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艳玲
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青海省高原绿色建筑与生态社区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土木工程的项目数量也随之日渐提升,岩土工程勘察开始逐渐成为了土木工程中相对常见的组成部分之一。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以及结构条件进行深入与客观的调查研究,之后为工程设计工作给予相对合理与科学的参考性数据。本文主要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中,相对常见的问题与有效解决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建议
引言
设计的初期阶段开展岩土工程勘察以及相对严谨的工程研究,对地形地貌、地质以及水文状况等进行相对系统与全面的了解掌握,之后对后期的预算、规划以及施工工作给予积极地帮助,这种方式往往可以更加科学与精准的开展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令项目顺利与高效完成。在工程建设进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第一项工作,同时也是相对重要的一环。完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对推动项目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在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需对施工现场的岩石以及土壤进行客观与深入的勘察。由于环境条件存在各种差异,因此导致施工现场存在显著地变异性、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要促使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下去,需在设计以及施工前期开展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令岩土工程的性质以及问题得到充分保证,同时在勘察报告中对各类相对比较重要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将其用作土木工程的设计工作中去。其次,岩土工程勘察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也会相对直观的影响到项目设计的顺利进行,同时有助于弥补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形式
(一)人文性问题
人文性问题体现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比如对于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缺陷、工作理念疏忽、工作部门衔接不足等,所有这类问题都会降低岩土工程勘察质量[1]。同时勘察机构本身的管理思想也不符合技术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技术的升级路径,要求完全按照专业化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国当前重点发展工程基建项目,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需求自然会进一步提升,这就让一些勘察机构一味注重工作数量而并非工作质量,则不但不利于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且限制了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型管理制度的开发。
(二)技术性问题
1.信息获取问题
要求获取的地质信息可说明当前工程基建项目建设区域中的综合环境,包括地质的承载能力、地下土层的配置形式、工程项目对于地质环境的要求等,都要从样本检测结果中获取数据。问题是,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虽然可以获取精确结果,但是未能从中确定各类参数的代表意义,比如发现某地层的土壤是粉质土壤,理论上认为该区域不适宜建设土木工程,尤其对于地下空间要做好土壤处理工作,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认为只获取结果即可,一些情况下不负责数据解读。
2.样本选择问题
样本的选择要求从各个土层中合理获取样本,包括软弱层、支撑层、岩石层等,取得的样本要精心封存后在实验室中检测。目前的缺陷是,一方面样本的获取科学度较低,比如对于软弱层中的风化层和岩石层,取得的样本由于标识问题以及对数据表现形式的分析精度不足,导致地质结构无法确定。
对于样本从获取到实验室检测的整个过程来说,要求保持样本的形态、力学参数以及其余各项参数,由于运输过程样本承受了振动载荷、防护设施破损等,让样本的参数发生变化,和实际的地下环境不相同。
3.设备操作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需要使用专业设备测量,包括土壤含水量的检测、样本力学参数检测等,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完成任务。目前的设备操作中存在缺陷,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问题、参数操作问题、工程参数问题等,导致检测结果精度不足。此外数据检测中的各项工作衔接水平不足,显然不利于各项工作结果的精确获取。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人文性问题消除
核心工作思路是提高专业人员的从业素养,包括检测数据的总结和分析素养、设备的操作技术储备、目前工作缺陷的合理分析等,要求所有的管理规划项目都要被纳入到专业的管理框架中。对于从业素养的分析,所有的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甚至要具有国家承认的从业资质证书,方可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此外要求所有人员参与集中性培训或者自主学习过程,以提高该系统的作业水平,比如机构建设自主性的培养制度,要让所有人员自主学习。
对于检测数据的总结和分析素养以及设备的操作技术储备等,一方面出台新时期的专业化管理和培养制度,通过学习平台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横向对接,从而让人员自主提高个人素养。
(二)技术性问题消除
1.信息获取过程
信息获取过程要求专业的从业人员通过专业化管理体系的分析,总结目前施工区域中的地质问题,为后续的施工过程提供管理思路。比如发现不同深度条件之下,接近地表层次的土壤是粉质土壤,承载能力和力学参数较差,深层次的土壤为高致密性的土层,可以满足建筑的支撑要求。则后续获取的信息包括不同施工区域中的作业水平、工程参数的使用方法、施工项目的合理调整等,为施工技术的选用过程提供帮助。如对于钻孔灌注桩,由于粉质土吸水能力较强,并且容易塌陷,所以钻孔过程不可选用冲击钻孔方法,并且采用护筒设备防止地表水和泥浆渗入土层。
2.样本选择过程
样本的选择过程要根据专业化的工作技术选用,同时要确定取样区间和运输方法。比如分析工程基建中地下隐蔽部分的施工方法,要求各个桩体的整个施工区域都要成为取样点,可以根据区域的形状划分成取样空间,每个区间中均匀配置取样点,之后通过钻探方法取得不同地质深度的土壤。获得样本之后在其上做好标记并第一时间封存,并在运输过程通过配置减震材料保护样本参数,只有在实验室环境下才可去除各类保护设施。
3.设备操作过程
岩土工程勘察专业设备的操作过程,要求按照专业操作流程和工作规程限制工作思路,同时不同的检测项目要选择专业设备。比如对于样本中的含水量分析和力学参数检测过程,两者不存在冲突,处理过程把运输到实验室的样本分成两份,一份称重后粉碎并烘干,彻底干燥后再次称重,通过对重量差值数据的分析获取含水量数值。另一份要在保持样本原本形状下,测试土壤的剪力参数、塑性参数、承载能力等,结合土壤颗粒物参数的分析,分析土层的实际性能。
结语
综上所述,要促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顺利进行,需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相对合理有效的解决建议与对策,以此促使我国工程行业发展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徐高华.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研究[J]. 居舍,2020,(27):177-178+184.
[2]周维超. 岩土工程设计视域下工程地质勘察常见问题分析[J]. 居业,2020,(07):8-9.
[3]闫嘉庆.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 四川水泥,2020,(0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