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金冬
[导读] 手术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主要是由于术中无法移动患者体位
        金冬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7000

        [摘要]手术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主要是由于术中无法移动患者体位,局部组织压力不能及时缓解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缺血等,进而出现软组织坏死、溃烂,在老年手术患者中极为常见。手术压疮明显加重了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不适感,具体表现为焦虑、担忧、惶恐以及严重的应激反应等,极易引发各种术后并发症。手术压疮影响了机体康复,降低了手术效果,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成本以及护理难度,现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压疮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措施展开综述。
        [关键词]手术;压疮;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1压疮的发生机制
        1.1力学因素
        摩擦力、剪切力以及压力等均是引发压疮的力学因素,手术过程中形成压疮的最主要力学因素为垂直压力。术中患者体位固定,或者移动患者方法不当,往往会导致患者身体与软垫、床单以及手术床等出现摩擦力、剪切力,造成局部皮肤深部组织、角质层损伤[4]。临床有研究表明:受到93 kPa的压力2 h以上,组织极易发生压疮[5]。
        1.2皮肤抵抗力改变
        术中部分患者会出现出汗等症状,或者被冲洗液、体液以及血液等各种液体浸渍,局部皮肤抵抗力明显降低,pH值改变,皮肤出现潮湿现象,导致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明显减弱,皮肤在潮湿环境下会丧失保护性油脂,增加皮肤摩擦以及受压概率[6]。
        1.3再灌注损伤
        手术完成后,在缺氧以及缺血状态下,受压部位在短期内快速充血,局部血容量增加,组织极易发生再灌注损伤,这种损伤会释放出大量的自由基,是引发压疮的重要因素之一[7]。
        2手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2.1患者因素
        2.1.1年龄  年龄越大,术中发生压疮的概率就越高。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被临床认为是手术压疮的高发人群[8]。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明显降低,皮下组织变薄、萎缩,易损伤明显增加,再生能力减弱,发生压疮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手术患者。
        2.1.2体重  体重也是引发手术压疮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体型瘦弱者比体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压疮。主要是由于体型瘦弱者,一般体重在76 kg以下的患者,无皮下脂肪组织保护,更容易发生压疮[9]。但是对于体型过度肥胖者,在垂直作用力的影响下分,发生压疮的风险性也明显升高。在马跃等[10]的研究中,578例患者手术压疮的发生率高达9.34%。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体重等均为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对于体型过度瘦弱以及过度肥胖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压疮的发生。         2.1.3疾病  血流闭塞加快、反应性充血延迟以及氧供减少等均会增加压疮发生风险。临床有研究表明,发热、脊椎损伤、恶性肿瘤、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瘫痪、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贫血等均是压疮的高发人群[11]。
        2.1.4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也与压疮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情绪打击、焦虑恐惧、神经压抑等均会导致淋巴管阻塞,产生大量的无氧代谢产物,损伤组织,增加压疮发生率[12]。


        2.2手术
        2.2.1麻醉  术中使用麻醉药物,会导致患者肌肉松弛,动脉血压降低,生理反应明显减弱,在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情况下,血管、神经以及组织等承受的牵拉力以及张力均超出了正常的代偿期程度,会出现组织坏死、缺血等症状[13]。
        2.2.2手术  手术时间的长短与压疮发生的概率呈正相关性。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受压部位表皮温度就越低,压疮發生率就越高。临床有研究表明,手术时间在4 h以上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高达21%,一般手术时间每增加30 min,压疮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33%[14]。杨华俊等[15]研究中,290例患者压疮发生率高达29.66%,手术时间≥2.5 h,压疮风险会明显升高,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术时间与压疮发生风险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压疮发生风险。
        2.2.3手术体位  压疮的发生部位与手术体位也存在一定联系。一般侧卧位发生压疮的概率明显高于平卧位。平卧位压疮的好发部位是足跟以及骶部,侧卧位压疮的好发部位是颏部以及胸部,截石位压疮的还发部位是骶尾部[16]。
        2.2.4手术室温度  手术室温度过低,会导致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不良,减少受压部位的血供;体温过高,又会增加机体代谢率以及组织耗氧量,也会增加压疮发生风险[17]。
        2.2.5使用手术支具  术中如果手术支具硬度较高、约束带过紧或者体位摆放不当均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缺氧、缺血等症状,增加压疮发生率。
        3手术压疮护理对策
        3.1心理护理
        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应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详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手册、文字、海报、视频等形式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知识的认知度,促使其正确的看待自身疾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18]。
        3.2术前评估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采用压疮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包括全身有无并发症、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体型、营养状况、剪切力、摩擦力、移动力、适应力、潮湿、感觉等。对于高风险压疮患者,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且术中高度警惕。李温霞等[19]研究中,预警组60例患者进行压疮风险预警系统护理,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纸质评估表压疮护理,预警组术后压疮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前采用压疮风险预警系统评估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压疮风险。
        3.3体位安置
        术中协助患者采取舒适、正确的体位,确保患者循环以及呼吸功能良好,避免推、拉、拖等动作,合理控制约束带的松紧度,必要时加衬垫。        
小结
        手术压疮是目前临床评价手术室护理重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手术压疮发生机制复杂,明显增加了手术室护理难度。手术室护士应详细了解压疮的发生机制以及危险因素,及早识别、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以及科室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最大限度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在我国目前临床压疮预防工作中,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逐渐完善,但对于术中是否使用压疮评估量表,仍旧未形成统一定论,因此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加大对手术压疮的研究,切实提高对手术压疮的预测性,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智红晓,宋葆云,杨巧芳.应用集束化护理预防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急性压疮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6):840-842.
        [2]李思,詹美莺,谢美文.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9):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