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开金
身份证:53032619841106****
摘要: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中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可靠性,在完善现有检测技术的同时,研发更贴合工程实际、精度更高的检测方法和灌浆缺陷补救方法,才能及时弥补灌浆缺陷对连接件、构件和结构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检测技术
引言
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技术,有效反映了实际情况,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提高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应用的可靠性,确保钢筋套筒灌浆密实度质量满足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基于现有的钢筋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行业研究人员有必要进一步对现场数据进行搜集,并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掌握钢筋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技术方法,更好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技术支撑。
1预制装配式建筑概述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及部品在预制厂生产完成,再运输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形成具备设计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与现浇结构施工相比,预制装配式结构具有施工方便、工程进度快、周围环境影响小、建筑构件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对推进城市建设进程、提高工程质量、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建造业生产方式等有积极意义。
2装配式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工程数量日渐增加,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主要建筑之一,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主要采用工厂化生产与标准化设计,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化生产的主要方式。在建筑施工中,主要在工厂中进行大量的现场作业,然后在施工现场直接使用加工后的配件与建筑构件,进行现场安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然而,其施工质量一直是建筑的核心内容,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因此,需要进行检测工作,主要检测建筑的承载能力、建筑性能、施工材料等。从目前检测情况来看,检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检测人员需要采用有效的检测方式,检测混凝土结构等问题,确保获得良好的施工质量。
3对装配式建筑检测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基于装配式建筑更加侧重结构装配化程度,在整个工程建设发展中涉及的技术难点诸多,亟须进一步探究和验证,例如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验证,因此,对钢筋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中是关键性的连接方式,钢筋套筒灌浆施工原理是,在套筒中插入钢筋,并进行灌注,待钢筋套筒中的灌浆料硬化后,强度也随之提升,在内部结构应力作用下,彰显出膨胀特性,并在摩擦作用力下将应力传递到钢筋连接上,保证连接效果,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钢筋套筒灌浆料的密实度要求较高,需要对钢筋套筒内的灌浆料缺陷问题进行控制,保证钢筋连接效果,确保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连接的整体性;进而实现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质量的控制,最大程度上提高装配式建筑建设的安全性。
4装配式建筑工程检测技术
4.1雷达探测技术
雷达检测技术与普通检测技术相比,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而且不用直接接触就可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当信号传送到设备后,设备就可以自行处理信号,之后在显示屏幕上展现结果,将会产生较强的视觉效果。该技术在检测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定量分析桥梁的腐蚀情况,无损检测管道,查找混凝土施工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检测结构完整性与构件含水量,为施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在使用雷达检测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先发射雷达波,主要利用雷达天线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接收到雷达波后,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残留的雷达波将会产生反射波,而剩下的雷达波将会逐渐渗入内部结构中,产生入射波。
部分钢筋存在混凝土内部,当内部存在问题时,入射波将会形成界面,入射雷达波将会产生反射,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电性质与物质具有一定差异,当内部反射波形成后,将会不断被雷达天线吸收。在判断钢筋尺寸与位置,以及混凝土内部问题时,主要依据反射波区域大小、返回时间、强弱等,将会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此外,雷达检测技术也可以应用与公路建设中,可以解决诸多问题。
4.2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支持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在钢筋套筒密实度检测过程中,相关技术操作人员可按照相关的检测标准和操作流程开展检测作业。在本次操作中,操作人员采用的是对找测试的方法,选取两个不同密实度的钢筋套筒,分别将超声波仪器探头放置在两个钢筋套筒表面上,超声波仪器会根据具体检测需要,随时调整超声频率、超声传播声速以及声学参数等,进而保证精准识别钢筋套筒灌浆料是否存在缺陷问题,判定两个不同密实度钢筋套筒缺陷程度;实际检测过程中,若出现超声波穿透存在灌浆料具有脱空缺陷的钢筋套筒时,超声传播方式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此时会沿着钢筋套筒外壁进行声波传递;当超声波穿透密实度较高的钢筋套筒时,超声波传递方式变化为,沿着钢筋套筒内壁的方式进行传播,进而保证了钢筋套筒灌浆料检测结果的完整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实用性;相关人员借助超声反馈的幅值判断钢筋套筒灌浆料的密实度。在实际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发生探头和接收探头位置的调整,保证传感器耦合状态,防止超声波检测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判定;加强对钢筋套筒灌浆料密实度检测影响因素的规避,保证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好反映灌浆密实程度。
4.3内窥镜检测技术
内窥镜法的原理是将内窥镜的侧视三维立体测量镜头通过检测孔道伸入套筒内腔,在灌浆不饱满的工况下,利用内窥镜的三维高清成像和尺寸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对套筒内腔直观、清晰地观察和对灌浆缺陷长度的精准测量,从而换算得到灌浆饱满度。该检测方法适用于灌浆施工的预制混凝土柱、梁、剪力墙,也不受套筒规格型号的限制;另外,通过扩展检测孔道的成孔方式形成了出浆孔道钻孔内窥镜法和套筒壁钻孔内窥镜法等,大大增强了方法的灵活性。由于该方法设备采用直流电、没有登高作业以及将内窥探头伸入检测孔道等过程,均无任何安全风险,故在安全性上最为可靠。
4.4冲击回波法
冲击回波法是一种可定性但定量分析存在误差的无损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激振套筒,使弹性波在灌浆不密实的地方绕行,故弹性波穿过灌浆饱满处的时间小于套筒内灌浆不密实处,据此来判断灌浆饱满情况。冲击回波法的主要仪器为无损检测仪,可定性分析单排布置套筒的灌浆饱满度,但无法准确检测双排布置套筒的灌浆饱满度。将冲击回波法应用于某桥箱梁波纹管的灌浆饱满度检测中,发现冲击回波法检测结果与现场钻孔取样检测结果相吻合,证明冲击回波法是一种快速、便捷、准确的无损检测方法。但是,当套筒的表面情况恶劣、平整度不高时,冲击回波法的测试结果误差较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检测技术种类众多,提高了建筑的检测水平,在装配式建筑检测中,检测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材料与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检测技术,例如,红外热成像检测、回弹法检测、雷达探测等,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同时,施工单位应当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
[1]李自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探讨[J].居舍,2021(01):65-66.
[2]白锡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现场测试分析[J].混凝土世界,2020(05):46-49.
[3]于洪江,梁甜甜,李力.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检测技术研究现状[J].地产,2019(22):156-157.
[4]宋乐明,曹红红.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检测技术[J].四川水泥,2019(01):181.
[5]韩瑜,季岚松,范晋,葛树奎.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控制及现场检测技术探讨[A].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