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书平 孙瑾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泾县供电公司,安徽 泾县 242500
摘要:县级电网调度控制一体化,又称调控一体化。在实践阶段的总体思路,是将生产运营部门的变电站管理人员,转移到调度部门,并成立调度控制中心。在原电网调度业务工作要求之下,确定电网监控的基本职能,负责监视电网运行设备的信息,包含缺陷或系统告警方面的信息处理。做好保护故障,并落实远程操作相关目标,现场管理人员无需进行开关操作,仍然能控制自动装置的切换或开关,具体探究如下: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县级电网;应用策略
引言
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是指在运维操作站与监控中心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新型电网调控方式。将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县级电力系统,可以明确电力系统的层级,并按照层级调控的方法对电网进行有效的调控。有利于提高调控电网的效率,并符合地区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调控一体化的基本特点
调控一体化模式是对调控人员的工作进行大汇总,例如设备的监控、现场操作、电网的运行控制等都是由调控人员来完成。调控技术支持系统的不断深入发展,也使调控人员掌握设备运行的情况和信息更加全面,有利于在特殊情况下更好地处理事故。调度和监控专业的合二为一,可减少发生事故时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事故处理效率。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调控人员的工作日益繁重,责任和压力也日益增大,调控人员如何利用自动化系统做好电网运行情况的监视和故障处理,是调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2浅谈调控一体化在县级电网的应用
2.1AVC系统实用化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对电力系统的电压进行自动合理的调节,AVC也是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用该系统的首要目的就是确保地区电网稳定运行,次要目的是保证当地电网主线路的电压稳定,在完成前两个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电网运行损耗。为提高该系统的实用性,可以将该系统纳入到EMS系统中,有利于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此外,电网工作人员可以调整AVC监视界面,使其与SCADA的调度相同,以此来实现调度人员对地区电网无功电压的有效调节,促使无功电压平衡分布,减少电网能耗,节省供电成本。在应用AVC系统时,首先设计人员要制定科学的方案,然后由相关专家对该方案进行审核,优化和完善方案的不足之处,并对这个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模拟,如果模拟效果符合预期效果,则在地区电网应用AVC系统。
2.2智能告警应用
在地调现有PCS9000监控系统上,对告警信号采用分层分区、综合分析和自动确认的策略,实现信号自动分析,减少人工监视工作量。(1)分层分区:将监控告警窗口由单窗口改为三窗口,即未确认窗口、未复归窗口、所有信号窗口。其中,未确认窗口显示需要手动确认的告警,未复归窗口显示所有未复归的告警信号,所有信号窗口显示全部告警信号。图1所示为告警窗口分层分区展示。(2)综合分析:待确认窗口中出现某一指定信号,系统则对该条信号之前10min内出现的次数进行计算,该信号出现的动作复归次数超过6次时,则自动生成一条综合分析,记录过去10min内该信号出现的次数,同时自动确认该信号除最后一条以外的其他信号。(3)自动确认:因电容、直流系统等相关信号发出并快速复归后,运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故设置该类设备信号为系统自动确认。如图2所示,玉泉站#6电容器发出控制回路断线动作信号,又快速返回,则系统自动进行复归确认。
2.3做好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应急事故演练
电网运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为保障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电力部门必须加强对事故风险的防范和应急能力的培训,为构建调控一体化安全体系奠定基础。首先,电力公司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案,并加强事故预防演练工作,使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次,分析用电高峰期电网的实际发电情况,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清晰划分用电高峰时段,掌握高峰变化值,并对高峰期可能存在的用电风险进行事故预防演练,加强对高峰用电事故风险的防控,使电网调控一体化更有保障。
2.4培训并打造精锐检修队伍
故障抢修是一项高度专业型、技术型的工作,要想达到精益化管理效果,首先需要有一支精锐的检修工作队伍。对此则要对其实施技术培训与组织管理培训。第一步,测试检修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以此为基础搭建素质模型,为人员评价与考核提供依据。第二步,检修技术培训。供电企业必须按照岗位需要、工作需求等来实施检修技术培训,让检修队伍掌握先进的检修技术、检修工艺,并能够依照科学的工艺技术等来开展检修工作。第三步,抢修方案的优化。电力企业必须不断改革、完善故障抢修方案,改进抢修方法,实现抢修流程的优化、资源信息的高效配置,确保抢修质量。
2.5优化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
调控一体化管理制度应用,要确定管理职责以及管理工作的范围,确定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应用系统管理的方式,设置全过程调度管理模式,保障调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在配电网运行阶段,不同专业工作要求不同,因此做好专业技术的整合应用,确定在一体化管理阶段的具体指标,此时一体化管理理念能有效落实。确定调度制度之后,要结合当地电网供电生产的工作要求,在原有调度管理机制上,经过不断的补充与完善,提升调度管理规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应用调控一体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细致到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岗位要求,设置针对性地管理任务,要求相应的管理工作人员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调度管理工作小组,需要对电网企业调度运行各个环节进行直接的控制,或负责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任务。调度班根据电厂调度运行工作要求,直接进行控制以及负责管理,在出现运营管理故障问题之后,能够将事故处理的效率提升。确定调控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是日常调度管理业务拓展过程中,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所不能忽略的问题。调度管理目标以及流程的设置,经过一体化管理方式的调整,能够保障各项目标以及管理流程的可行性、有效性。这对提升调度管理活动效率,有积极影响。日常电网内部调度控制实践工作阶段,确定调度工作的目标极为关键。日常调度控制业务实践阶段,由于各项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较强,而且工作整体的任务目标繁重,有明确的管理工作要求。将一体化管理控制模式确立,能够控制调度人员的工作量,将各项调度工作实践效果提升。各项调度管理工作按规定进行,构建完善的一体化内部调控管理系统,能实现日常各项工作的细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一体化的调度控制体系,能帮助调度人员从日常的繁重任务之中解脱。
结语
智能电网出现后,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水平大幅度提升。电力企业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采用大数据技术,完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为智能电网的有序运行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采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可以保障电网的稳定安全,保证人们获得持续供电。要不断完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功能,及时改进智能电网系统的不足,不断扩大电网的功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华,薛文斌.浅析调控一体化在县级电网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9(012):219-219.
[2]孙东明.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6(14):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