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期   作者:王茂润 石超 季晓冬 杨佳冀 王帅
[导读]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王茂润 石超 季晓冬 杨佳冀 王帅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地下铁路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成为了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交通工具,其可以缓解路面车辆运输压力,减少城市出行受阻因素,提升路面交通顺畅性并完成高密度交通流量的分流工作等方面,对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地铁车辆在长时间的运行条件下,会出现质量与性能问题。因此,针对地铁车辆开展检修工作,对保障地铁车辆运行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划检修;逻辑决断图;检修方案
        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运营维护成本控制愈加严格,研究和建立先进的车辆检修模式和检修管理制度,对于提升车辆专业检修和运用水平,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加强地铁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地铁车辆检修的关注重点在于提高车辆周转率、提升作业品质、降低检修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
        1地铁车辆检修工作概述
        地铁车辆检修工作主要是对地铁系统中的列车进行检修作业,包括日常检修和定期检修,地铁车辆检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地铁车辆能够以安全、稳定的状态投入运行,同时通过科学的地铁车辆检修工作降低车辆故障发生概率,同时避免车辆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此外,在开展地铁车辆检修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督促工作人员加强对地铁车辆的检修工作,同时降低检修成本及地铁车辆的运行成本,从而提高地铁运行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地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地铁车辆的检修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地铁运行的过程中,地铁车辆的检修工作周期主要依据地铁车辆设备及其零部件的磨损周期而定,因此,在地铁系统运行期间,加强对地铁车辆的检修工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铁运行的经济效益,实现地铁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2存在的问题
        根据精益生产的理论,“凡是超过生产产品所绝对必要的最小量的设备、材料、零件和工作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在目前的车辆检修模式中,存在以下问题:(1)不同的车辆设备其故障率变化趋势是不同的,随着车辆运行年限的增加,部分设备的故障率逐渐增高、部分故障率逐渐降低。现有车辆检修模式并未考虑设备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基本固定,从而导致部分设备“过度”维修,增加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2)在均衡修模式下,作业项目类型不低于100种,不同的项目对于员工技术技能的要求差别较大,影响了作业品质和作业效率。(3)目前,车辆检修作业流程没有按照流水作业要求划分工序和工步,在实践中人员分散,不能按照计划工时完成作业内容,存在大量没能产生价值的无效工作时间,造成时间浪费。(4)在进行车辆检查作业时,随意性很强,员工在作业中的检查方法、检修线路不尽相同,而且容易发生漏检、重检现象。同时由于车辆检修作业的特殊性,发生漏检后不容易被察觉,留下安全隐患。
        3优化检修技术策略
        3.1故障确定技术
        在各类故障诊断程序中,以失效模式影响与诊断分析技术为代表,具有较高的应用效益。根据诊断目标、故障种类、故障危害性等因素,逐一开展检测。为了提升故障检测的有效性,将故障的技术流程为3步:1)锁定诊断目标。地铁车辆具有较高的运行系统性,其运行故障具有复杂性,检修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故障问题的各项信息。因此,在故障诊断期间,应首先确定故障位置。结合故障表现、车辆运行情况,确定故障对地铁车辆产生的影响,分析故障对地铁车辆形成的威胁级别。将分析确定的结果,作为故障诊断方案的参考资料。

2)确定故障属性。失效影响诊断技术的故障检测程序中,含有较为专业的故障诊断程序,检修人员应结合系统反馈结果,确定故障属性。例如故障频率设为P,当P>0.2时,反馈故障属性为5分;当P为0.1~0.2时,反馈故障属性为4分;当P为0.01~0.1时,反馈故障属性为3分。3)评价故障危害性。地铁车辆各类故障问题将会对车辆运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借助失效影响诊断技术能够有效确定故障危害等级。应该结合故障危害性,确定适用的检修技术,控制检修时间成本,提高地铁车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高效地完成故障检修工作。
        3.2检修计划
        智能维修管理系统自动将检修任务和检修资源相匹配,并生成具体的检修计划。检修计划可分解成调度管理、电子工单、质量要求、检修安全管理措施等子目,具体指导检修作业。(1)检修调度管理根据车辆检修计划确定人力资源、检修设备、材料等的使用计划。在检修过程中,根据检修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对以上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保证检修计划的实施。(2)检修工单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电子化的检修工单,检修人员借助手持智能终端在现场进行各项检修作业,并按照作业规程进行质检验收。作业过程自动形成记录,并上传至管理系统,形成数据闭环。(3)检修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检修技术管理规程、每道工序的具体作业方法和验收方法等。(4)检修成本控制,系统自动生成各检修工序标准人工定额、材料定额,检修实际用量应标准定额保持一致。(5)检修安全保障,手持式智能终端可实现现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控,系统会根据当前的工作状态,对车辆段库区各个接触轨停送电、安全措施到位情况以及检修平台的关联互锁,保证检修前接触网停电。(6)检修档案管理,检修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维修档案,成为历史数据,并为维修管理系统的未来的优化升级做准备。
        3.3实施专业化维修,人员属地化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检修模式上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人员属地化管理,车辆制造厂对部分管理人员进行配属从而实现对操作人员的招聘培训工作,保障车辆检修工作的专业性。车辆制造商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过程当中的数据反馈对车辆内部的部件和设计进行优化改进,使得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车辆在设计和工艺水平方面不断提升,尽可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要求,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均衡式维修的发展,也能促进城际间轨道交通车辆互换式维修体制的建设。专业化的维修发展趋势能够真正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深入发展。
        结语
        地铁检修工作具有系统性,不仅限于地铁车辆故障排除,还应结合地铁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检修技术,从而完成紧急情况的科学处理工作,加强常规问题排除效果,最大限度地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与此同时,在建设检修作业体系期间,应加强优化检修流程,提升零部件库存与人工等成本消耗的控制效果,提高地铁公司的收益水平。将结果生成检修任务计划,派发至检修终端指导现场作业,以期有效实现车辆状态修。因此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模式,由车辆制造厂逐渐承担车辆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有效保障地铁车辆运输寿命,真正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明.新型检修模式下的地铁车辆大架修工艺匹配关系优化分析[J].智能城市,2020,6(4):132-133.
        [2]倪建军.浅析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优化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8):194-195.
        [3]易志明.探究广州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优化[J].决策探索,2018,576(4):65-66.
        [4]张成光,郭振通,黄挺.基于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的地铁车辆检修工艺优化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20(10):74-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