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中核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国民大众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带动了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应针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满足人们对于市政道路建设的实际需求。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主要以路基、路面以及材料设备等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来提高总体的建设质量。在本文中就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有效地保障措施,希望能够切实提高市政道路建设质量,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通病防治措施
引言
“想致富先修路”,这句话生动的体现出市政道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推进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工作,市政道路规模进一步扩大,以此为经济的良好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也进一步应用多种类型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此促进整体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路基、路面以及材料设备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应该提出切实可行的管控对策并且切实落实,以此为市政道路呈现出应有的价值而提供必要条件。
1市政城市道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城市道路建设工作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这就要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城城市道路施工。然而当前我国各市政城市道路在发展中依然存在各种技术和质量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种施工技术的优势,要加强对各种施工技术的推广,在提升整体道路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后期维护问题的发生,延长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如今选择开车出行的市民越来越多,市政城市道路的使用频率也大幅度增加,道路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不仅对道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负面影响,还阻碍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2.1路基质量控制
在市政道路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路基质量与道路质量关系密切,所以需要高度重视路基施工问题,避免造成沉降现象。当前的市政道路工程中导致路基沉降的因素主要包括材料质量问题,比如泥沙中含有较多杂质,或者回填过程中操作不科学导致路基出现不同程度倾斜而引发路面沉降,为此要求施工单位科学利用施工工艺,避免路基沉降问题,具体说来:一方面,需要施工单位内部各工序加强沟通,分析回填参数,然后结合施工规范要求对回填数据控制。施工期间也需要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检查,保证水分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在路面压实工程操作前期需要将道路中的水分排出科学利用相关技术,对土层中的水分有效控制,如果排水施工难度较大,需要先对杂质清理,然后压实。
2.2路面质量控制
可以将路面规划为垫层、面层以及基层这几个方面,结合路面层用到的材料质量,对公路等级进行规划,等级可以依次进行从高到低的规划,如高级路面以及中级路面等。在此期间混凝土的配合搅拌以及材料的铺设等操作用在市政道路路面建设当中。所以市政道路路面建设当中就要确保搅拌出来的混凝土有足够的长度能够达到建设要求。混合材料过程中需要把控好操作的速度,市政道路压实期间需要结合其压实的原则。对于混合型的材料进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市政道路路面的压实操作。
2.3材料质量控制
在针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控的过程中,要充分符合相对应的施工技术监管体系和标准,以施工技术的要求为基准,做好材料的采购管理等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要充分结合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特征等,进一步把握实际情况来选择针对性的施工材料。市政道路施工日期以及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气候等相关因素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检测和详细记录,注重做好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严格做好施工材料的检测和分析,进行严格细致的验收,使相关的性能和标准符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地的各类因素的内在需求。相关部门要提供相对应的检测指标,进行最后的验收,通过之后才能把施工材料应用到施工现场。承建单位要构建相对应的市政道路施工材料应用制度和日志,委派专业人员对于施工材料进行持续的质量跟踪,进行全过程的材料质量监管,这样才能为施工技术的有效执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2.4加大温度把控力度
加大温度把控工作也是提升市政道路路面建设质量的有效对策之一,例如市政道路路面在施工当中沥青混合土的活性也是评价工程项目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而这个要求主要是通过温度进行决定,若温度非常低的情况下混凝土很容易发生结晶问题,活性很大程度上降低对于后面的市政道路压实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但是温度非常高的情况,铺设设备在高温下又很容易发生腐蚀问题,零部件损坏等情况。
3市政道路工程通病的防治措施
3.1裂缝问题的防治措施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混凝土材料可能会出现裂缝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浇注混凝土后未能及时养护,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流失较快。一旦在高温条件或者大风天气下混凝土会加快收缩导致裂缝出现;其二是施工期间未能科学进行混凝土振捣,由于混凝土中含有较多杂质,比如泥沙含量较大;其三混凝土坍塌度较大,发生水土流失情况之后,由于水泥用量未能达到工艺要求,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加之后期车辆碾压会造成混凝土材料脱落加快。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如下:其一是确保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含水量。技术人员验证混凝土路面达到技术工艺后科学进行碾压,要求碾压机控制好速度,碾压完成后,需要做好路面养护工作,以此有效减少裂缝问题;其二是科学进行混凝土的社会比控制,要求施工前期做好现场勘查工作,确保道路可以承受车辆负载力。
3.2路基沉降的防治措施
为了避免市政道路存在路基沉降问题,必须有效避免回填土施工以及碾压施工存在问题。做好回填土的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内部交流,保证技术交底质量,确保回填土厚度达标,之后需要对道路基层分层浇筑。
3.3积极安装完善排水系统
市政道路施工环节中会涉及排水设计环节,在开展排水系统设计环节时应坚持依据沿路的管道开展专业测量工作,并注重设计排水上口的实际宽度以及沟槽的深度,在挖沟环节时,应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该区域的地质条件以及水质全面了解和认知,如果缺乏对施工条件的了解,应避免盲目开工。在开展安装排水管道工作环节时,要在开槽工作完成后,第一时间进行闭水测试,在完成过路顶管工程后,应落实开展沟槽回填工序以及闭水测试环节,从而为达到理想的渗水量以及工程标准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具有周期长、工序复杂的特点,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施工环节加强管理,遵守相关的施工工艺。在本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详细的管理制度,有效减少了道路通病,目前道路投入使用后各项指标稳定,满足了城市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邹晓路.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及通病防治方略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10):258.
[2]陈发达.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技巧刍议[J].四川水泥,2019,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