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0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医院建筑生态适宜技术的设计原则,重点分析几种成熟生态技术类型,并研究生态适宜技术的控制要素,最后结合实际项目,探讨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生态适宜技术的具体应用。
0引言
近年来,为解决居民就医难题,我国在医疗领域投资不断加大,各地医院项目不断在建设当中。由于医院项目体量大能耗高,在设计前期综合考量、因地制宜地采用建筑生态技术,以降低后期运营成本势在必行。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结合医院的功能布局及运维管理需求,通过对项目所处的地区宏观和微观不同尺度的气候环境分析,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复合型生态技术,实现医院建筑低能耗,并与周边环境乃至自然和谐共生,意义重大。
1医院建筑适宜生态技术设计原则
1.1选址合理性
生态适宜的设计原则要求医院项目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需紧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建筑设计选址和布局,应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的植被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合理处理基地高差关系,规避可能发生的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医院建筑的选址合理性是适宜生态技术的第一步。
1.2技术人性化
医院适宜生态技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非常重要。在建筑方案设计时,要以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舒适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要考虑到生态环保特点,还要注重人体工程学设计,结合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特点,融入地域特有生态建筑文化,进行人性化的生态适宜医院建筑设计。例如针对广州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医院建筑要注重骑楼、天井及外遮阳的建筑形式,有利于夏季防晒及通风防潮,减少空调设备能耗。
1.3建设集约化
医院建筑体量大,投资多。设计应遵循节约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光、风等生态可再生资源的重要原则。通过BIM等设计手段,模拟分析节能效果、建造过程,不断优化建筑功能布局、结构和机电设备选型,可以在后续施工及运维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建造环节中要注重减少人力和材料资源的浪费,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建筑材料。增强对自然的保护,实现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2医院建筑生态适宜技术类型
2.1适合地域性气候
这种类型的生态适宜技术是指根据地域性气候特点进行医院场地、形态、空间、围护结构等设计,采用地域性气候生态适宜技术可以使建筑具有诸如通风、采光和隔热等功能,生态节能的解决医院建筑的功能性问题。
2.2适用地域性材料
大多数材料都有地域性特点,就地选择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运输成本,还能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这些材料也具有地域性特点,可以更加容易的使医院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难点在于如何运用地域性材料进行建筑设计并体现出现代化气息,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深入思考、充分调研论证,最终找到良好的设计方案。
2.3适应地域性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都有着独特的地域性特点,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不仅是多年来沉淀出的人文内涵,也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在选择生态适宜技术时应充分尊重并呼应当地的地域性人文特征。
3医院建筑生态适宜技术控制要素
3.1规划布局生态性
医院是一个不同医疗区的综合群体,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等不同的功能区域需要紧密衔接,同时各自也都需要良好的光照和通风。因此,在功能布局规划时,宜适当拉开各个楼之间的距离,并设置足够尺度的景观内庭院,让阳光可以照射,让自然风可以贯通,以最大限度创造自然采光通风环境。通过日照及通风的模拟,在医疗流线便捷与生态均好性方面采取适当的平衡。
3.2建筑选材生态性
建筑细部包含医院建筑的各类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以及装修材料等,用于医院建筑和装修的材料最好从当地取材,在材料选择时应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挑选环保性材料,进行装修时应关注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实际心理需求,营造与自然统一的和谐氛围。建筑构造方面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选型、施工方案、制造工艺等,最大化节约资源与能源。
3.3设备选型生态性
在进行建筑设备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如中央空调冷水机组的选型、过渡季节空调的开启使用方式,不同区域的空调、照明自动化管理,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力求结合气候特点,在给排水、温控及通风、智能化控制等系统的能耗尽量低,达到最大化节能的目的。
3.4景观环境生态性
除医疗技术以外,医院的室内外环境对患者的康复过程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病患在良好的景观环境中会倍感放松,体温和脉搏会有一定的下降,因此良好的医院室外绿化景观环境对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的康复都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除了设计大尺度的地面康复景观花园,也可以利用屋顶绿化和小尺度的景观内庭院,形成多维度的病患活动场所,让建筑室内外充分互动。同时,室内也可采用一些无过敏影响的绿植,营造具有生命力的绿色室内环境。屋顶绿化还可以有效增加屋面的隔热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损耗。
3.5辅助设施生态性
医院建筑可以通过利用自然资源来节约能源,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导光管、风能发电等多种成熟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医院规划设计可考虑物智能化流传输系统,如轨道物流、气动物流、AGV小车、垃圾被服自动回收系统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减少人力成本投入,高效安全且节能环保。
4医院建筑生态适宜技术应用案例
4.1三明医院项目概况
项目规划用地位于沙县城区西南部,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生态新城的西部。规划区紧邻如意湖湿地公园,周边群山环绕,环境优美。
4.2生态适宜技术应用特色
4.2.1场地景观设计与规划
设计提取三明市山清水秀的自然精髓,结合古典园林叠山理水及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规划充分利用下沉庭院、地面景观、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打造层次丰富的立体景观环境。在地块核心区域规划“天明”、“地明”、“人明”三园,融合静态水景、小型喷泉、小型假山跌水、景观雕塑小品、体育锻炼器材和适应当地气候的四季多变植物,实现移步换景的充满趣味性的花园式医疗景观。医生和病患可通过共享连廊方便到达,散步、休憩其中,共同享受一个优雅美观、自由放松的治愈环境。
4.2.2能源节约与利用
该医院结合三明当地气候特征,建筑总体布局充分考虑采用被动式节能措施,通过中庭、采光庭院、下沉广场等空间处理,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并积极利用太阳能、地下室导光管等成熟的节能技术改善地下室等位置的环境。同时,利用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和局部景观水体及不同层次植物搭配改善区域微气候。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尽量选用高性能环保的保温材料;在设备选型上尽量选择节水节电型,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了能源的节约与利用。
5结语
在绿色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节能减排方面竭尽所能采取各种措施。如何在医院建筑设计采用生态适宜技术,既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也为医院长远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生态适宜技术发展还可以在规划设计方面提出预留生态空间、可生长设计模式等思路;在整体规划布局方面倡导“生态医疗街”模式;在建筑设计方面倡导“诊疗中心”模式的设计;在室外环境设计方面倡导“康复花园”和“数字化自然场景呈现”等;在智能化方面倡导“智慧医院”。相信在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医院建筑生态适宜技术必将有长足的发展进步,未来的医院建筑将成为绿色生态的智慧建筑。
参考文献
[1]李勇.住宅设计中的适宜技术应用研究[J].居舍,2020(25):107-108.
[2]张程程,于汉学.生态建筑的适宜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21):30-31.
[3]张丽婷. 医院建筑生态适宜技术设计策略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