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身份证号:42108319800908**** 湖北洪湖 433200
摘要: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生产现代化迎合了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激活农业生产转型带来了积极影响。基于此,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抓住现代信息技术生产应用方式,本文就现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生产; 计算机信息技术; 应用策略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持,促进现代化农业的稳步前行。现代农业已经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的核心驱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发展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依然是重要基础,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想要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结合计算机的优势和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积极把握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时代共同进步,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农业各个领域进行更新,对农业目前的经营模式改造升级。例如: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农业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包括土壤特性、光照强弱、湿度温度、灌溉方式、雨水天气、种植方法、收获方式和储存环境等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形成信息库,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1.1 国外农业生产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就得到了普及,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德国的农业主要是农场经营的模式,受其发达的制造业和土地环境的影响,机械化水平非常之高,该国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农业模拟应用、农业数据库开发等领域,极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韩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也非常成熟,韩国的农场主也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目前该国已经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各个领域,构建了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
1.2 国内农业生产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晚,导致农业信息化起步比较晚,发展不平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农业相关专家的辛苦努力,我国在农业数据库、专家系统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业信息化系统,利用这些系统将农业领域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治理、农业生产储存、农业灾害防治、农场管理等各方面。
2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中融合力度在不断加深,并且在农业生产方面,计算机技术也获得了较大的应用,对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时间较短,地区之间的差异存在发展水平不均衡,而且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农业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不完善,相关信息更新不及时,没有在农村地区实现较大力度的推广,没有将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与农户的生产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农民生产活动依旧靠传统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农业生产水平较落后,不同农户的农作物产量也不同。
我国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仅仅在小范围的地区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应用,但是在推广农业生产种植技术方面的效率较低。不少新型职业农民选择用互联网来销售优质的农产品,例如惠农网、淘宝网、京东网等助农平台,为农户销售农产品开辟了新途径。然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农业生产活动是在农户自主经营的条件下实现的,部分经济作物依旧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农户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成本也相对较高,计算机的普及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网络也无法在农村地区全面覆盖。农村使用和拥有计算机的人数比较少,可以直接获取的农业信息也比较少,无法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优势。因此,我国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新时期农业生产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农业生产数据库的应用
人们在选择农业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分析出因地制宜、低成本、科学合理的生产方案。比如,以温室大棚无土栽培为例,技术人员使用数据库技术,将无土栽培需要的温度、湿度、水和营养液等指标数据录入计算机的农业系统,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给出理想方案。用户得到方案后也可以用计算机系统来对温室的各类指标进行自动控制,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
3.2 在模拟试验中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系统研究领域将它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了,计算机将农业模拟为一个系统,不再是简单的企业和工厂,当中包含一个以上的多个小型农业生产系统。在模拟试验的过程中,用定位系统来定义客体的位置、作用和相互关系,创建具体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来相互转化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
3.3 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智慧农业是指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从而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订单农业是一种先下订单后生产的新型农业模式,解决了产品滞销等问题。两者的发展和兴起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促进了智慧农业和订单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在未来,计算机技术也是智慧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3.4 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应用
农民如今仍然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取决于农民的多年经验积累。要将计算机技术大范围运用于农业生产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能否将传统的农民转换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将计算机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的助力。因此,需要将传统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新型的现代化农民,首先就要对农民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计算机,了解计算机技术,学会使用一些在生产中可以成熟应用的技术。其次,以新型职业农民为基础,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生产的结构改革,为农村地区城镇化、农业信息化、农民富裕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在畜牧业利用计算机数据系统来计算分析畜牧养殖中喂养的饲料配比、生长过程、智能喂养等等,最终选择最优的畜牧养殖方案,以互联网技术辅助管理整个养殖过程,有效减少人工投入。推广信息化养殖,可以大幅提高畜牧养殖的效率,减少成本。
3.6 在预测气象中的应用
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气象信息的预测在农业现代化中极为重要,过去农民看天吃饭无可奈何,现在可以通过实时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来准确把握天气变化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模拟各类气温建设规模化的温室系统,用计算机来管理温室的数据,调整气温、湿度,达到理想的状态,不断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3.7 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综合性的技术,在信息的存储、交换、传播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当中,不仅可以推广农业机械技术,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最终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想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应该分析如今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现状,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推广农业机械技术的同时及时为农户答疑解惑。此外,要利用各地的农业示范基地,做好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大力推进科技下乡、技术下乡、信息下乡等活动。
4结束语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农业不发展,就会制约着其他产业的发展,而计算机技术将会是未来推动农业发展的最大引擎之一。计算机助力农业现代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将计算机应用到农业发展的每个领域之中是必然的,用计算机技术来对农业的现有模式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的效益。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快改变传统落后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格局,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推动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有效开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积极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小兵.用信息技术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瓶颈[J].中国合作经济,2020(3):12-13.
[2]韩天平.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