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广东珠三角 510000
摘要:本文就某铁路工程大直径泥水盾构在软硬不均地层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及技术措施,通过系统技术研究,对过程如何进行技术管控进行阐述分析,以推进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技术发展。
关键词:铁路隧道;泥水盾构;软硬不均
本文选择某铁路隧道作为分析对象,该隧道采用13.61米大直径泥水盾构进行掘进,隧道全长4900m,属于铁路特长隧道。盾构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内径12米。
1 地质特点
土岩段隧道顶部为淤泥,底部为微风化砂岩;软硬岩段隧道顶部为强风化砂岩,底部为微风化砂岩,微风化砂岩最大侵入隧道12.9m。根据岩石抗压试验统计结果,微风化岩天然抗压强度平均值为77.7MPa,岩石RQD=78%。此段隧道埋深约24.21m~36.6m,地表环境为农田和果园,地下无管线分布。地质情况见图所示。
.png)
图1 软硬不均地质示意图
2 技术管理思路
(1)参数管理:掘进参数以“高转速、控扭矩、适推力、保注浆、勤监测、控姿态”的思路进行控制,适当提高刀盘转速,以贯入度为基准参数,严格控制扭矩和刀盘挤压力,过程中对每一环掘进参数进行详细统计分析,便于指导后续掘进。
(2)刀具管理:值班人员和主司机时刻关注刀具旋转监测、温度检测和磨损检测,当其中任意数据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对刀具进行检查与更换,过程做好各项数据记录。
(3)泥浆管理:加强泥浆性能检测和颗粒分析,根据检测和实验数据,探索与地层相适应的泥浆性能指标,确保泥浆携渣能力和保证开挖面的稳定。
(4)注浆管理:每环注浆量以地表沉降情况动态调整,通过泵击次数和注浆压力双向控制注浆方量。
3 掘进参数管控
(1)泥仓压力:软硬不均段地面埋深为23.1~36.5m,泥水仓内压力控制和及时调整是本盾构掘进的重点,压力过低造成地表沉降,地下水流入仓内,导致液位上涨,严重这造成地表塌陷;压力过大造成地表隆起或者击穿。根据隧道覆土深度将每环的土仓压力进行了计算和明确,掘进过程中泥水仓压力每环隧道埋深上,提高0.2bar,即2.41~3.75MPa,保持均匀性,波动范围±0.1bar范围之内,防止忽高忽低。
(2)刀盘转速:刀盘转数过小导致刀具切削的泥土堆积在出渣口处,容易造成携渣口堵塞,影响出渣;转速过大会加剧刀具异常损坏。盾构设计最高刀盘转速为3.2rpm/min,在软硬不均段掘进刀盘转数基本保持在2.4rpm/min。
(3)扭矩控制:掘进过程中密切关注刀盘扭矩波动情况,通过改变刀盘转向、优化泥浆性能参数及过程中加强泥浆循环等措施,及时将刀具切削的渣循环至地表,以控制刀盘扭矩波动。
(4)推力控制:配置滚刀承受轴力有限,在掘进过程中若推力过大,使刀具受到地层的挤压力过大,导致刀轴损坏,故在掘进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刀盘总挤压力,严格控制掘进推力。
(5)泥浆管控:软硬不均段地层为淤泥、全风化砂岩和弱风化砂岩,在此段掘进中,泥浆比重可适当提高,以提高其携渣能力,但不宜过大,以免因泥浆比重过大造成刀具、泥浆管路二次磨损及排渣困难等现象。
(6)地表沉降:地表沉降由第三方监测人员每天进行监测后,交于主机室、工程部及土木总工,工程部分析原因交付土木总工审核后对值班技术人员下达指令,对掘进参数、注浆参数进行优化调整,若地表沉降较为严重,启动管片壁后二次注浆等措施,确保沉降满足要求。
4 存在的问题
(1)低速掘进
盾构进入软硬不均段前期,掘进速度由20mm/min降至7mm/min,每环平均用时7h,后期采取一些措施,但速度仍保持在12mm/min,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施工风险较大。
(2)仓内滞排
盾构在掘进过程中出现扭矩持续上升,仓内液位急剧上涨,每环必须多次停止掘进进行换向循环出渣5~10min,增加了掘进时间。
(3)刀具磨损严重
盾构在软硬不均段刀具磨损严重,最大磨损量达30mm,过程常压检查、更换刀具累计近200把,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5 掘进分析及对策
(1)提高转速,碴土快速通过出碴口
刀盘设计最高转速3.2rpm/min,逐步将刀盘转数由1.4 rpm/min提高至2.4 rpm/min,通过提高刀盘转速及后退刀盘,促使碴土快速搅拌,使其在开挖仓中尽可能呈悬浮状态,减少底部积碴和碴位过高的风险,促使碴土快速通过出碴口。
(2)优化泥浆性能,提高泥浆携渣能力
软硬不均段主要地层为强风化和微风化的泥质砂岩,若进浆比重过大,加剧泥浆泵的负荷,排浆流速减小,导致泥浆携碴能力降低;通过适当减小泥浆比重,既能减小泥浆对管路磨损又能减小泵的荷载,减少大颗粒石块沉积,有利于携碴、排碴。
(3)加大刀盘面板冲刷
刀盘在制造过程中,分别在面板中心、刀盘主壁及携渣口位置共设计了27个冲刷孔,为了防止卸渣槽再次堵塞,在掘进过程不间断循环进行面板冲刷。
(4)加强换刀培训及演练
针对频繁常压检查与更换刀具,每班组建换刀小组并购置常压更换刀具训练仓,继续组织人员培训与实际换刀演练。通过过程中的培训和实战演练,换刀技术已相对比较娴熟,提高了整个换刀效率。同时利用设备维修时间,对将要检查与更换的刀具进常压检查。
(5)进仓检查,准确判断掘进状态
为进一步掌握实际情况,进行了带压进仓作业,主要对掌子面地层、卸渣槽积渣情况、刀具磨损监测装置、刀具、管路、传感器、破碎机、格栅等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携渣孔多处被沉渣堵塞,导致刀具切削下的渣土被堵在泥水仓内,大量渣土无法到达出渣口,致使刀盘扭矩逐渐增大。
经过开仓对携渣槽清理后,需换向出渣次数明显减少,刀盘扭矩明显下降,速度基本保持12mm/min左右,扭矩由9000KNm降低为4900KNm,仓内滞排现象基本得到解决,掘进状态的明显好转。
(6)加强设备维修与保养
为了确保盾构机及配套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而紧急停机频率,项目实行以日常保养为主,定期维修保养为辅,充分利用常压检查及更换刀具时间对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
盾构维修保养,遵循“养修并重,预防为主”原则。依开展设备诊断及监测状态为基础,采取日常保养、停机检查刀具期间、定期保养及强制保养结合方式进行。维保工程师及盾构主司机每天对设备运转情况进行巡检,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做好防预性保养。在维修与保养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做好记录。
结论
大直径泥水盾构在大埋深、高水压、强透水复合地层中施工,需根据实际遇到问题采取不同措施,以保证盾构安全平稳推进。
在软硬不均段掘进时,推力和转速不易过大,“保护刀具完好和控制地表沉降”是掘进管理的重点。加强设备保养及工序衔接管理工作;对于过程中异常问题要由准确的判断,并及时的进行处理,不能盲目掘进,盾构施工必须求稳。
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是未来地下工程的一种趋势,因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地质复杂,施工工艺不具备复制性,施工技术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探索大直径盾构施工技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