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 施信娟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施信娟
[导读] 摘要: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建设行业开始逐步转型。
        兰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摘要: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建设行业开始逐步转型。建筑工程建设领域为响应国家绿色、节能发展倡议,需细化当前管理意识,不断优化施工管理工作和对技术层面的升级、创新,这样才能在市场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加快企业转型。本文针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探析,分析当前环境下企业如何加快施工技术的创新,给予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房屋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国家提出生态发展目标的态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自身施工技术创新,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可持续建设的内在发展要求,同时也能推动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逐步改善建筑施工的效率和作业质量,将建筑质量和功能效能发挥到最大,满足社会现阶段的住房需求。因此,在新环境中探索建筑建设技术的创新路径是必要且非常迫切的。
        1 当前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短板
        现阶段,我国住房建设项目数量频繁增加,一是由于住房需求的不断上升,二是政府为提升城市居住能力,加大土地利用力度。但快速发展的步伐无可避免会催生出新的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表现较为明显:
        (1)施工技术安全问题。我国目前多数的城市房屋建设企业为争取更高的市场经济,将房屋施工建设成本作为企业缩减资金支出的途径之一,恶意降低施工和技术应用成本,导致大量的施工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即使房屋顺利建成,也很可能会变成豆腐渣工程。除此之外,影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性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①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与安全施工的现场施工意识,对施工技术和设备的操作不够灵敏[1];②施工现场对施工技术应用的指导和监管力度远远不够,施工技术控制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房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结构不稳定、质量不符合国家相关施工标准的问题。
        (2)相关技术管理问题。管理工作决定一切实际施工工作,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技术的全过程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全线施工的保质保量完成必须在相关技术管理工作的支持下才能实现,满足房屋质量标准和合同所标工期进度。就目前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而言,多数建筑企业还需认真解决,必须制定技术管理措施,注重技术管理效率的提升。
        (3)施工污染相关问题。建筑业是造成污染的源头之一,其中施工技术带来的水资源、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建筑企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施工技术创新的目标之一也是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绿色施工。
        2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意义
        目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绿色、节能、环保”等生态环保理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2]。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倡议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满足新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及人民的生活期望。在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房屋城市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同时也面临了新的发展需求。
        在新的建设发展时期,住房建设项目的质量与功能完整性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与生态环境结合,打造绿色无污染、节能环保的绿色型房屋才是未来发展趋势。创新意识是诱导创新行为的前提,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建筑技术的创新是保障绿色房屋施工的重要基础。建筑企业只有在完成综合评估,准备创新要素,才能实现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创新。而施工技术创新要素是整体性的,包含人力资源、相关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理体系等多项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相关建设企业要保证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步伐与我国建筑工程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相一致[3]。


        3 新时期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要点分析
        3.1 房屋抗震技术创新
        在遭受高强度地震的打击后,我国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的抗震技术研究,尤其是目前高层建筑数量激增,抗震技术的利用就更加重要了。国家相关建筑检测部门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完善,将抗震性能的优化放入相关房屋管理项目中,提高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标准。作为房屋建筑的重要施工技术之一,抗震技术的创新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能,加强结构的稳固性,有效保障住房需求和居民权益。地震剪切波是造成地震破坏能力的主要能量,导致地面横向摆动,影响建筑物稳定性,导致建筑物倒塌。传统抗震技术采用较厚的钢筋和混凝土浇筑,在抗震能力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缺陷。抗震技术的创新之处是增设建筑上部与地基间的隔离层,利用橡胶隔离作为支撑,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具有弹性,断裂概率非常低,起到软连接效果,抵消大部分地震能量[4]。
        3.2 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
        混凝土是我国房屋建设项目施工中的基础性施工材料,不可或缺。相关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房屋结构完整性,是建筑施工的基础操作。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能够充分体现房屋施工技术创新的意义与优势。因此,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要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升级工作开始做起。现阶段,从混凝土结构方面来看,常见的竣工验收问题是施工后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和表层脱落收问题,这些现象反映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缺陷。传统的混凝土应用技术的拌和运输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施工要求,因此混凝土应用技术的创新可以转化为先进的预制混凝土施工方法,在建筑施工设计图纸和混凝土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实施预浇筑,其他结构成品则按相关标准进行工厂预制,现场组装,减少混凝土材料运输、现场搅拌产生的空气污染现象,满足环保建设要求的同时,提升混凝土加工效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将有效改善房屋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并降低施工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成本预算。
        3.3 施工测量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测量是房屋施工过程的一项重要环节,科学、准确的测量能够为后期施工环节提供高质量评估数据,为施工过程的顺利进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撑。同时测量的准确性也保证了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测量工作有助于施工技术的现场应用。基于此,现阶段施工单位要想加快施工技术的创新改革,必须对测量技术加以升级。全站坐标测量技术、GPS施工测量以及测距仪高程传输技术是目前房屋建设施工中常用的三种测量技术,应用性能相比传统测量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全站坐标测量技术在高层、复杂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5],此技术通过收集、分析不同测量和控制点的坐标,实现房屋结构的准确测量。与原有的GPS测控技术相比,测距仪高程传输技术的测量效率和精度更高。测距仪高程传输技术利用高程定位传递建筑物构件数据,同时利用现代数字化分析设备实施综合测量,是现代建筑施工测量的主要创新技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过程,具有较高的动态性,无数个施工环节层层递进,而施工技术就是保证施工质量与建筑建筑建成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施工技术与管理体系的升级和优化是新时期下各建筑企业应重点关注并悉心研究的问题。唯有对不断创新相关施工技术、逐步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才能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的建设的科学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信.探索新环境下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途径[J].建材与装饰,2019(34):20-21.
        [2]马琳.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03):119-120.
        [3]周建钧.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河南建材,2018(02):197-198.
        [4]袁玉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5):92-93.
        [5]朱志鹏.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1):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