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聿建筑规划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6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我国提出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发展理念,而生态规划理念也被社会各阶层逐渐重视。本文先是简单探讨了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对策。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被人类活动破坏严重,为此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十分有必要。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场地设计时,需要提升自身的规划站位,避免狭隘的局限在场地内思考问题和寻找对策。设计师既要在场地内的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种植策略以及设计标准中充分融入生态规划理念,同时也要遵从上位规划条件,最大限度的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和规划资源,确保场地内外的生态属性形成合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园林生态功能和公共效益。
1、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1适地性原则
将生态规划理念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需要坚持适地性原则。适地性原则主要指在进行区域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对上位规划设计进行合理深化,从而有效地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保护和传承。在秉持生态规划理念开展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先对区域上位生态规划和区域自身资源进行仔细调研和记录,之后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权衡利弊的保留、舍弃和引入,制定详细的行动纲领,并对建造过程中和建成后的生态环境进行持续的监督和修复,实现区域整体生态利益的最大化。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的适地性设计原则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场地内外的生态环境,还能切实提升园林景观的区域性风貌,实现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三方面均衡发展。
1.2高效性原则
生态规划理念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高效性原则。将生态高效性原则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目的是争取以较小的开发代价取得较大的生态环境效益。以生态为目的的园林景观设计绝不是简单的不作为,而是充分利用生态绿地服务城市功能,将它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网络的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绿道和海绵城市的载体。生态高效性原则既要达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目的,又能维护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例如,设计师在项目场地内营造自然水体,既要思考水源、水位保持、水体质量、排空维护等落地性问题,同时也应研究区域的水系规划,尽可能的将水体纳入到区域体系中,作为海绵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时绿地内的园路系统也应考虑与外围连接,提供相关配套,共同构建城市绿道体系。
1.3可持续性原则
生态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服务的。“既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能力”是现代社会持续关注的发展论题,而园林景观设计作为生态规划具体落地实施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格外重视可持续性原则。首先,设计人员应该基于上位生态规划,对场地的功能性质做出定位和布局,功能场地应避开生态核心区域;其次,在具体设计中,设计师应遵从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园林景观在能源、水资源、垃圾废料、材料运用等方面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响应生态规划的核心理念;最后,场地设计中应有目的性的留白,一方面给予绿地自身生态修复的空间,另一方面为将来的场地功能预留场地。
2、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合理进行场地规划
园林景观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接上位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则是上位规划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位于规划的生态廊道中的场地,需要尤其重视场地内水系统、园路体系、服务设施、种植设计等与外围廊道的连接关系,只有系统化的处理这些生态及相关问题,才能在城市范围内构造成功的绿色生态网络。场地内的生态设计应遵循适地性和高效性原则,因地制宜地对场地内已有的优质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并加以整合。事实证明,基于原有场地生态的设计,比那些推倒重来的生态设计,更易在生态属性上取得成功。
举例说,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大多基于现有河流或湖泊,但在实际建设中不少市政河道和公园湖体被重新人工开挖,并且为了维持水位,水底采用防渗的设计手法,此类设计的生态作用大打折扣,不仅违背了海绵城市的根本宗旨,而且忽略了生态规划中适地性和高效性的原则。
2.2加大生态材料的使用
生态材料是指那些对自然环境友好的天然或人工物料。区别于现代绿色环保材料,生态材料通常具有地域属性,它的应用对形成地方独特景观风貌和稳定区域生态特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设计师在场地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园建材料的使用中,设计师应避免千篇一律的使用混凝土类材料或灰色系花岗岩,应通过加大生态材料的使用比重,营造原生态和有区域特色的景观,这方面也是景观生态规划的初衷之一。
再者,在隐蔽工程的设计上,设计师应注意利用生态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园建工程。比方说,在公共绿地设计中,设计师可考虑减少地下管井的工程,充分利用草沟、盲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来净化自然降水,同时达到自然排水的目的。
2.3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园林设计的呈现效果。设计师进行园林植物选择,既要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又要考虑不同植物间搭配的协调性与适宜性。具体而言,进行植物选择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貌、现有植被以及气候特征和水土条件,选择合适的植被品种,并以当地植物种类为主。园林中花坛和草坪区植物可选用生态性和适应能力良好的常绿植物,发挥植被生态作用。其次,由于种植手法可以采用单种类群植或多种植物混植方式,因此,设计师应详细掌握植物的生长周期、物种特征,并进行合理布局,构建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美观性的园林。
2.4提倡生态种植
生态种植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而开展的种植。设计师在种植设计中应着重考虑以下两方面:
首先,设计师应了解当地的天然植物群落关系,并在设计中充分利用生态群落效应,通过物种间的互依互惠,构建低维护、高产出的生态景观。生态种植手法既可以减少植物后期的维护力度和费用,同时也为其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宝贵的栖息条件。
其次,设计师应当选用具备优秀的存活和适应能力的区域物种,减少或避免在种植和维护期间使用化学肥料,从而造成对当地土壤和水环境的破坏,进而产生一系列上下环节的环境污染。
2.5注重打造自然景观的服务功能
城市自然景观为居民提供服务,这就表明了生态规划设计也要注意人性化的考虑。例如,在设计公园时,对于那些有毒的植物品种应有意识的排除,对于有刺的品种应进行合理化地布局,避免出现在人群密集活动的区域。另外,人们在休闲活动时有对公共共享的开放空间和私密独处的封闭空间方面的需求,这分别可以通过疏林草地和丛林密植等种植手法来实现,最终为游园带来美好的体验。因此,利用生态规划理念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时,要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巧妙的进行植物搭配,保证整体园林景观的美观和功能。
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现代经济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发展,园林景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并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在生态规划理念的基础下,进而坚持地区性的主要原则以及保护环境和大自然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园林景观设计师还要对每一个规划设计环节实行严格的把控,使整个园林的规划设计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并优化,进而从根本上使城市中的园林工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丽丽,路洋.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1.
[2]林佳.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探索[J].美眉,2020.
[3]牛亚伟.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
[4]闫文辉,廖声利.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花卉,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