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
摘要: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提高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有必要开展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土地的规划和利用,促进城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土地规划;利用研究
1土地规划管理原则
1.1 集约节约用地原则
在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保护耕地是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发展目标,因此,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友好型社会建设,把集体土地节约作为土地规划管理的重点内容。土地规划制度创新应从节约用地出发。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要抓好土地集约利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明显减少,但农村建设用地数量仍在增长。因此,土地规划既要控制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用地的蔓延趋势,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又要增强城镇现有建设用地的活力。加强政府土地集约经营,做好市场的激励作用。地方部门可以对城镇居民进行集体搬迁或土地整理,以更好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利用市场将农村建设用地富余指标转移到城镇,确保城镇化建设科学化,对农村居民给予相应的支持。
1.2 科学规划原则
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土地,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土地规划工作,实现更好的开发和运营。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良好的土地规划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规划过程中必须构建完善的协调制度,分析规划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关系,制定完善的管理手段,更好地调节土地规划。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土地整治情况制定整体安排,明确相关目标、规模、范围等内容,构建科学可行的任务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规划整治内容也在逐渐朝着综合化、多元化转变。
2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不足
2.1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不够明确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多目标规划,包括城市人口控制、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污染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城市经济建设目标,包括住宅、商业、道路交通等,是一个综合利用规划项目,可以概括为:一是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公共设施配置;三是科学利用城市建设规划用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平衡;第四,城市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优化配置公共资源,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从规划目标来看,我们发现规划目标中存在着一些冲突。比如,公共资源配置中存在公平与效率的冲突。特别是在土地利用指标配置过程中,城市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果采用相同的分配方式,很难保证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2.2利益相关者的考虑不够全面
可以概括为:一是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公共设施配置;三是科学利用城市建设规划用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平衡;第四,城市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优化配置公共资源,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从规划目标来看,我们发现规划目标中存在着一些冲突。
2.3 保障体系不健全
土地利用规划在具体落实时,缺少相应的保障体系,一项好的政策落实,需要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做后盾,如果缺少必要的保障制度和体系,会阻碍政策的落实和执行。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落实缺少相应的保障制度和执行体系,而且对保障体系完善的建设也缺少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保障体系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出现了脱节,导致土地利用规划工作进展缓慢。
3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中土地规划利用的有效策略
3.1 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土地的规划和利用
在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中提升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率,首先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在实际操作中,规划人员必须结合当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并联合相关产业,将土地规划与利用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人文环境的发展建设,并有效兼顾土地资源的维护和平衡[1],进而确保土地资源规划的科学性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进一步促进本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针对当前部分城市耕地占补失衡的现状,要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要采取积极的经济措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和相关行业规范,有效限制土地资源配置,确保土地规划的实施。同时,积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从不同角度综合考虑,不断完善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建设用地必须避开湖泊、园林等自然景观,贴近群众的宅基地,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迅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要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增加和提高生态用地质量,科学调整工业用地结构,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水平。
3.3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土地规划和有效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服务主体是人民群众,这意味着在开展土地规划利用工作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真正保证土地资源的本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加快转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国土资源规划,必须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召开听证会,向人民群众介绍土地规划的目的,让人民群众了解土地规划工作的意义,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土地规划工作,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保证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4加强土地监管法律机制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监管法律机制建设,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完善基本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专项法律法规。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以利于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和工作的有序开展。
3.5建立土地与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引领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在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土地与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出土地科技创新在行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地科技创新链条,从而加快土地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3.6掌握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之间的差异性
在对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进行相关性研究之前,要首先清楚掌握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二者之间的差异与不同。立足我国城乡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一般在讨论或设计城乡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都会发现所在城镇、乡村的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不合理性。仅这一点就会极大限制城乡发展规划在合理分配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灵活性与科学性。究其原因,还是二者的管理原则不同,城乡规划的工作重点在于表现当地政府的建设意向以及居民的生活居住意向,而土地规划管理遵循的是以自然环境为前提的上级土地分配。
在我国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的组织管理编制同属于地方政府,并且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流程与监管程序也是一样的模式,加之地方政府一般希望追求更有利、更大型的乡村建设以及更丰厚的经济效益,进而导致城乡规划工作往往不能考虑到实际情况,更加不能充分结合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加重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差异。除此之外,如果城乡发展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就会过分利用不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或者耕地资源,这也是与土地资源管理原则背道而驰的。我国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还是有着较大的分歧,进而导致部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经过对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之间的差异性分析,能更好地开展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与联系的进一步研究。
3.7 完善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RS:遥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提取与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分析、测量技术等。遥感技术的特点是能够全天候展开,信息内容丰富,信息的传播速度较快,多光谱展开等。遥感技术可帮助相关部门高效地获取信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土地资源管理之中,通常是运用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利用率调查以及土地规划管理、居民的住房产权调查、矿物质的资源调查、居住环境检测、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
2)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还需要计算机硬件软件予以支撑。GIS的运作原理是通过空间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管理、编辑、查询、分析、模拟和显示,进而根据数据构建地理研究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结合土地管理开发研究相关的土地开发数据,构建相应的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根据土地信息平台展开的土地开发管理系统可以完成土地调查、登记、统计、地籍管理等工作,进而更好地为土地法律资讯提供依据。GIS构建的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库、图形数据和数学数据可以进行结合,进而更好地结合图形和数据展开分析、管理和输出。
3)“3S”集成技术:GPS、RS和GIS技术的统称,当前这3种技术联系紧密,结合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完善了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目前仍处于综合应用阶段,在集成度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随着“3S”技术的集成度的提升,可更好地实时解决相关方案。“3S”技术的结合属于土地开发管理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结合GPS、RS和GIS的特点,获取相关的土地变化信息和空间数据,最终构建一个完善、实时、系统化的土地测量信息综合体系。该体系能够更好地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3S”技术的结合能够在提升土地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力、物力等成本消耗,促进土地资源开发管理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和一体化。
结束语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土地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但农村人口却在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耕地被闲置,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城乡规划,平衡我国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发展建设必须与我国战略决策、当地居民需求和土地整治经验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一体化,促进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的协调统一。解决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目标、步骤的矛盾和管理方法的不一致,调整二者关系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加强两个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实现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戴熠.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2):44-45.
[2]周冬梅,孟晶晶.城市规划与国土规划管理中的矛盾及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76.
[3]李长慧.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219.
[4]程显荣.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关系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80.
[5] 王希秀.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探析[J].消费导刊,2020(4):163.
[6]李彦忠.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J].产业创新研究,2020(8):94-95.
[7]罗毅.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5):24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