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技术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6期   作者:李峰 祁连光
[导读] 在分析现场地质条件及巷道支护原理的基础上,
        李峰  祁连光
        (淮北矿业集团许疃煤矿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在分析现场地质条件及巷道支护原理的基础上,对淮北矿业集团许疃煤矿7228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形式进行了改进,采用U型钢架棚加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解决了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困难的问题,对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的快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其他地质条件下的矿井回撤通道支护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超长;大采高;回撤通道;架棚+锚网索联合支护


1引 言
        7228工作面采用 ZZ76000/20/40 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面切眼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尤其是在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下受采动影响顶板破碎。传统架棚支护施工周期长,而单一的锚网索支护面对如此地质条件,在局部地段是无法施工[1-2]。因此,在综合考虑现场地质条件及支护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架棚+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的设计方案,才使支护困难的问题得以解决。
2工作面概况

图1  7228综采工作面位置示意图
        7228综采工作面位于许疃煤矿82下采区下山右翼第一阶段,工作面走向长1362m,倾斜长245m,面积为333690,地面标高+25.33~+26.00m,工作面标高-417.9~-539.4m;西为7226工作面(已回采),南到SDF405正断层,北至DF433逆断层,东临72210里段工作面(未准备),上覆7128工作面(已回采)、71210工作面(已回采)。
        工作面72煤层属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72煤厚0.50~6.00m,平均3.07m。该工作面72煤层距上覆7128采空区、71210采空区0~13m,平均6.83m左右。工作面里段280m为71煤、72煤合并区,其中上部130m为7128采空区,下部局部为71210采空区。72煤层与下部82煤层层间距12.14~20.78m,平均15.83m。
        出架通道层位:72煤层属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72煤厚0.50~6.00m,平均 3.07m。该工作面72煤层距上覆7128采空区、71210采空区0~13m,平均 6.83m左右。72煤层与下部82煤层层间距12.14~20.78m,平均 15.83m。72煤,深黑色,粉末状及柱状,光亮为玻璃光泽,性脆,亮煤为主,少量镜煤,中间夹有0.12m的碳质泥岩。煤层顶底板情况如表1所示。
        7228工作面拆除通道布置在7128工作面采空区下实体内,沿72煤顶板施工。

3回撤通道支护技术
3.1支护原理
        顶板锚杆(索)在靠近煤帮处倾斜安装,使其上部锚固端深入到直接顶实体中,起到有效支撑作用,加强了组合梁的支护强度,提高组合梁与煤帮角处的抗剪能力。
        受原采动影响,预扩巷道的围岩被岩体结构弱面切割成块状或破裂状。利用锚杆(索)对顶板进行深部锚固,从而产生强力悬吊作用,不但提高了岩体结构弱面的抗剪强度,而且沿扩断面纵轴线形成连续支撑点,施以大的预紧力减缓顶板变形扩张,使顶板由锚网索支护形成的组合梁得到加强,将其牢固悬吊在上部基本顶内,防止其上部围岩松动和变形。
        同时,这种支护所形成的组合梁对上部的基本顶也进行了保护,阻止了它的下沉移动和松动扩展,使相邻的锚索作用力相互叠加,组合形成一个新岩梁。这个新岩梁厚度、刚度、层间强度成倍增加,使顶板压力通过煤帮向煤体深部转移,有效控制顶板。金属网和槽钢不仅可以保证组合梁的完整性,而且又使组合梁与容易脱落的破碎岩体连成整体,从而提高支护强度。
        在部分顶板较破碎处,使用29U型棚架棚,U型棚使用锚索配合工字钢进行固定,锚索将U型钢梁锁定,工字钢钢将多棚U型钢棚连接起来,使U型钢棚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应对顶板压力,增强了其承压、抗推能力,有效地控制了顶板。
3.2回撤通道支护方案
        3.2.1锚网索支护
图2  锚网索支护示意图
        (1)第一排顶板支护在支架主梁头采用顺山“锚索+槽钢+金属网”支护;第二排顶板支护在煤壁侧距锚索梁800mm处采用顺山“锚杆+钢带+金属网”支护。后期采用走向锚网索支护,锚索“202”布置。
        (2)锚杆选用Φ22mm L=2600mm的高强锚杆,锚杆间距为800mm;锚索采用Φ22 L=3100mm L=6200mm的锚索,锚索间距为:800mm,钢带选


图3  工作面下出口支护示意图
用L=1300mm、L=2200mm、L=4000mm M钢带,排距800mm,钢带端头压茬连接。选用8#铁丝机械编制的菱形网,规格为4400×1000mm。
        (3)帮部均施工“锚杆+钢带+金属网”支护,钢带垂直顶底板布置。
        (4)锚杆选用Φ22mm L=2600mm的高强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钢带选用L=2200mm、L=1300mm M钢带,钢带端头压茬连接;网选用8#铁丝机械编制的菱形网,规格为:4400×1000mm。
        (5)后期在回撤通道中间施工一排顺山锚索梁加强支护,锚索间距为:1500mm,一梁三索,锚索采用Φ22 L=6200mm的锚索,梁选用L=3400m 14#槽钢,槽钢端头压茬连接。工作面及下出口锚网索支护如图2、图3所示。

        图4  架棚支护示意图
        3.2.2U型钢棚架棚支护
        (1)原则上两架三棚,棚距(中-中)1000mm,局部顶板破碎段,一架两棚,棚距(中-中)750mm,腿窝深度200mm。支架四节三压茬,压茬500mm,搭接处二付卡缆,上、下相邻卡缆间距(中—中)340mm,压茬端头与卡缆边缘间距20mm。U支架压茬要合实紧密,卡缆应用力矩扳手拧紧,力矩不得小于300N·m。棚与棚之间用铁拉板固定,每一个压茬处各安设一道拉杆。
        ①根据现场煤层高度及顶板情况使用长1500mmU型钢梁与长2800mmU型钢梁搭接(或3800mm长U型钢梁)作梁,长1500mmU型钢梁与长2800mm(或长2400mmU型钢)U型钢梁搭接作棚腿。
        ②U型棚棚梁与支架主梁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顶板使用规格长4600mm×宽1000mm的金属网过顶,金属网铺设与支架主梁上方的金属网顺茬连接,搭茬200mm,并在搭接处每隔200mm用双股14#铁丝捆扎牢固。
        ③两架之间使用连杆连接,连杆安装在U型钢卡缆上。
        ④U型棚搭接处使用高阻限位卡缆连接,搭接长度≮500mm,卡缆扭矩≮300N·m。
        ⑤棚梁加固:在顶板U型棚梁上施工两排顺山锚索梁补强加固,锚索梁距支架顶梁1800mm、2800mm,根据层间距采用Φ22 L=4000~5200mm的锚索、梁用L=3200mm 11#工字钢,一梁三索,锚索间距1400mm。
        ⑥棚腿加固:在距底板1200mm处打设一道锁腿梁进行补强支护,采用Φ22 L=3100mm的锚索、梁用L=3200mm 11#工字钢,一梁三索,锚索间距1400mm。
        ⑦撞楔接顶技术要求:长度1200mm,间距1200mm,外露不大于200mm。
        (2)背板必须平行布置,角度与巷道坡度一致,背板间距200mm,放置要平、直、齐。两头必须过肩。帮部采用规格长4600mm×宽1000mm菱形金属网网,网搭接压茬150mm,联网间距200mm,用双股14#铁丝紧实扎接,用专用钩子拧紧不少于3圈。
        (3)29U型钢支架巷道偏差要符合以下要求:支架间距不大于设计值50mm、柱窝深度不小于设计值、支架搭接长度不小于设计值40mm、卡缆间距允许误差-30~+30mm、支架梁扭距不大于50mm、立柱斜度不大于1°,水平巷道支架前倾后仰不大于1°;拉杆、垫板、背板的位置、数量、安设形式符合要求;倾斜巷道每增加5°支架迎山角增加1°。
         (4)锚索间排距允许误差±100mm,锚索外露150-250mm。
         (5)锚索外露部分必须使用软胶带包扎,软胶带长度200mm,套锚索头上软胶带长度为100mm,采用双股14#铁丝捆扎,锚索头外软胶带长度100mm。
        (6)锚索梁、锁腿梁紧跟迎头施工。
        支护断面如图 4所示。
4巷道支护效果

图5  支架回撤后现场通风断面
        巷道施工及液压支架拆除期间,工作面在煤壁侧使用直径不小于150mm的方木支设“#”型木垛的,每8m支设一个木垛;顶板破碎地段每4m支设一个木垛;顶板破碎严重时,要在木垛及相邻木垛上用木料、笆片等材料过实,防止漏矸堵塞断面。回撤通道煤未发现顶板离层、帮部片帮,也未发生U钢棚梁发生坠腰、折断现象,棚腿发生扭弯、断裂现象。实践证明,这次对7228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形式的改进,对工作面安全顺利、高质量刷扩以及快速、安全回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效果明显,如图5所示。
        
5结论
        由于U型钢、锚网索联合支护使被锚固的巷道顶板岩层形成关键“承载环”与“承载梁”结构,从而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使围岩力学性质得到了改善,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早期离层,保障了回撤通道支护的可靠性。
        通过实践证明,U型钢、锚网索加挑棚联合支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稳定性较差的顶板条件下,通过工字钢棚,配合锚索悬吊作用护顶,棚腿补加索腿梁, 能有效地控制顶板的离层、下沉、破碎以及帮部棚腿弯曲变形,为撤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空间。该面的成功回撤,对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的快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相同地质条件的矿井回撤通道支护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勾攀峰,康继春,王丹.综采工作面预掘大断面回撤通道支护技术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1).
[2]付亚平,姜红雨.甘甜,向兵,董晓红,黄慧,王旭.综采工作面回撤技术的研究研究[J].煤炭技术,2017,04:36-4.
作者简介:李峰(男;1977- ),安徽颍上,工程师,长期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