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乐 张浩
河南省肿瘤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应用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由入院先后顺序分组,两组各41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综合干预和常规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应用综合干预的效果较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缩短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时间。。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效果观察
前言
肝癌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当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手术创伤较大,而且治疗效果不佳,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当前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常用的一种局部化疗手法【1】,主要是通过患者股动脉插管将栓塞剂或抗癌药物置入肝动脉。经研究【2】证明了经TACE治疗后的患者瘤体明显缩小,缓解患者的症状,为手术切除提供了机会,【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如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进而严重危害到患者身心健康,因此需要为行该方法治疗的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护理干预,以此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12月于本院进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由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男 28 例、女 13 例,年龄 39~71(50.97±5.26)岁;国际抗癌联盟的TNM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8例、Ⅲ期26 例、Ⅳ期 3 例;对照组男 27 例、女 11 例,年龄 41~70(51.63±5.35)岁;国际抗癌联盟的TNM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7例、Ⅲ期36例、Ⅳ期2例。两组性别、年龄、TNM分期标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仰卧,局麻下手术,穿刺点消毒,采用Seldinger穿刺法找到肿瘤血供情况【4】,造影,观察肿瘤大小、供血情况,栓塞动脉血管,术后给予加压包扎。术后进行保护肝脏、补充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完善术前准备,为手术做好准备。术前进行碘过敏实验。术前完善各种检查。术前使用地西泮肌注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术前做好局部清洁工作,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术后进行饮食护理,少食多餐,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等。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患者术前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畏惧感,担心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术前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预防不良反应、缓解术后不适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②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
心等,及时处理,避免呕吐误吸,引发窒息。③术后给予胃肠道反应护理、预防发热护理、腹痛护理、穿刺部位有无局部出血护理等。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可能与化疗药物有关,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术后应积极进行胃肠道反应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患者恶心呕吐时将头向一侧偏,预防误吸,呕吐严重的患者适当禁食。术后指导饮食,术后2d可先进行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减少化疗药物对肾脏损害。密切观察呕吐物颜色,及时发现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
1.4 评价指标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穿刺点出血、消化道出血、肿瘤破裂、急性肾衰竭等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珚±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不良反应率
干预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f,P)
组别 例数 局部出血 胃肠道反应 发热 腹痛
试验组 41 5(12.20) 11(26.83) 10(24.39) 13(31.71)
对照组 41 13(31.71) 25(60.98) 23(56.10) 28(68.29)
2.2 治疗时间
试验组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时
间19.73±2.70天,对照组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时间27.05±4.58天,试验组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3 并发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f,P)
组别 例数 急性肾衰竭 肿瘤破裂 消化道出血 穿刺点出血 发生率(%)
试验组 41 0 0 0 1 1(2.44)
对照组 41 1 0 2 3 6(14.63)
3讨论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等。随着血管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作为主要方法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经成为公认的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TACE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入肝癌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及灌注化疗药物,栓塞主要的肿瘤血管,以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血坏死,并灌注化疗药物以杀死肿瘤细胞,适应症于富血供的肝癌【5】。优点是创伤小、副反应轻、可以反复多次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对早期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显示,患者远期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都与单纯外科手术切除相似。
TACE联合其他治疗有可能成为外科手术的替代治疗,为 不 可 切 除 肿 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TACE的基本原理为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6】。TACE 作为临床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主要通过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血供,导致肿瘤缺血、缺氧,达到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坏死、凋亡的目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应强,李向莲,李幼平,等,全球肿瘤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9):1060-1072.
[2]陈丹,王凯冰,李加桩,等。原发性肝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现状与挑战[J]。中国肿瘤,2017,26(3):203-209
[3]刘凌晓,王建华,王小林,等.经皮热消融同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1):1-6.
[4]王蓓琳.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围术期的预见性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4):119-121.
[5]范晓文,孙海鹰.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家属照护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3):1782-1784.
[6]杨萍,李顺.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