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理东
厦门翔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101
摘要: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兴起的一个新兴的关于城市建设的概念。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作为该进程中的一部分,必将得以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海绵城市的应用效率。还能让城市的建设逐渐趋于完美。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理念与现代城市建设的融合,可以满足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关人员一定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
1 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体系建设可以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和改良。海绵城市是一种比喻,要求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具备良好的吸水和排水能力,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运行的负面影响。从而海绵城市的具体应用层面进行分析,主要是保证城市具备良好的水资源储存功能,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和再利用。海绵城市理念与现代城市建设的融合,使得以往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提升了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缓解了我国一些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从这一层面来看海绵城市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这也是我国为什么对海绵城市建设如此推崇的关键所在。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建设完善化、先进化的雨水与洪水管理体系,避免恶劣天气影响下雨水和洪水对城市运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积极的落实目标化、全面化的管理理念,对城市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储存和利用。海绵城市理念与现代城市建设的融合是具有加高价值的,不仅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所以必须要不断的提升重视程度。
2 海绵城市建设重大意义
2.1 社会意义
众所周知,海绵城市建设对于现代城市建设意义非凡,不但可以有利于改善城市老城区外貌,而且还可以为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想法。由于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的早期发展,现存留大量的古建筑,这些旧建筑建设时间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同时存在洪水、雨水径流污染等很多隐患问题。除此之外,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空间条件有限、改造难度大等问题。面对这些困难,选择旧城区的“海绵体”更为合适。在工作过程的设计中,旧建筑物通过雨水管破断技术与周围公园、水体和集中绿地相连接,实现雨水集中储存。与此同时,在老旧社区的花坛和绿地中设置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收集雨水资源并进行收集、处理。城市道路可以与道路绿化带、树木池等绿地相结合。安排了生态树库、草沟等低冲击开发设施,有效地存储、滞留、渗透、排放地表径流等。大力推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城市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大有裨益。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通过构建新的城市水资源管理措施,非常有助于缓解和改善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根本出发点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雨水资源,对于增加水资源的存储量贡献一份力量[1]。
3.2 经济意义
同时,大力建设海绵城市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收益。建设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给排水管道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量,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收益。此外,通过建设海绵城市,不但可以降低城市洪水发生概率,减少洪灾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增加经济效益。通常,水利工程的蓄水设施将与城市景观水体、绿地、园林水体有效地结合起来,减少“净增加成本”,同时控制水环境污染的成本,从而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3 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 重点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对于城市中的河流、湖泊、沟渠和湿地等原有生态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地方,尽量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影响,这样才能发挥其保水功效。
对于降水量大、频繁的城市,工作重心应重点放在保护原有林地、草地和湿地上面,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比方说采用生态修复,既可以修复受损的自然环境,又可以恢复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增强海绵城市的功效,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吸收、渗透和净化雨水的作用。
3.2 建设水系统湿地
相关部门首先需要加大力度保护原有水系湿地,禁止盲目填埋城市低洼地区池塘和沟壑等,指派相关工作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历史填埋场的河流系统,开展洪涝灾害的生态恢复建设;通过建立公路与河道之间泄水渠道,同时还需要建设植被缓冲带,这样才能将降水时的雨水引入到植物缓冲带,通过构建湿地系统,使湿地系统的蓄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2]。
3.3 建设绿色广场
采用科学、合理地设计方案,建设公园的开放空间,妥善处理好公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将公园成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场所之一,发挥净化和吸收雨水的作用;然而,对于占地面积大的城市广场来说,需要修建透水性路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将雨水储存在广场的地下空间,不但有助于雨水储存,而且还可以解决暴雨来临时雨水滞留问题,此外,这些雨水还可以用于绿化,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3.4 城市道路建设
城市道路建设首先要立足于基本交通功能前提下,需要参照和结合道路本身的承载要求及道路绿化空间,同时采纳以下施工措施:深入分析透水性路面施工的可行性方案,努力尝试建立透水性路面,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承载量较大的行车道需要慎重建设透水路面;沿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绿化系统,既可以增加绿化带对雨水储存能力,又可以增加雨水渗透力。为了减少路面上的径流水量,可以推广使用人行道栽种LID树池的方式。
3.5 地块内部建设
通过在城市地块内部开发建设小型雨水系统,大力推行和开发低影响的凹形绿地、屋顶绿化、雨水花坛以及透水性铺面等设施。对于新开发的楼盘,可以考虑采用综合性雨水利用系统,不但可以雨水收集,而且还可以提升雨水的储存和利用效率。而对于老城区和城中村而言,为了能够有效减少此区域涝害风险,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来解决。
3.6 人工建设城市海绵体
海绵城市理念与现代城市建设融合的重点除了注重原有自然海绵体的保护之外,也要注重人工生态城市海绵体的建设,只要规划设计合理、方法得当人工建设生态海绵体可以与自然海绵体发挥出一样的价值和功能。人工建设城市海绵体要注重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对城市园林进行合理性的规划,城市园林不仅具备良好的生态价值,同时还可以使得城市吞吐能力的得到强化。城市园林可以对钢铁铸造的城市增加自然的气息,让城市居民紧张的压力可以在自然气息影响下得到缓解和释放。对城市水系统进行优化,特别是城市周围存在的湖泊、河流,要求城市周围工厂不能将污染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湖泊流域中去,对于水资源排放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惩罚,并且对该企业进行公示,从而起到社会警示作用。进行信息反馈渠道建设,社会民众可以对城市水资源污染情况进行监督,发现不良问题后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渠道进行举报,从而加强城市水系统的保护力度。不断的加强城市生态效益保护的宣传力度,让社会民众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得城市民众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去。对城市小区以及工业园区建设进行控制,不断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结束语
现代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其不仅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能让城市的基础建设更加的完善。因此,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控制,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海绵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萌.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0):184.
[2]王伟强.海绵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