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宇
华御兴益(哈尔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一直以来,建筑工程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建筑设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我国建筑技术发展迅速,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相比较而言,传统的建筑设计过去侧重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但如今,建筑节能的理念已经融入到设计工作中,成为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着重对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传统建筑技术;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实践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通常更注重人、环境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伟大目标。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建筑活动主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的自觉改造。正因为如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在过去的传统建筑技术中,仍然有许多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值得延续和应用,应该与现代建筑技术有效结合和应用,从而有效促进和推动我国建筑业的更大发展。下面围绕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1节能建筑设计原则
1.1自然性原则
在节能环保要求下,现代建筑的设计首先应该遵循自然性的原则,因为这是所有原则的基础,自然性原则要求做到保护自然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如果当地的自然资源保存比较完整,尽可能不要损坏它们,如果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建造建筑时受了损害,已经有所残缺,需要人员对其进行及时修复和重建工作,并且重建工作依然不能破坏当地自然环境,最好是能一边修复、一边保护,保证修复工作的完整性。如果是进行建筑室内的环境设计,需要与建筑室外环境相结合,做到环境的和谐统一,保证其自然性。
1.2地域性原则
人员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建筑的设计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有气候因素、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等,人员还需观察当地原有的建筑类型,做下记录并认真分析,参照该地传统的建筑类型,设计出新时代建筑,并且应保留当地特色,人员在设计的同时,需要制订出一些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也要满足地域性原则,要保证设计的建筑是与当地和谐共生的,要做到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比如水资源、大气资源和土壤资源等,所以在选择设计技术时需要考虑到自然因素,而不是与自然发展现状背道而驰。
1.3节能环保原则
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最重要的是节能,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满足节能环保的设计原则,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是在低耗能的前提下完成的,也就是说设计的材料和机械设备都是低能耗的,这也给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人员在设计时,要随时关注建筑市场发展行情,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了建筑工程中,需要人员仔细区分,哪些是具有节能环保特性的,哪些是低成本高效的。材料的选择最好是选用能二次回收的,这样不仅能满足节能的要求,降低了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还节约了一定成本,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4高效性原则
节能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工程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所以高效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遵循高效性原则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合理利用建筑材料和资源,并且需要保证资源和材料都用到了正确的位置,这才能保证是高效利用的,而且没有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使用一次性材料,要尽可能少地产生建筑垃圾,一旦产生垃圾,需要及时清理,而不是置之不管,这样才能保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工期缩短,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与实用性能,促进建筑行业的长效发展。
2传统建筑中的气候适应性设计
长期以来,气候适应性设计一直是建筑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就气候适应性而言,主要是指建筑的建造和实际应用要保证能够完全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一般来说,气候适应性设计的主要因素包括与建筑环境相关的气候条件,如湿度、日照、室内热环境和温度。在分析住宅气候条件的过程中,太阳辐射引起的日照问题是目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的外部热条件和自然采光的效果,需要有合适的照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温度和湿度也是影响建筑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师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在气候适应性设计方面,主要研究因素可分为通风防风、隔热保温、采光遮阳。改善建筑物的通风效果,可以有效优化和提高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同时改善室内空气流通。此外,加强隔热保温效果可以实现四季温度变化过程中室内温度的调节。在遮阳和采光方面,相关人员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技术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室内日照率和光照强度。从实际角度来看,气候适应性的主要意义可以体现在具体的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背景上。虽然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仍需要创造一种基于舒适环保的内部环境的当代建筑模式。
3自然通风技术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
所谓自然通风,其实就是借助建筑内外的风来促进室内空气流动,进而完成整个室内外空气循环,同时还能提供新鲜空气,达到被动降温的效果。在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将潮湿的空气带走,提高室内空气流通的效果。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充分配合室内外自然通风条件,最大限度地保证和提高通风效果。此外,自然通风不仅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建筑对通风设备的依赖,从而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的设计水平。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自然通风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较高的中型造型,在选址、布局、空间结构上注重风水,形成一定的模式,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全球性和整体性。第二个特点是它的灵活性。中国幅员辽阔,又有广茂,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使得传统建筑在不同地区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最后一个特点是它的有效性。就中国传统建筑而言,通常更注重自身的有效性。在民用建筑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从根本上保证了建设项目能够完全满足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这些施工技术需要得到有效的采用和继承。
4传统建筑保温技术及其应用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温度是衡量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尽可能将室内温度保持在恒温,同时保持在让人舒适的范围内。
就现代建筑设计而言,为了保证室内保温效果,通常可以采用相应的建筑材料进行外部辅助调整。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保温材料不能广泛应用。不仅如此,在生产这种材料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能耗。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参考传统建筑技术在节能方面的特点。虽然传统建筑中保温材料的使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受到了严格的规范和限制,但其简单实用的特点是不可否认的。
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分析以往的案例,从而提高保温材料应用的有效性,进而通过现代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在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技术成分,使节能高效的现代传统建筑的功能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5结束语
本文以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为主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描述。一般来说,建筑节能的设计和施工是复杂和困难的,涉及到许多学科和门类,在节能设计方法和思路上有很大的差异。相关工作人员应发现传统建筑技术的优势,并有效应用,将其融入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建筑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骁男.简析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J].河南建材,2019,(5):201.
[2]周志广.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分析[J].中华建设,2017,(005):144-145.
[3]徐熹.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设计及其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5353-5353.
[4]伏虎.干栏建筑的"低技术"建造研究——以德保那雷屯村落住宅建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