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涔文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1张掖现代有轨电车S1线工程概述
张掖现代有轨电车S1线自高铁张掖西站引出,向西北方向依次经过甘州区新墩镇、甘浚镇、临泽县南台村,到达七彩丹霞景区丹霞广场站,线路全长约37.053km。设9座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各一处。本线设计最高时速70km/h,张掖现代有轨电车S1线作为连接张掖高铁西站和丹霞大景区、服务张掖全域全季旅游的重要快速旅游交通专线,除主要服务丹霞景区旅客出行需求外,还将有效带动沿线周边乡村旅游产业,极大改善沿线基础设施条件,有助于推动丹霞大景区的开发建设,引导丹霞旅游及相关产业合理布局,完善旅游产业配套服务功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丹霞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旅游业成为张掖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张掖市总体规划
2.1现状情况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靠武威、金昌,西至嘉峪关、酒泉,南与青海省接壤,北与内蒙古毗邻。
张掖境内铁路有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兰州——乌鲁木齐);公路有国道312线(上海——伊宁),国道227线(西宁——张掖),国道G30线(连云港——霍尔果斯),省道213线,及各专用公路等;航线有张掖—兰州—重庆、张掖—西安—广州等多条航线。
2.2枢纽总图规划概况
根据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年),如图1所示。张掖市采用点轴空间发展模式,规划“一心、两轴、两带”的城镇发展空间结构组织。“一心”:即将张掖市区着力打造成为张掖乃至整个河西地区的中心。“两轴”:连接高台县、临泽县、甘州区、山丹县的连云港到霍尔果斯的高速公路、312国道以及兰新铁路,规划形成张掖市东西向的城镇发展轴线;沿227国道、兰新铁路二线,规划为由黑河连至祁连山段的城镇发展斜向轴线。“两带”:即黑河生态城镇发展带和祁连山生态城镇发展带。
.png)
图1 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
Fig.1 Master Plan of Zhangye City
3 张掖现代有轨电车S1线方案研究
3.1线路走向研究
3.1.1方案说明
结合张掖丹霞景区总体规划、张掖市综合交通规划、张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沿线控制因素,并统筹考虑了滨海新区以及黑河生态新城的链接,针对张掖西站至七彩丹霞景区线路走向研究了沿集散中心方案(A段+B段),沿黑河新城方案(B段+C段),环线方案(A段+B段+C段)。如图2所示。
.png)
图2 张掖现代有轨电车S1线工程线路走向方案示意图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Zhangye modern tram S1 line project line heading scheme
I方案(沿集散中心方案(A段+B段)):线路自张掖西站向西引出,出站后线路向西沿S18至方案终点丹霞广场站。
II方案(沿黑河新城方案(B段+C段)):线路自张掖西站向北引出,出站后线路向北经黑河新城后折至S18至方案终点丹霞广场站。
III方案(环线方案(A段+B段+C段)):长交路线路自张掖西站向西引出,出站后线路向西沿S18至方案终点丹霞广场站;环形交路线路自张掖西站向北引出,出站后线路向北经黑河新城后折至S18,而后向东行至终点张掖西站。
3.1.2各方案特点分析
I方案(沿集散中心方案(A段+B段)):该方案主要沿S18敷设。如图3所示。优点:线路长度最短,直接由张掖西站出发,绕开中心城区,列车旅行速度高。缺点:串联节点少,功能单一,以旅游客流为主。
.png)
图3 S1线方案一运行交路示意图
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Scheme 1 operation of Line S1
II方案(沿黑河新城方案(B段+C段)):该方案经中心城区、黑河新城后折至S18敷设。如图4所示。优点:带动黑河新城发展,串联黑河新城大桥水上公园、黑河新城生态园、弱水花海等节点,沿黑河西岸敷设,形成靓丽的滨河风景线。缺点:线路长度长,设站多,工程造价高,目前黑河新城规划尚未实施,近远期客流效益差。线路穿越滨河新区,环境敏感点多,环保要求高,城区道路干扰多,影响列车旅行速度。
.png)
图4 S1线方案二运行交路示意图
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Scheme 2 operation of Line S1
III方案(环线方案(A段+B段+C段)):该方案结合I方案和II方案形成长交路和环线交路。如图5所示。优点:带动黑河新城发展,连接丹霞景区及重要客流集散点——张掖西站,兼顾张掖西站与滨河新区、黑河新城间通勤客流。缺点:线路最长,工程投资最大。目前黑河新城规划尚未实施,近远期客流效益差。线路穿越滨河新区,环境敏感点多,环保要求高,城区道路干扰多,B段与C段的接轨点采用6号道岔,严重影响列车旅行速度。
.png)
图5 S1线方案三运行交路示意图
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Scheme 3 operation of Line S1
3.1.3推荐方案
综合上述技术经济比较及优缺点分析,I方案(沿集散中心方案(A段+B段))虽然串联节点少,功能单一,但线路长度最短,工程投资最少;有效缩短旅客出行时间,补足市区与景区间的旅游观光线,让旅客舒心享受旅行,提升服务品质,树立张掖丹霞旅游品牌,故研究推荐I方案(沿集散中心方案(A段+B段)),具体走向如下:
线路起于高铁张掖西站,向东南行进至与X202交叉口处,折向西南沿X202行进,采用路侧地面敷设,利用预留通道下穿兰新高铁后继续沿规划八一街、规划1号路、规划6号路行进,采用路中地面敷设;进而折向S213,沿路侧地面敷设,继续向西前行;与连霍高速交叉处,线路利用规划通道采用下穿形式通过;而后线路继续沿S18路南侧地面敷设;以新建黑河大桥并行既有公路桥形式跨越黑河后线路继续向南行进,绕避张掖330KV变电站后沿巴吉滩产业园规划横一路行进,而后转至S18路侧地面敷设,途经速展村、三关村、甘浚镇、刘家庄村,行经丹霞口后折向丹霞景观大道,沿S18路南侧地面敷设;线路穿越丹霞广场,接至丹霞轨道交通工程丹霞广场站预留接轨位置。
3.2线路工程设计方案研究
线路工程设计方案应结合张掖市综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客流需求、道路条件、文物保护、环境景观、建构筑物分布、地质条件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选,确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考虑到郊区地形起伏多变,周边环境等因素及工程地质情况相对复杂,控制性构筑物多。因此线路方案设计标准的选择应充分结合项目特点和采用车辆的相关技术参数。
3.2.1 穿越连霍高速路的线路敷设方案
S18支线为城市主干道,既有连霍高速上跨S18支线,其净空5.5m,净宽18m。线路沿S18支线路南侧行进。结合工程现状,本次研究了下穿连霍高速、上跨连霍高速和连霍高速扩孔三个方案,如下:
I方案(下穿连霍高速方案)该方案于S18支线向西沿路侧地面敷设,与连霍高速交叉处,线路利用规划后通道采用下穿形式通过。如图6所示。优点:以路基形式通过,工程造价低;对景观影响小。缺点:压缩规划通道内车道,对S18支线既有交通有一定影响;施工对S18支线及连霍高速既有交通存在干扰。
II方案(上跨连霍高速方案)该方案于S18支线向西沿路侧地面敷设,与连霍高速交叉处,线路采用高架形式通过。优点:桥梁形式占地较少,无需压缩S18支线,断面改造较小。缺点:有轨电车从规划连霍钢箱梁上通过,工程造价高;对景观影响较大;施工将对S18支线及连霍高速既有交通存在较大干扰。
III方案(连霍高速扩孔方案)该方案于S18支线向西沿路侧地面敷设,与连霍高速交叉处,线路利用规划通道采用下穿形式通过,并对其通道进行扩孔处理,以还原被占车道。优点:对S18支线车道无影响;对景观影响较小。缺点:扩孔方案工程造价高;施工对连霍高速既有交通存在一定干扰;需对规划的连霍高速通道进行扩孔处理,需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并论证是否具备扩孔条件。
.png)
图6 连霍高速控制点方案比选示意图
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Lianhuo high-speed control point scheme comparison
综合分析,为了降低工程投资,减少对景观的破坏,降低施工对S18支线及连霍高速既有交通的干扰,故本次推荐I方案(下穿连霍高速方案),但需与相关设计部门进一步协商预留有轨电车通道。
3.2.2巴吉滩产业园密集区的线路设计方案
考虑工程投资、周边环境等因素,结合工程现状,本次研究了沿巴吉滩产业园规划横一路方案和沿S18路南侧方案两个方案,如图7所示。方案概述如下:
I方案(沿巴吉滩产业园规划横一路方案)该方案线路向南绕行至巴吉滩产业园一期沿线企业南侧,与巴吉滩产业园规划横一路相结合,沿路中地面敷设,线路长度8.9km。优点:线路沿规划横一路行进,不占用S18南侧绿化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产业园现有企业进出道路无影响,更有利于后期安全运营;符合产业园规划,能更好吸引产业园区客流。缺点:线路向南绕行后,线型不顺直,较II方案长0.874km;新征地169.2亩。
II方案(沿S18路南侧方案)该方案线路沿S18路南侧敷设,占用绿化带,线路长度8.026km。优点:线型顺直,线路长度相对较短;新征地157亩,较I方案减少12.2亩。缺点:占用S18南侧绿化带,对环境有影响;为后期运营安全考虑,巴吉滩产业园现有企业需改大门位置,进厂道路需统一通向园区规划进出道路,由路口信号系统统一控制;线路沿产业园北侧行进,不能更好吸引产业园客流。
.png)
图7 巴吉滩产业园比选示意图
Fig.7 Comparison schematic diagram of Bajitan Industrial Park
综合分析,I方案符合产业园规划,既能减少对景观及巴吉滩产业园现有企业的影响,又能很好的吸引产业园区客流,故本次推荐I方案(沿巴吉滩产业园规划横一路方案)
4 结论和建议
张掖现代有轨电车S1线工程受张掖市综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控制,为了能做到S1线既能与规划有机结合又能减少对规划的干扰,线路走向方案采用了线路较长、投资较多但是满足张掖市规划要求的线路走向方案,可见,规划条件对线路方案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合理的线位选择也可促进规划的实施和发展。
因此建议,在大面积选线前,应充分搜集当地的规划资料,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线路走向、科学的布设车站,充分考虑线路与规划的有机结合,使有轨电车确定的线路方案成为地方规划的一部分,让有轨电车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4-200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曹世超,城市轨道交通国民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Cao Shichao,Method And Parameters Research On Nat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 For Urban Rail Transit Items[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13.
[5]霍凯宇,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可行性及技术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Huo Kaiyu,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Feasibility And Technical Proposal Of Modern Tram[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14.
[6]徐小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与布局方案优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Xu Xiaofei,Research On Network Scale And Layout Scheme Optimiz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10.
[7]卫超,现代有轨电车的适用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8.
Wei Chao,Study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Modern Trams[D]. Tongji University,2008.
[8]孔令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型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Kong Lingyang,Study On The Urban Rail Transit Category Selection[D].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