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海福
身份证号码:4600331984091**** 海南省乐东县 572000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于城市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市政道路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影响。海绵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市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并提高雨水的循环利用率,从根源上减少城市内涝情况的出现,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和人们日常出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应用
引言
近年来,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壮大,市政道路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且道路硬化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在此影响下,城市道路的雨水渗透能力逐渐较低。随着雨季多发,城市通常会出现内涝现象,给人们的出行及城市进步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事实上,城市道路建设与城市内涝问题的出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并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保障,提升市政道路的雨水吞吐能力,需要合理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减少对水生环境的进一步破坏,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率,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在市政道路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可以吸取多余的水分,确保城市的长久发展。在城市建构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海绵体材料,将其应用在生活区和休闲区,而且需要在规定地点设计地块,当多雨时节时,海边地块将会吸收多雨的水分,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径流,从而造成涝害。经过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后,海绵地块的雨水可以为居民提供用水,缓解用水紧张等问题。经过反复净化与汇集雨水,促进了城市的绿色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海绵城市的构件具有较高设计标准,并且涉及部门众多,具有复杂的施工流程,需要长期规划安排相关区域,在协调与沟通各个部门的基础上,完成市政更新等环节,充分体现出城市市政的规划,与修筑预留足够的空间。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2.1道路横坡与绿化带的规划设计
市政道路在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基础上,需要重视道路横坡和绿化带的设计与规划,要按照实际的需求情况对设计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首先,在对于横坡设计的时候,要做好横坡与道路边缘的衔接,重视道路两侧并增加一些开口设计,设计一定的倾斜角度,促使雨水能够通过开口处进入横坡中,并顺利进入到雨水收集系统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对于雨水的收集效率,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少道路表面径流滞留情况的出现。其次,对于绿化带的设计规划来说,通常使用凹形设计方式。与透水人行道连接的绿化带需要通过凹形植草沟加强对雨水的收集,需要控制好凹槽的设计,把握好绿化带中的水量。
2.2合理运用道路路面材料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对路面材料的应用有一定的要求。要选择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材料,显著提高雨水的渗透效果。一般来说,城市市政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不仅是雨水渗透效果的选择,更是结合道路实际交通功能的相应选择,以保证路面在道路施工完成后能承受每日的交通压力强度。例如一些市政道路人行道,重型车辆在日常交通中不会在其上行驶,因此可以用透水性强的透水砖代替路面上所需的材料,然后在下层选择一些碎石进行铺砌,形成多孔的道路结构,以提高雨水的渗透效果,但对于交通压力较大的道路,需要选择相应的透水性沥青作为路面材料,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路况选择路面材料。
2.3合理运用下沉式绿地
为了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完美体现海绵城市的理念,我们有必要在道路设计中合理利用下沉式绿地的功能,既能显著提高雨水收集能力,又能有效减少低洼地带雨水过多积聚道路。然而,在下沉式绿地结构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进行严谨合理的科学计算,以保证显著的雨水汇流效果。当然,合理选择下沉式绿地的位置,不仅可以满足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环境,也有助于提高道路的审美效果。
2.4合理运用植草沟
现阶段,市政道路建设应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完善植草沟的合理应用,既能保证植草沟能有效调节水源,又能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绿化美学效果。此外,在将海绵城市理念用于市政道路建设时,道路红线两侧的湿地公园或雨水花园不仅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还通过种植抗涝性好的植物,增强了城市的绿化效果。
2.5生物滞留设施
在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中,我们在低洼地区种植相应的植物和微生物设施,对雨水进行渗透净化,这就是所谓的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也是海绵城市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生物滞留区设置在小区道路两侧,通常用于雨水流向污染较严重的地方。合理利用植草沟和沉淀池对雨水进行处理,过滤掉一部分较大的污染物颗粒,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对道路两侧植物的污染。随着海绵城市的推广应用,生物滞留设施在城市道路上的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大部分应用与园林植物相结合,以降低生产和建设成本。
2.6人行道的设计要点
在针对市政道路人行道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荷载较低的情况,优先选择渗水性较强的人行道板铺砌。同时,市政道路在规划的时候,可将透水混凝土作为基层,并增加碎石垫层,减少外界因素对路基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在靠近道路一层做好隔离层,增加碎石沟的铺设,并根据实际的道路情况决定好碎石沟的深度。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将雨水和渗水层加以连接,提高雨水处理的效率。此外,设计透水性良好的人行道,要选择渗水性强的土基,以此来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生态树池属于点状生态滞留设施,适用范围较广。生态树池内一般种植当地适用性强的树种,上部会铺1m 左右种植土,种植土的下部依次布置反滤层、砾石层、渗水管等,其主要作用是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前提下汇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雨水径流。生态树池的平面位置应当根据城市规划、道路等级及功能等确定。生态滞留池也是沿道路走向布置线形下凹式排水池,形状规则,底部会种植绿化植物,主要用于绿地区域小但道路景观要求高的核心商圈道路、人行步道等。生态滞留池的作用是控制地表雨水流向、净化水质,改善道路景观。
3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注意事项
3.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统筹兼顾
在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前期调查和规划。如何合理利用现有地形,既节约资源,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又产生海绵城市的效果。做好设计是必要的。有很多员工往往因为难以承受这样的高压工作状态,导致工作懈怠,甚至连基本的准备工作都无法完成。这类工作需要认真耐心地完成。首先,工作人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在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时做出最合理的设计。既要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又考虑经济因素,避免铺张浪费,又防止实际工程造价超出预期,造成后期资金不足。工程质量的审查验收还应遵循具体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程序要求,在监督管理下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
3.2学习新技术,改善新方法
在现有方案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必要多学习,需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海绵城市在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和新技术。因此,我们必须多接触、多借鉴、分析借鉴,合理利用当地,特别是在引进一系列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注意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进性。员工应致力于提高整体开发水平,用最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国内的城市建设已经越来越现代化,人们逐渐注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景观设计的美观。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也考虑了很多因素,其中采用海绵城市结构,保证市政道路的安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帮助一些地方解决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李馨.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34+136.
[2]刘毅,张烽.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1):322-323.
[3]李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32):165-166.
[4]李聪,祖凯,王天赐,甄宝,门宇轩.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4):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