):38-39.
[3]蔡国端.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业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12):337-338.
[4]刘玉健.承插型盘扣支架在机场地下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20,46(23):76-79.
[5]陆荣钦.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20(11):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