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陈卓
[导读] 摘要: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充分结合当地历史、自然、人文等特色,因地制宜,通过一定的工程、生物措施,整体推进耕地保护、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
        广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充分结合当地历史、自然、人文等特色,因地制宜,通过一定的工程、生物措施,整体推进耕地保护、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问题;对策
        1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1.1乡村振兴重要的实施舞台
        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于土地要素,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能够在土地政策平台的支持下,统筹规划出有理论可依、有政策可依的科学土地利用方案,这能为实施“多规合一”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升。为农村建设做好要素配置,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毋庸置疑,土地综合整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在这种条件下,利用三产用地等形式,来发展第三产业,来解决乡村就业问题,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1.2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有效保护耕地、改善农村环境
        目前,有的乡村仍然存在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不利于国家实行的占补平衡制度。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有效保护耕地,拓宽耕地补充来源的渠道,减少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绿色乡村建设,对于农田建设需要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增加基础设施、翻耕、培肥,以达到耕地质量有所提升的目的,发展综合生产力,建立具有高质量耕地的乡村特色新格局。另外,目前大多数乡村的耕地不成片,分布比较零散,这不利于乡村实现规模化经营模式。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耕地连片,从而进行乡村耕地规模化经营,加快现代化农业步伐,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2乡村振兴背景下关于土地综合整治出现的问题
        2.1乡村人口流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步升高的同时也追求精神文明的满足。如今乡村建设相对比较落后,许多青年人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纷纷走进城市工作,这导致了乡村人口的流失。这反映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成果,同时也使得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乡村有条件实现机械化发展。发展落后、无法实现机械化发展的乡村,在乡村人口流失的情况下,耕地的耕种率无法保障,这不利于粮食安全的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2生产人力资源缺少
        目前,农村生产中存在种种阻碍,化肥、农药等发展农业的要素价格不断上涨,而收入却上涨缓慢,同时生产成果也会受到天气等的影响。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即使在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入不敷出的窘境,因此现在许多农民放弃了农业生产,这样的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这使得农村存在生产人力资源缺少的问题。
        2.3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在乡村有许多父辈这一代继承祖辈宅基地的情况,而父辈的宅基地由此则被荒废或者限制,这造成了很多土地被撂荒。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发展农业而选择进城务工,这一代的宅基地也被闲置。而一些留在乡村的年轻人因为无力购买城里的房子,选择在农村新盖房屋,这样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3解决措施
        3.1做好生态建设工作
        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全面遵守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针对当前时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现状,精确定位,合理确定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并运用生态设计理念,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确保各项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同时,对原有的土地布局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目标,确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引领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要想提升该项目的落实水平,政府有关部门还要找到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结合项目设计特点,遵守生态共生的设计原则,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合理建设乡村道路,实现道路互通互联,推动工程项目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确保项目和环境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对现有的土地布局进行全方位优化,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其他资源的损耗与浪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政府相关部门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采取积极的整治与保护措施,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浪费与损耗。
        3.2加强项目实施效果考核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完毕后,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综合评价,通过加大考核力度,对原有的评价系统进行完善,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双重体现。例如,政府有关部门要对项目周围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评价,用建立所有权清单,找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进行科学评价,为后续的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了确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果考核结果的公平性,针对考核人员要加强资质管理力度,考核人员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之后方可允许其上岗,针对考核不达标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考核人员可以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通过加强项目实施效果的考核力度,能够提升项目进度管理水平,要求考核人员结合项目进度管控目标,对进度管理计划进行考核,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与意见,但优化项目进度管控体系,确保最终的考核结果更为精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属于民心工程,在实际考核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全面落实各项政策,采取规范化管理模式,根据不同项目的运行状态,科学选择验收方法,遵守行业规范要求,确保项目稳定运转。
        3.3提高项目的实用性
        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环节,要全面考虑各项措施的实用性,并结合当地农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加大跟踪管控力度,将最终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确保项目的安全运行,为周围的农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提升项目实用性,做好后续的管护工作特别重要,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出详细的管理方案,结合各项设施的具体运行情况,加大日常的维修与保护力度,延长设备运行寿命。
        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护主体,要求管护人员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自身的管护责任。根据大量的数据信息能够得知,通过全面落实奖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管护人员的工作热情,针对存在破坏行为的农户,要加大惩罚力度,从而确保各项设备得到高效利用。通过有效提升项目的实用性,能够明显提高项目综合管理水平,对于管理人员而言,要结合土地综合整治效果,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地规模和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大日常管理力度,制定出相应的监管制度,根据项目落实中遇到的各类难题,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确保各类问题得到良好解决。
        3.4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为适应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需要,应对现有涉及土地整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技术标准进行评估,及时优化提升。建议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中增加生态型整治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内容,推动土地整治生态转型。此外,各地应根据实际,制定整治项目后评价指南,提升项目监督管理、资金使用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和实施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果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例如,做好生态建设工作、加强项目实施效果考核、提高项目的实用性等,确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得到良好落实,减少土地资源损耗。
        参考文献:
        [1]张伟,彭晓.城乡融合视域下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评价及优化[J].中国土地,2020(5):13-16.
        [2]过广华,李红举.略谈我国土地整治标准化建设问题[J].中国土地,2017(3):50-52.
        [3]张晓燕.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整治科技创新的思考[J].中国土地,2017(3):20-22.
        [4]郧宛琪,朱道林,汤怀志,等.中国土地整治战略重塑与创新[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