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培娥 刘德清
泉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电力企业实现了新一轮的突破性发展。在如今的发展形势下,电力企业虽然正常品尝着胜利的战果。但是,也必将深度思考着全新的发展路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这就需要电力企业为了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积极的探索新型的技术,防止电力系统出现运行故障。那么,在总体的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系统是其最为核心的构成部分。因而,需要电力企业加以重视,尤其要提高对低压配电系统内接地故障保护的重视程度,切实的降低触电相关事故发生的几率。文章介绍了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技术,探讨了电气低压配电中接地系统的故障保护措施。
关键词:低压配电网;故障;防治措施;安全技术
1 接地的目的
在接地保护系统中,由一个或者一组与大地接触同时与电器连接的导体形成接地极,或者建筑物内的等电位连接。通过完整的一套接地系统使故障电流、雷电流引入大地或者实现分流。降低接触电压达到保护人身、设备的功能。主要实现有以下三种目标:
(1)降低人体接触电压
(2)迅速切断故障设备
(3)降低电压设备和电力线路设计绝缘水平
2 接地故障的表现
从雷电分布来看,我国雷电分布主要是南方偏多。而设备故障引起的接地看具体表现形式。接地故障主要表现为:
2.1 不完全接地,是通过高电阻或者电弧接地,事故相的电压降低而非事故相的电压升高,甚至能达到线电压。而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处的电压检测如果达到整定值,保护动作、根据情况发出信号或跳闸。
2.2 发生单相接地时,则事故相的电压为零,而非事故相的电压升高达到线电压,在这种条件下,互感器开口三角处出现100V的触发值,继电器动作,发出接地信号。
2.3 PT高压一侧出现一相断线或者熔断现象,此相电压表在二次回路中经过互感器线圈和其它两相间的电压表产生串联回路,产生感应电压,并非实际电压,事故相的显示不为零。而非事故相仍然是相电压,这时继电器判断动作。
3低压配电线路故障应对策略
3.1采取漏电保护措施
1)设置漏电保护器。使用漏电保护装置,保护低压配电线路运行,当发生漏电情况时,能够及时自动动作保护。为确保保护功能的实现,要合理选择装置,按照低压配电线路实际情况,来设置漏电保护。依据漏电电流危害值,来选择安装位置,设定整定值。
2)做好漏电保护器的定期检测。通过检测保护线路的漏电电流情况,保证保护对象防火安全性能。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做好装置灵敏度与动作时间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可使用钳形电流表,检查漏电电流,排除漏电部位,确保检查的效果。
3.2做好自然因素的预防
以10kV配电线路为例,接地故障的发生,受到大风、雷电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基于此,对于接地故障的预防,则需要从自然因素做好把控。通过安装避雷装置,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低压配电线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构建预警机制,来应对突发情况,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采取定期检查保护装置的方式,比如避雷器,制定雨季应急预案,做好线路保护工作,减少由于雷击因素造成的故障问题。
3.3 I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措施
在IT系统中首次出现接地故障时,因为单相接地故障的电流比较小,所以在发生故障时可以正常进行供电,不进行切除操作,但是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如果一旦出现任何其他情况可以发出报警信号,从而立即切断出现故障的线路。
IT系统的外漏可导电部分可以使用同一接地极接入地下,当外漏可导电部分使用单独接线并且第二次发生故障时,需要在要求的时间内进行切除。
3.4 T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措施。
当TT系统接地出现故障时对其电流不能进行准确的计算,但是TT系统的接地故障电流比较小,过电保护方法的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使用漏电保护器进行保护。当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可返回时间应该大于负荷侧漏电保护装置的全分电流时间。同时TT
4 保护接地系统安全技术的要求
4.1对系统接地的基本要求
在使用自动切除故障的保护装置时,必须要保证系统接地后可以构成回路,对于配电系统接地时,电气装置的可导外壳都应该经过导体接在地上,保证故障回路能够形成。可导电外壳不能串接在保护导体中作为过流接点。而在电气装置发生可导外壳漏电的情况时,必须要保证接触的交流电压在50V以下,而且对于所配置的保护电器必须要在固定的时间内能够将故障切除。对于配电系统中,必须要尽可能保证等电位联结。在安装时,保护导体回路中不能安装保护电器和开关,可以设置工具才能断开的连接点,对于系统中的保护导体,必须要有足够的截面,确保连接的可靠性。接地系统的位置需要远离煤气管道、金属水管等具有导电作用管道,防止电能沿着管道扩散。
4.2 TN系统技术要求
实际应用中,TN系统需要在电器设备出现接地故障时有足够的回路阻抗,如果电气装置发生了漏电故障,就需要保证保护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将故障切除。对于TN-C系统,不可以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可以将TN-C接地形式改造成TN-C-S或者构建起局部TT系统,满足安装要求。
4.3 TT系统技术要求
TT系统在应用时,需要保证保护电器特性与电气装置可导电外壳和大地间的阻值满足相关的管理要求。系统中的N线绝对不可以重复接地,必须要采取必要的N线断线措施。
4.4?对IT系统的要求
如果系统存在接地故障,在不超过交流50V预期接触电压的情况下,就不一定要切断供电。系统在出现故障后并不需要急于将电源切断,但是仍然需要尽快发现和消除故障,因此对于IT系统中必须要加入故障报警装置。而对于二次接地故障,其防护措施可以采取外壳接地,对于可导电外壳是单独接地或者成组接地的,可以采用和TT系统相同的保护方式。
5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的选择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当中,要谨慎选择合适的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才能保证用电设备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选择合适的低压配电系统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当要求连续或者是不间断供电并且没有必需的维护服务时,最佳的接地方式就是TT系统,另外也可以选择TN系统,这种系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安全性。2、当对供电的连续性没有特别要求但对维护服务有要求时,最佳的接地方式就是TN—S系统。3、当既要求连续供电又要求提供维护服务时,最佳的接地方式就是IT系统。4、当既不要求连续供电又不要求提供维护服务时,最佳的接地方式就是TT系统。5、当低压配电网可能会出现火灾时应该采用TT系统作为接地方式,并且要配备适当的维修护理人员。
6 结语
配电网之中的接地方式对配电网的可靠稳定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接地方式已经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需要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取代当前的接地方式,但是各种接地技术都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实际选用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各种接地技术的优缺点,并充分各个配电网所在的地区特点,进行选择适宜的解决接地方式。
参考文献:
[1]洪舜贤.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方式分析[J].大众用电,2017,32(06):23-24.
[2]郭峰,李天友,郑文迪.配电网用户设备接地-接零保护混用风险分析[J].电器技术,2019,20(8):19.
[3]肖勇,赵云,涂治东.基于改进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的低压配电网拓扑结构校验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1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