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法律意识现状研究
Research on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migrant workers
吴紫瑞1李耀阳2秦硕男3
(1.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2.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3.华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普遍性需求,因此也为农民工提供大量岗位,但也出现了大量农民工维权案件,这是否和农名工法律意识薄弱有关,是否是农名工打工现状的普遍现象,本文对此开展了调查研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universal demand, so it also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jobs for migrant workers. But there are also 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rights protection cases. Whether this is related to the weak legal consciousness of farmers, whether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of the status quo of farming workers,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ut a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关键字】农民工;法律意识;维权
【Keywords】migrant workers; Legal consciousness; Rights protection
自新经济时代以来,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尤其以房地产为首的经济模式得到了大幅度发展,农民工以低价劳动力的角色进入公众的视野。起初农民工是房地产商从农村找到的具有劳动力且工资较低的青壮年,这些人群大部分以不满足农村生活或主动或被动选择进城务工,大部分工作是为房地产商建造楼房,由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不了解,所以对于薪酬也较为盲目。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需要更多对工作无所要求的劳动力,尤其是低价劳动力,所以更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选择在城市底层发展,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品格,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忠厚老实。但是由于农民工群体的共有性格,再加上法律意识较为薄弱,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农民工为主角的权益案件,农民工成为社会弱势群体。
一、经典案例
据某新闻网站官方报道,2018年,全国共查处拖欠工资违法案件8.6万件,共为168.9万农名工追回工资超160亿元,2019年,全国共查处拖欠工资违法案件数、涉及农名工数量及金额分别比2018年下降33.1%、50.8%和50.4%。
以近年经典案件为例:
江西省某陶瓷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全面停产,拖欠777名农民工薪资共计789万余元,而且与公司协商无果,经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后决定利用法律帮助这些农民工讨回薪资,经法律程序协调后,公司支付777名农民工550余万元。
内蒙古某化工有限公司拖欠百余名农民工工资,并因此生活陷入困境,经法律援助中心援助,终于在一年后,所有农名工薪资都返还到位,总额达400余万元。
广东省某资源回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拖欠562名农名工工资,大批农民工聚集很容易产生群体事件,经相关部门协调,法律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提供了援助,在其引导下,大部分农民工都同意调解,经两个月的高效调解,公司发放了拖欠高工资及经济补偿金480余万元,避免了重大群体事件发酵产生不良影响。
于此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能发现涉及到农民工的案件普遍会涉及大量金额,但农民工人均工资并不高,这就是农民工的权利意识并不健全而影响的,对自身合法权益并不能利用合法手段进行保障,而且对案件发生后不能及时采用合法途径进行调节解决,导致案件的解决受到阻碍。
二、国家政策
农民工作为社会底层群体,所得到的经济待遇并不高,却在有些情况下还会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再加上法律维权意识淡薄,很容易收到欺骗,尤其是拖欠工资的现象屡禁不止。为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让农民工不再因为被拖欠工资而陷入生活困难,2020年1月国务院研究起草并通过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文件,为农民工工作保障提供了有效法律文件,随即各省市积极落实对相关文件的学习,为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三、调查研究
为充分了解社会现状和真实存在的问题,开展对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线上线下调查,一方面通过线上各市、县、区的公众号、微博、视频软件、小游戏等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多种渠道发布问卷,利用线上优势减小地域影响;另一方面,在工厂周边、建筑工地周边、公园等人员聚集地,选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进行线下问卷调查。
四、研究结果
1.结论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的结果显示的普遍现象是高年龄的农民工有一部分法律意识很弱,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就会很被动,还有一部分高年龄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并不弱,反而有较强的警惕性,但是相同的两部分人群的维权意识都较为薄弱;结果显示中年农民工群体的法律意识较高年龄群体相比较强,对一些不受法律保护的事情警惕性较高,维权意识也较强,但是对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式不太合理清晰;而少数的青年农民工群体较前高年龄群体来说,具有更高的法律意识,在事件发生后懂得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但综合维权素质还是不如中年群体。
上述现象所展现的总归来讲属于新事物的影响,自互联网迅速发展以来,各类法律教育视频、各类违法案件在群众间极速扩散转播,让更多群体能够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对新事物和身边的民生之事感兴趣正是中年群体的特点,中年群体会通过互联网关注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所发生的事情,还有关于民生的事,因此会在整个群体中有更高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警惕性。而老年群体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慢,所以无法及时了解社会境况, 无法了解普遍出现的社会骗局和陷阱。还有较为典型的青年群体,这个群体年龄较为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程度较中年群体更高,但为什么综合维权素质不如中年群体呢?经进一步调查,这是由于青年群体虽然对新事物很感兴趣,但是对民生之事并不太感兴趣,大多数人员利用互联网浏览一些消磨时间的无营养信息,而对真正民生信息和身边的事缺少必要的关注,所以在维权意识、法律意识方面不如中年群体,但由于年轻,思维较为活跃,所以对比老年群体来说,还具有优势。
2.建议对策
总体来讲,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农民工群体较以前已经在法律意识上有所提高,但还是容易陷入社会普遍存在的骗局,由于农民工忠厚老实的性格,很容易被骗子利用善良骗取同情。
为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减少所受损失,建议增加线下法律知识传播,尤其在农村地区,应当加大法律维权意识传播,将农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另外,加强对农民工雇佣的管理,在双方自愿同意的情况下签订合法的劳务合同,增加监督举报方式,对于不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现象要处以严罚。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要进行登记,并进行工作去向记录,防止雇主否认雇佣关系,一个农民工群组由专人负责进行对向负责,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建设城乡发展的道路上,农民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他们的劳动应当得到尊重并珍惜,他们的权益也应当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曹飞.农民工法律意识与普法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2-59.
[2]王丽英,李艳婷.农民工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论坛,2012(7):82-84+103.
[3]徐晓放,夏春德.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教育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157-160.
[4]薛维然.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教育[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76-179.
[5]董理.新时期农民工法律意识问题探究[J].农业经济,2015(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