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徐亚楠
宿州市公安局审计科,安徽省宿州市,234000
摘要:信息化项目全过程风险管控过程中重点关注项目预算、招标文件、待签合同、竣工结算等关键环节。项目预算的前提是立项阶段所确定的内容,本次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立项阶段的注意事项及风险防范。
关键词:信息化;风险管控;项目预算;立项阶段
一,项目立项的主要依据有如下几点:
1、国家、省、市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的相关法规、政策;
2、国家通信信息行业有关法规政策、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等规定;
3、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关于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方面的批复文件;
4、国家、省、市信息化或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费用定额、造价信息及相关收费标准。
二,而在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书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的必要性:项目与我们的部门职能是否相符;是否有国家、省、市文件及要求、领导批示等建设依据;
2、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技术是否可行,现有技术条件是否成熟,有无成功案例;项目有无保障机构和专业人员,是否可持续发展;是否经济可行,是否有重复建设、重复投资;项目有无风险,风险点是什么;
3、项目的需求分析:目标是什么?项目建成后单位主要职能和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程度;现有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软硬件、网络、辅助环境需求是什么?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规范要求如何?
4、项目的安全性:安全系统需求;备份系统需求;运行维护需求;
5、项目的投资估算:总投资估算、跨年度项目的年度资金使用计划、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6、项目的信息共享:现有信息资源共享情况、项目建设需共享的信息资源、项目建成可提供的信息资源;
三,完善风险管控机制
有了完善的体系文件,关键在于刚性执行,只有执行才能使体系文件真正落地,才能检验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才能逐步完善体系文件。否则再好的体系文件都是一堆废纸,无法达到管理目的。
3.1教育培训
3.1.1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是通过增加受训者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提升安全理念,从而提高其安全素质,以达到预防事故,提高企业员工在素质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培训的好坏影响着这一目标的实现。
为确保日常的安全教育质量,做以下培训措施:(1)在安全培训课堂中增加图文并茂、情景再现、互动体验、角色扮演、员工自己讲述等培训方式。避免照本宣科、“填鸭式”授课。(2)通过员工的答复来评估培训是否到位,只有将安全培训落实到底才能提高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
3.1.2安全文化
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检查、宣传、奖惩、活动等本身都是安全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于日常的所有安全管理活动中。(1)班组的任何一个安全宣传板报,安全文化活动。班组员工要明白它的意义,能举例说明。(2)让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可以通过编组的形式,让每次宣传活动由小组轮流开展。(3)建设安全文化,应体现鲜明的时代主题,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要结合形势的变化,在员工中形成一定的安全习惯、安全行为、安全信念等
3.2责任制细化
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某个环节在管理上出现了漏洞时,必将“揪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当好“责任人”,绝不是“人坐办公室,手签责任书”就能了事的。从上至下每个环节的汇报、考核都要有签字备档,一旦出现事故,做到有档可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责任人,遏制擦边球等现象的出现。
3.3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通过设置公告栏,进出的班组员工,对企业危险危害因素一目了然。(2)重大危险源设置明显标志。必须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必须在有重大隐患问题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3)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3.4事故案例备档
3.4.1建档制度
对排查的隐患问题按照事故的等级进行登记,并建立信息档案。隐患问题信息的主要内容有:隐患部位;隐患可能引发的后果;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整改措施及方案;治理情况。
3.4.2巡检考核:(1)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录入档案(发现的问题时间,地点,班组,以及相关负责人)。(2)建立巡检排查问题的题库,将出现的问题入库,形成题卷对所有班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3)将巡检问题制成图集,发放到班组手中,全员辨识。
3.4.3案例教育
通过事故案例建档,将最贴近实际工作的事故案例资料作为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反事故的能力大有帮助,从中可以受到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双重提高。(1)在事故案例学习中,要延伸开来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联系以往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案例和多种渠道得知的事故案例。(2)透彻分析案例,加深印象。(3)围绕案例,展开讨论。
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应满足是否对符合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对解决相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为服务公众企业为落脚点的项目优先。项目建设是否能提升部门信息化能力,对能够能提高重大事务宏观决策能力,提高规范、监测经济运行能力,提高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能力的项目优先;是否经济实用;建设目标、建设需求是否明确、完整,业务流程、业务分析是否清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