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丁海荣
[导读]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丁海荣
        南京同仁医院  南京市   江宁区   2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7 月我院产科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在他们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4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公平性运用了区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则采取循证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家属满意率。结果:比较护理效果,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P < 0. 05。另外比较家属满意率,实验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 < 0. 05。结论: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取循证护理使可提升技术满意率,较好地稳定新生儿体征,有应用价值,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护理;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妊娠期意外导致新生儿产生宫内窒息的病症,在新生儿期较为常见。常造成患儿脑部严重后遗症,如脑瘫、癫痫及智力低下等,对患儿智力及躯体功能等发育均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助产护理中对细节的掌控需要格外熟练;另外考虑到当前社会人群中对于质量的要求较为苛刻,护理工作中同样如此。采用常规护理对患儿的个体化干预不强,效果不理想。相关研究显示,给予患儿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1]。研究显示,尽早采取积极治疗并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有效降低患儿脑部的损伤,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神经行为,促进其智能发育。由于此类病情十分危重,对于他们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因此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0 月我院产科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日龄 1~15d,平均(6.1±1.5)d;胎龄 36~42 周,平均 (38.2±5.1)周;出生平均体重(3105.3 ±213.6)g;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日龄及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知识告知患儿家属,以增加其对新生儿疾病的认知,争取更大的支持;积极配合医生行控制抽搐、减轻脑细胞能量消耗等对症治疗,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同时严密监测患儿面色变化、 呼吸、心率、肌张力及腹胀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循证护理。
        实验组采取首先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挑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构成,对循证护理的主要内容进行培训。新生儿出生后应当及时观察体征变化,对于各项体征予以动态监控,同时需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介绍全面的疾病内容;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将患儿的护理情况动态反馈给家属,降低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依存性。

为患儿提供按摩护理,通过刺激神经防止肢体功能遗留后遗症,每日持续15分钟,每天早晚各两次。护理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当就实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优势的护理经验进行分享,对此类案例做整体评估,记录档案。
1.3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 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进行检验,当 P<0.05 时,视为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家属满意率对比:观察组家属满意率为95. 65%,对照组家属满意率为75.00%。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 < 0. 05。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在窒息情况下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且病情严重,应及时加强治疗和护理,并对新生儿进行规范化护理,以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患儿遗留后遗症,后期造成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会时新生儿死亡,不得不引起重视。HIE 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与脑血流改变、脑组织生化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窒息早期,体内血液重新分布,应首先保证脑的血液供应;长时间缺氧可致心功能受损,使全身血压下降,脑血流减少;葡萄糖是脑组织能量的主要来源,但脑组织中储存的葡萄糖有限,因此脑组织对缺氧缺血十分敏感,一旦缺氧缺血,即可引起脑组织水肿、软化、坏死、出血和代谢等一系列改变[2]。传统护理模式多根据医嘱或自我临床经验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其个性化差异较小,难以达到最佳效果。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 现阶段临床中存在多种方法,但无完整统一的标准,及早发现并给予对症治疗被多数临床医学工作者认为是最佳方法,可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与致残率[3]。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的护理活动过程中明确地、审慎地、明智地将有价值的、 可信的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有效信息,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其以最大限度地照顾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目标,循证既是服务对象的需求,更是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 < 0. 05。另外比较家属满意率,观察组为95. 65%,对照组为75. 00%,数据有差异,P < 0. 05。循证护理模式是现代护理新兴模式,其通过科学查阅、取证参考文献或成功范例结合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临床所得,制订详细的护理方案细节,可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特点及进展进行反馈、调整[5],在科学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化护理方案,使所制订的各项护理措施均更适合每一个患儿,突出护理优势、保障护理有效、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取循证护理使可提升技术满意率,较好地稳定新生儿体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任静 .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3):4389-4390.
[2]郑晓江 .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应用价值研究 [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6):241.
[3]吴乐芳 . 对 84 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 [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154(4):89-91.
[4]卢群亮 .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应用 [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5):57-58.
[5]彭丽媛 . 循证护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J].当代医学,2018,24(16):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