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 王敏 溎靖 贾静 王煊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风气变化,国有企业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所能发挥出的效果大不如前,唯有引入心理学知识,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心理学知识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现实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系统性阐述心理学知识对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申探讨进一步改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心理学知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前言: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国有企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经济建设职责,而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承担这一重要使命,始终具备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拥有正确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能够有效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充分发挥出人民群众的内在潜能,进而迸发出无比强大的力量。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代发展之间不匹配、不协调的地方越来越多,由此衍生出了诸多矛盾与弊端,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上升空间。在此情况下,心理学知识的融入,不仅能够有效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还可以给予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指导。
一、能够深入员工内心,探明员工的真实想法
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思想领域,核心任务是要纠正员工错误的思想观念,帮助其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要想做到这一点,先决条件就是要工作人员能够深入到员工内心,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然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员工心理的根本问题,并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方案,进而取得最大的工作成果。但是纵向对比几十年变迁可以发现,在几十年前,社会环境单纯,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这就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较为纯粹,可以较为轻松地深入人们内心;但是在几十年之后,由于互联网多元环境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向着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人员难以掌握员工的真实想法,工作开展也存在更多的阻碍[1]。
针对此,借助于心理学知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一方面能够使用更加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国有企业员工构建和谐友善的亲近关切,为了解员工内心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用更加科学化的手段,挖掘员工内心的隐秘,进而系统化地消除员工心理上的“阴霾”。
二、积极心理学能够有效消除员工的负面情绪
在当今时代,由于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员工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不仅不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发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化员工的工作精力,会极大地降低企业运行效率。例如,互联网四通八达的信息传递通道,既让员工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见识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也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十分清晰地展现在员工面前,致使部分员工心理失衡,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生存土壤,并且,在长久的努力奋斗之后,依旧不能够达到员工所希冀的高度,直接促使“寒门难出贵子”等丧文化的大范围传播,严重侵害了当代员工艰苦奋斗的精神态度。
针对此,借助于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鼓励教育等措施,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出员工的奋斗精神,鼓舞其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并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例如,部分员工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对于自身能力缺乏足够的了解,不敢承担重要的工作职责,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可以为员工“打气”,帮助其树立工作自信心[2]。
三、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中,由于受到刻板工作思维的影响,呈现“公文化”“形式化”特征,一方面缺乏趣味性,对于员工的吸引力的十分有限,难以激发出员工的参与热情,即便员工在上级领导的要求下参与进来,注意力也比较涣散,无法形成过高的工作效果,甚至会由部分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和消极反应;另一方面缺乏实质性,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相脱节,工作内容与员工思维吻合度较低,成为制约工作成果的关键因素。
而在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能够有效补足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板,一方面可以在工作内容中添加更多的趣味因子,使其更加富有趣味性,促使员工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活动中去;另一方面也能够保障工作内容更加贴合于员工内心所需,真正在工作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为其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除此以外,心理学知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工作内容上,还体现在工作活动中。要想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心理学知识的作用,不能够仅仅将其片面地塞入到工作内容上,而是要发散思维,实现工作活动的新突破,构建多元思想政治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员工参与思想政治知识竞赛,利用竞赛的组织形式,激发出员工的竞争意识,在国有企业内部构建良性竞争生态,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思想政治学习中,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还可以设置丰厚的比赛奖励,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双重激励下,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四、心理学知识能够有效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是要帮助员工形成健全的人格,拥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于员工的最终要求,也是最终结果。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仅仅依靠于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虽然为工作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但却没有规划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而心理学知识是对于人们心理规律的归纳总结,借助于心理学规律,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员工心理变化脉络,进而设计出更加高效的工作途径,能够达成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如果将思想政治理论比作水井里的“水”,那么心理学知识就是提水的“水泵”,工作成果就是提取上来的“井水”,“水泵”虽然不能够决定水井中的水含量,但却能够决定提水效率的高低。如此,思想政治理论与心理学知识之间相辅相成,唯有将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飞跃式提高[3]。
例如,随着互联网应用体系日渐完善,其中的娱乐措施目不暇接,游戏、直播、网络小说等都具有高度的成瘾性,员工一旦深陷其中,就会难以自拔,在此情况下,如果单纯地依靠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片面地要求员工戒除网瘾,无疑难度系数极大,不仅费时费力,还常常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而在心理学知识的帮助下,工作人员能够深入到员工内心深处,了解到员工沉迷网络的前因后果,可能是由于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也可能是家庭关系出现变动,进而从根本原因入手,帮助员工从根本上断绝网瘾。
结语:
总的来说,心理学知识融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时代进步的大势所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提升的内在需求,必须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但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领域交叉点较少,工作人员通常不具备较为深厚的心理学基础,不能够有效实现心理学知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结合。针对此,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理念,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心理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去,不断汲取心理学“养分”,并逐渐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教训,探究出更加高效的心理学知识应用途径,方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心理学知识的优越性,进而为国有企业员工提供牢不可摧的思想防线。
参考文献:
[1]蒋翠云.?心理学知识融入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9.
[2]谢书楠.?积极心理学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8.
[3]何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