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6期   作者:陈 刚
[导读] 近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 刚
        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建筑单位需要通过合理的手段,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提升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确保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
        引言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多的优势,可以提高整体房屋建筑工程的强度和抗压能力等。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明确技术要点,明确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势,深入探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提升房屋建筑整体施工水平。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特点
        1.1 流程复杂
        外界因素很容易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为了保障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详细分析环境特征,提出针对性的管控措施,顺利开展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流程比较复杂,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而且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可能会改变现场环境和施工位置,因此更改施工流程和顺序,进一步增加了施工复杂性。
        1.2 防渗性要求高
        大体积混凝土有着使用量大、结构表面易出现裂缝、断面多等特点。而大体积混凝土一般用于地面以下或者工程基础结构部分,但是地下环境通常比较潮湿,混凝土在此环境下会发生水化,并释放水化热,产生较大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致使混凝土表面开裂,随着裂缝的逐渐变大,混凝土的耐久性、整体性以及防渗性都会不断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时必须在防渗性方面做好对应措施。
        1.3 减少环境温差的影响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材料配制的过程中,要保证原材料的科学配比。其中水泥在固化之后分解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需要足够的空间。如果混凝土长期积聚很多热量,就会导致向外发散,从而引起室内温度的变化。因此出现裂缝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只有采取严格的质量扩损控制措施,避免温差问题的影响,才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效地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保证整个工程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 混凝土搅拌和运输质量控制
        要加强土木建筑工程中各种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还要注重对土木混凝土的原料搅拌和施工运输两个质量环节进行后期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后期土木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对于混凝土中的拌和配合质量控制,先要对所有混凝土的搅和配合比质量进行适当严格控制,且在进行混凝土搅和拌制时,要严格保证所有混凝土搅和拌合物的均匀性。在建筑混凝土搅拌和混合过程中,最小黏土拌和混合时间也即混凝土拌和搅拌的最短拌和时间,要通过紧密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工艺要求情况来对其进行综合确定,当遇到混凝土内部掺有其他外加剂的部分时候,混凝土拌和搅拌的最短时间一般可以适当地进行延长。在混凝土后期运输中,也要不断加强运输质量风险控制安全意识,运输操作人员在后期运输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关注运输混凝土的质量情况,避免出现混凝分离、漏浆和过多混凝温度持续回升等安全问题。
        2.2 钢筋加工
        对钢筋的加工有很多种方法,包括冷拉与除锈等,具体的加工方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在调直钢筋时,HPB235级与HRB335、HRB400、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要分别控制在4%与1%。

如果是受力钢筋,HPB级的钢筋,末端应进行180°的弯钩,并且要将弧内与平直段的直径分别控制在钢筋直径的2.5倍与3倍。当钢筋的折弯在90°以下,弯弧知己股要为钢筋直径的5倍。在对钢筋进行焊接期间,当环境温度较低,且在-5℃以下时,需要对钢筋焊接工艺参数进行调整。
        2.3 模板工程
        首先,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制作并安装框架柱模板。在制作定型模板的过程中,九夹板和木方是柱模板制作时使用的主材,人员需考虑施工图标注的尺寸。安装前,先明确柱模内边线和支模控制线柱底外围信息。在加固支模施工中,将脚手钢管设置为井字形,验证并调整柱模的垂直度后,使用拉杆在两个柱模间做好加固施工。其次,梁、板模板安装施工中,应在柱上弹出水平线和梁位线。搭设模板支架时,要基于梁的相对位置,注重搭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支撑立杆位置必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规定铺设50mm的木垫板,支撑立杆间保持800-1000mm的距离,水平横杆间保持1500-1800mm的距离。底部扫地杆与地面的距离为200mm左右,从而加强受力体系的完整性。再者,工作人员也要结合工程实际架设斜撑,维持排架的稳定性。规定横楞的间距为300-500mm。在起拱施工中,严格遵守施工的规范要求。梁侧模安装施工中,需在完成钢筋绑扎施工后合理调整钢筋,通过验收审核后,作进一步加固处理。若梁高大于600mm,则需在横模中增设穿梁螺栓。在梁、板模板安装施工中,务必按照规范要求弹出水平线和梁位线。设置模板支架时,应以梁的相对位置为基础,严格控制其位置,高效完成搭设作业。再次,楼梯模板安装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放出配置模板,施工人员要注重大样审核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人员可使用常规的支模方法,但是若想加强上下楼梯踏步线条的整齐度和美观性,就需在结构施工中适度调整楼梯踏步立面。
        2.4 严格控制裂缝问题的发生
        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在浇筑的过程中就要保证原材料的收缩、膨胀以及浇筑工艺的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会造成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外观遭到破坏,同时也会给其整体结构带来安全的威胁。为了确保居民的居住安全就需要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控制裂缝问题的发生,加强对裂缝问题的研究,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有效地避免裂缝危害。另外,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要结合相应的养护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以及外部之间的温差。通过相应的维护措施,防止房屋出现裂缝,避免安全事故。
        2.5 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浇筑难度大、耗时长,完工后的养护工作能够适当提升混凝土使用年限。当混凝土进行分段浇筑后,可在混凝土初凝与终凝之间采取二次鼓捣,或者通过重复抹压使其密实,或者抹压排除上表面泌水,如此可排除最早形成的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的6小时到18小时内,对其进行洒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需控制在28天内,对一些重点部位或者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可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对于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来说,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对维持饱和水的草袋或者麻进行遮盖,防止阳光对其暴晒,并做好细致的养护记录。
        2.6 钢筋防腐工作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要避免发生钢筋腐蚀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在钢筋表面设置环氧涂层,优化钢筋抗腐蚀性。此外需要设置混凝土保护层,也可以保障钢筋防腐效果,整体施工操作也比较简单,方便施工单位利用。
        3 结语
        总之,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保障项目质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控制水平,必须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加以控制,采取相应手段解决不良问题,为行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娄子文,王玉雅.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12):1609.
        [2]高欣.土木工程中砼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7,(009):163-164.
        [3]吴子锋.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36(6):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