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5期   作者:齐斌祥
[导读] 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应当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通病会影响工程质量。

        齐斌祥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二建筑工程公司市政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应当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通病会影响工程质量。本文在简述路面通病原因的基础上。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控制工程质量。这些措施包括设计合理配套方案、设计路面排水系统、选用合适的沥青及相关材料、加强各个施工环境管理;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作为其它类似工程的方案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质量问题
        一、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当是具有很长使用寿命的,但施工时的道路设计等问题会影响整个路面的使用寿命。综合来看,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因素很多,不论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的共同因素,都会导致路面出现质量问题,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可以保证对施工过程实时掌握,避免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质量通病,为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奠定基础。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通病原因分析
(一)裂缝原因
        一是设计环节。设计的合理性会影响裂缝的产生,基层设计方案和具体施工流程产生差异,就会导致路基下沉,裂缝因此产生,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部位的下部管道设计不合理,深度不达标,会导致基层压实不到位,路面横向裂缝会越来越大。二是施工环节。施工环节出现路面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强度不够,产生很大的弯沉值,导致路面下沉,出现裂缝;此外,选用不合适的材料施工,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不够,车辆载荷过大,会导致路面产生裂缝。三是使用环节。道路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过往车辆较多,会对道路造成严重破坏,其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即为道路的结构层。
(二)水损坏原因
        一是设计环节。一般来说,设计路面时,横坡都是用来排水的,横坡面积较小,雨水难以及时排出,车辆行车安全性降低,路面排水缓慢,雨水逐渐渗透进路面深处,破坏道路结构,增加水损坏问题发生的几率;路面面层设计不合理,导致厚度不达标,道路防渗功能降低,又没有结合项目管理设置排水系统,导致排水系统工作缓慢,短时间内的排水量过低,损坏路面。二是施工环节。施工时,很多突发事件都会影响道路路面,比如说,沥青混凝土配比时的矿料质量、配比比例等。
(三)车辙原因
        一是集料级配问题。试验研究证明,集料会影响沥青混凝料的性能,一般情况下,沥青基本不会影响性能,因此,集料的级配直接影响整个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二是集料的颗粒形状问题。沥青品种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温度反应,比如说,温度敏感度较高的沥青,其温度稳定性就会低。三是混合料的沥青含量问题。沥青含量的多少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混合料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沥青膜时,沥青会高,粘结力就会降低,很难形成高强度路面。
(四)表面功能衰减原因
        通常来说,高温下碾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度会更高,但是沥青在混凝土中会移动,压实力度太大的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层就会泛油。在夏季等高温天气,沥青混凝土路面会松软,雨水可以直接渗透进路面结构当中,破坏沥青和矿料之间的粘接,时间一久,沥青脱落,逐渐上移,泛油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容易出车祸。常规情况下,抗滑性能受到两个因素影响:第一,沥青混凝土中碎石的纹理深度;第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层构造。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要点
(一)裂缝问题的控制
        一是设计阶段采取的措施。要结合交通和经济的双方因素,统筹兼顾的综合考虑的工程项目建设,依照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对道路建设的使用期和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设计最为合理的路面结构。确保道路稳定、质量优良。二是施工阶段采取的措施。综合来看,路面施工最合适的材料应当是改性沥青。这种改性材料属于路面结构基本材料之外的其他物质,改善和提高了路面沥青的性能结构。三是使用阶段的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要加强养护,设立道路养护部,负责定期检查路面质量,加强质量管理,使用勘察设备检查路面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立即整改。
        (二)水损坏问题的控制
        一是完善路面的防水设计。在道路路面的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快速处理路面积水,避免表面水下渗到路面结构层下,路面的弧度和平整度要依照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路面积水不宜多,一旦积水过多,就会影响路面正常运行。接着,为了避免积水渗透到基层表面,对路面基层造成损坏,应该在路面基层中增加封层材料,有效避免了对基层材料的损坏,同时也能及时快速的杜绝渗透水的进入;第三路面层材料应充分考虑到路面的耐荷载和水分的作用,要正确对待路面的承载量和水分的问题。第四路面的结构设计,要组织毛细水的渗透,又要起到排泄积水的作用,有效及时的处理排泄毛细水。
        (三)在施工方面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施工工程中调节和控制沥青混泥土的比例,在施工建设中保障压实度的前提下,不打折扣的贯彻落实每个施工环节。碾压温度决定着整个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所以,路面施工过程中,调节并控制温度极为重要。沥青材料的融合要考虑温度问题,将各个阶段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夯实,以保证温度符合相关要求,避免沥青搅拌时的温度出现巨大变化。沥青和料过程中要降低随温度变化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运输时间和温降成正比例关系。沥青混凝土材料配比完成之后,要注意运输路程,路程越长,温度变化越大,路程越短,温度变化越小,通过这个规律,掌握好温度。
        (四)表面损害问题的控制
        车辙问题的控制措施主要在于控制沥青及集料的选择及控制,对于沥青的选择,性能全面的改性沥青成为所选的沥青品种。选择集料进行级配时,必须根据材料占比来确定压实受力,粗集料较多时,一般使用大颗粒材料荷载传递,确保各材料受力均匀,一旦材料超过9.5mm,就必须控制粗集料,因为这会影响路面压实,会导致结构分崩离析,影响路面安全。一般来说,选用0.075 111131~2.36 mm的细集料来填充沥青混凝材料,一旦混合料空隙较大,就会由细集料填补,缩小空隙。只不过,增加细集料要根据项目实际,适量增加,如果沥青混合料中有过多细集料,就会导致路面结构热稳定性降低,造成路面结构的表层松散和损坏等。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因素很多,且这些因素来自于路面施工的方方面面,不论是路面设计还是集料选配,抑或是施工规范和相关环境的影响,都会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问题,比如说,裂缝、水损坏、车辙泛油等问题都会影响路面质量。探析各种质量问题的成因之后,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对策方案,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经济损失,促进国民经济又问又快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的同时,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安全性,保障车辆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可新.沥青路面开裂原因分析[J].民营科技,2013(4):254.
        [2]郝永娟.浅析沥青路面的裂缝及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2012(9):286.
        [3]文德云.道路养护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齐斌祥,1991-,男,汉族,本科,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二建筑工程公司市政公司,市政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