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541002
摘要:在全面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环境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被各地方政府纳入城市规划设计体系。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维系生态系统平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1生态城市规划理论
虽然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仍显不足,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设的平衡尚未实现。因此,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了专家的认可。生态城市规划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规划,以经济为主导的理念,它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追求建立人与自然共生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规划,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要求规划者必须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甚至需要公众和相关利益者的参与,除政府主导外,更要求在法律层面制定相关的生态建设规范以引导普通群众的生态城市建设的参与。因此,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变革、文化氛围和经济发展等特征,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创新城市发展思路,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设的和谐统一。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中应遵循的相关原则
2.1服务性原则
为了使生态城市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相关的规划设计工作,应考虑服务性原则的要求。
(1)设计人员可将生态性与服务性原则相结合,满足当下城市发展的社会需求,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规划设计工作,促使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可达到预期效果,满足建设事业长效发展要求。
(2)城市规划设计中可在服务性原则的指导下,完善针对性强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制度,使其设计质量更可靠,获取应用价值良好的设计方案,确保生态城市建设有效性。
2.2经济性原则
在实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目标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性原则要求,有利于控制设计成本,保障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确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规划设计方案,为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经济性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其设计方案,满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资金高效利用要求,避免影响其规划设计工作落实效果。
3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3.1对城市生态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
可以说,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生态功能区划必须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特点和功能进行单元分划,并全面分析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决策。当前,在生态功能区划方面,较为常见的方法是数值聚类法。所谓数值聚类法,是从整体城市规划建设角度出发,通过对城市工业图、林地图以及规划图的叠加,对生态功能区展开合理分划。
3.2构建生态城市规划体系
通过对当前城市发展现状以及具体的城市发展总体布局进行调研,了解目前生态发展的原则。要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各类影响因素,加大对城市环境的多方位评估,制订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方案。在城市规划设计环节注重生态环境设计,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指导性。
另外,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所建立的具体的规划方案,需要有一定的预先规定性和程序的固定性,要求规划的内容要事先确定,包括规划方案的申请、审批、修改等都是相应固定的。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做到管理的程序化和公开化,要将城市规划从制订、审批、修改到最后的监督、处罚都纳入一定的规范化的发展程序中,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最后,需要健全规划工作机构,明确具体的规划方案。针对如今的规划机构充实人手,合理配置管理机构,有效实现城乡和区域的统筹。
3.3关注设计的系统性、完整性
设计单位在加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系统性、完整性的关注度,使设计工作落实效果更显著,为生态城市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1)充分考虑城市规格设计要求、自然环境条件,加强生态建筑与外界环境的融合状况分析,丰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目标实现中所需的参考信息,提升设计方案系统性,拓宽生态城市科学建设、长效发展思路。
(2)通过综合分析生态资源、自然环境条件等方面,提高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完整性,为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增加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效益。
3.4提高专业化设计能力
在改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状况、完善其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制定设计人员专业化设计能力的科学培养制度。
(1)积极开展专业性强的培训活动,实施培训工作机制、奖惩机制,使设计人员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化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效益增加、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参考依据。
(2)设计人员的专业化设计能力逐渐提高后,可使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更具专业性,避免人员因素对设计效果、设计方案应用质量等造成不利影响。
3.5创建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在全面掌控城市基本概况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各项规划设计策略。与人工建造的生态系统相比,原始生态系统往往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特点。为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程中,要注重对原始生态系统的保护,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为践行可持续发展助力。另外,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再生清洁型能源,控制不再生能源的损耗,减轻生态环境污染。
3.6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很多城市在实际的发展中都是依水、依山而建的,原始的生态环境物种较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方案拟订过程中,需要制订合理的保护方案,加大对于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结合城市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在充分融合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绿化工作,提高本地常见的灌木、乔木等相应植物的比例,借助科学的方式对城市进行绿色建设,将植物绿化和建筑设计相结合,不断提高城市绿色的容积率。城市规划环节还要有效运用本地的植被资源,更好地将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很多城市生态建设千篇一律,无法体现其自身的魅力。一些地方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园林,甚至盲目引进外来植被。但由于每个地区的生态气候具有差异性,外来的植被很难适应当地的环境,可能无法成活,甚至给本地的植被生存带来威胁。
结论
生态城市规划是新型的城市规划,是从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出发,利用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打造适宜居住的环境。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从而形成高效低碳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内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雷.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交通世界,2020(21):10-11,35.
[2]张志远.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要点探究[J].居舍,2020(18):97-98.
[3]刘晓静,赵斌峰.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0(6):106-107.
[4]田鑫,赵彬.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